夏枯草 | 治疗结节、腱鞘囊肿、脂肪瘤的好药
原创 陈青松 2022-03-23 18:37 收录于话题#中药系列 1个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体型娇小可爱,二十公分的身高,花穗有占了三分之一,紫色的小花,从下到上次第开放,美丽极了,有几次刨了几株回家种,最后都失败了,没种活。
夏枯草,草如其名,到夏至前后,它就枯黄了,古人云:“三月四月开花,五月夏至时候枯”。炎炎夏日,徒步在郊野山丘,往往能看到郁郁葱葱绿色中,有那么一片枯黄,如果不是被打了除草剂,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夏枯草。
作为药用,我们用的是夏枯草的果穗。
夏枯草,这个词很多人并不陌生,随着近几年大家对健康的重视,以及体检的普及,很多中老年人发现体检单上有个词:结节。而有个中成药:夏枯草膏,专治结节。一般医院里治疗结节常开两种药,一个是疏肝理气的逍遥丸(毕竟结节跟情绪波动有很大关系),另一个就是夏枯草膏。
现代医学讲的结节相当于古代瘿瘤、症瘕积聚一类,比如甲状腺结节相当于瘿瘤。
《神农本草经》:味苦、辛,寒。主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徵,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神农本草经》是从实证、功效的角度去描述药物,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后世有些医家通过不同角度去解释,回答的是“为什么”,
这个药为什么有这样的功效?
如《本草衍义补遗》:凡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惟此草至夏而枯。盖其性禀纯阴,得少阳之气勃然兴发,一交盛阳,阴气将尽,即成熟枯槁。故凡盛阳留结之病,用此为治,亦即枯灭,此天地感应之妙理也。凡药之以时候荣枯为得,俱可类推。
另外清朝一本专门解释中药功效的著作《本经疏证》记载:
人身之阳,在上则化阴,在下则化于阴;人身之阴,在下则生阳,在上则生于阳。夏枯之种在地阴也,而遇一阳则生苗焉,由是以渐挺茎发叶结穗开花成实,皆为阳效其用矣。而遇一阴则枯瘁,犹不可谓阴在下能生阳,阳在上能化阴乎?结癥脚肿湿痹,皆阴陷于下不生阳也;瘰疠瘿气鼠瘘头疮,皆阳极于上不化阴也,得此又乌能不愈乎?况有阴以成阳,则阳之用不穷,用阳以化阴,则阴之源遂裕,阳用穷则无以生血,阴源裕则有以化气,故古人称其治目珠疼,至夜辄甚,及点苦寒药剧者,苦寒止能折阳,此并能化血也。
两本书都是从夏枯草特殊的生长时间去解释它的功效,有一定道理。
至于夏枯草用来治疗腱鞘炎、脂肪瘤,是个人的经验,算不上创意,主要还是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夏枯草主治症状引申出来的。而我主要是外用,这个也是有出处,有历史经验:
《摄生众妙方》夏枯草汤
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夏枯草六两,水二钟,煎至七分,去滓,食远服。虚甚当煎浓膏服,并涂患处,多服益善。
为了增强效果,我加了麝香、冰片。制作流程挺简单的,就是熬出夏枯草浓汁之后,加入麝香、冰片、白酒即可,装瓶待用,但是具体操作起来费时费力。
这一发现是源于四年前,我自己手腕上出了个腱鞘囊肿,长这样
我就搜集资料,倒腾药物,做了一瓶药水,喷了几天,效果不明显。我想这样喷,药物挥发太快,剂量不够,于是就把药水喷在棉球上,用医用胶布把这个棉球贴在腱鞘囊肿上,晚上贴,早上撕掉,超乎预料的一天天变小,四五天就消失了。只是当时没把握住药量,手上留了一块淡淡的痕迹。后来经过改良,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然后取了个名字“结节消”。
现在这个季节,去山里玩,就能遇见夏枯草了,大家可以采来种种试试,如果采得多的话,还可以自己熬一瓶夏枯草膏。
上篇文章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陈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