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骨是自然界中进化出来的最为奇妙、最为重要的一根骨头,说它奇妙是因为它的形状、大小非常的多样化,有些像尖刺、有些像叉子、有些像勺子、有些就像一根普通的木棍一样。
它们的长短也不一样,从毫米级别,例如倭黑猩猩8毫米,到厘米级,如环尾狐猴1厘米左右,到米级别,如海象能到1米以上。
聪明勤劳的人们还把它雕刻成了艺术品,看起来十分的灵动,彰显着人类的心灵手巧。
说它重要是因为,这根骨头它牵扯到了动物们繁衍后代的大事,它在其中起到了支撑的作用,犹如房屋中的顶梁柱一般。
而且它还可以保证动物们在繁殖期的时候快速的上线,以及长时间的在线,还能起到促使雌性快速排出卵细胞的作用,增加繁殖的成功率。
总的来说这跟骨头百利而无一害,大大增强了雄性在繁殖期的竞争能力。
不过作为人类,我们却对这种骨头感到很陌生,因为我们没有压根就没有它,也很难见到。这是为什么呢?如此好的东西,却没有出现在现代人的身上?会不会是人类本身就没有呢?
其实不是的,各种证据表明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把这玩意给搞丢了。
在有胎盘的哺乳动物中生殖骨非常的普遍,尤其是在食肉动物中可以说基本上都有这根骨头,所以人类以前有这跟骨头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再加上我们的类人猿近亲都有生殖骨,可以说这跟骨头就是灵长类的标配。
2016年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生殖骨在哺乳动物中进化的历史过程,以及它在不同物种中的分布情况。
研究人员指出,在1.4亿年前,当胎盘哺乳动物和非胎盘哺乳动物(有袋类哺乳动物和单孔目哺乳动物)分化的时候,生殖骨就出现在了胎盘哺乳动物中,非胎盘哺乳动物没有。
而且在9500万年前当灵长类动物和食肉动物出现分化的时候,它们的共同祖先都有生殖骨,且它们大部分都保留了下来。
所以在当今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中,没有生殖骨的,都是半路上搞丢了。
那么人类为什么会失去生殖骨呢?
论文中也给出了解答,主要原因是人类繁殖方式的改变。
研究人员在调查了大量有生殖骨的动物发现,生殖骨的存在跟动物交尾时间的长短呈现出的正相关的关系,时间越长(3分钟以上)的动物,它们的生殖骨越长,反之越短,短到秒的级别,短到毫米的级别。
例如狮子啊、老虎啊别看它们凶猛、体型庞大,它们在交尾的时间都是读秒的,所以生殖骨就很小。
还有大猩猩一身腱子肉,它们也读秒,其实整个类人猿近亲都读秒,它们的生殖骨也都很小。例如我们表亲倭黑猩猩(15秒),生殖骨只有约8毫米。
但是交尾时间不能无限的短啊,也不能因为时间短,就在进化中把生殖骨搞丢了。
而且人类不是读秒那一类,我们是读分的。
生物学家认为虽然人类读分,但是人类依然属于自然界的“速战速决”型选手在(平均在2分钟以内),在进化中我们本身就拥有比较短的生殖骨。
而压死人类生殖骨最后一个稻草是,人类的发情期的消失、雌性排卵期的隐藏,导致的繁殖方式从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制的转变。
论文指出,在繁殖期间雄性之间为了争夺雌性竞争比较大的动物中,它们的生殖骨更大,而且形状也会表现得越发奇怪,什么勺子状、叉子状等等。
这一点非常容易理解,上文说了,生殖骨的存在可以帮助雄性个体在繁殖期间增加竞争力。
首先生殖骨会增加时长,时间越长,占坑的时间就越长,这样就可以让自己遗传物质有充分的时间与卵细胞结合,也阻止了其他雄性动物向雌性求偶。
其次奇怪形状的生殖骨可以有效地诱导雌性快速的排卵,这也是增加繁殖成功的手段。
最有一些末端类似于勺子的生殖骨(平头哥的)可以挖走其他雄性的遗传物质,大大提高自己繁殖的成功率。
所以雄性竞争的越是激烈,它们的生殖骨就会越大、形状也会越奇怪。这完全是一场进化路上的军备竞争。
但是人类雄性之间的竞争在进化中,就变得不那么激烈了,而且相当的和平。
首先是人类发情期的消失,导致了人类可繁殖后代的时间从几个月变成了全年任意时间,时间的宽松,就让雄性失去了紧迫感,今天干不完的事,明天在干,反正每天都可以。
这大大降低了人类雄性之间的竞争力,但竞争依然存在,毕竟与更多的雌性交尾,可以诞生更多的后代。
其次就是在进化过程中雌性排卵期外部表现特征的消失,在自然界的其他雌性动物,它们在排出卵细胞的时候,会通过外部表现(如信息素)告诉雄性。
但人类失去了外部的所有特征,导致了雄性无法判断雌性是否在排卵期,所以雄性为了保险期间,它就更愿意留在雌性的身边,等待雌性的受孕,照顾它,幼崽出生以后也会照顾幼崽。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雄性有了剩余的生产价值(也就是资产),它需要把这些东西留给自己的后代。
为了保证自己后代的纯正、优秀,雄性就需要雌性对自己觉得忠诚,把雌性娶回家,专心为自己打理家务,照顾后代,随着对后代投入的加大,逐渐的人类一夫一妻制的婚配形式就诞生了。
这也意味着,人类雄性之间的繁殖竞争基本已经变得非常的平静,发生在动物身上的军备竞赛并不会发生在人类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