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我国家庭消费的恢复一直弱于生产、出口等领域。今年消费恢复依然缓慢,1-10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0.6%,显著低于疫情前的平均增速水平,疫情对线下接触性的服务消费尤其产生明显影响。
短期来看,未来消费复苏的节奏依然会受到疫情和疫情防控政策的扰动。
从全球消费复苏经验来看,疫情高峰过后,消费随着防疫措施的放松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反弹,消费增速较疫情前的水平有所提升。
回顾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多重下行压力,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来自以下四个方面的挑战尤其影响显著:
1.新冠疫情持续传播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染性更高,引发多轮疫情传播,给我国经济复苏带来显著冲击,随着冬季的到来,近期我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再次出现反弹,对社会经济带来影响。
2.房地产市场持续承压
今年1-10月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38%,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值。同时,前10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8.8%,预计全年将出现历史上首次下降,我们估算拉低了今年GDP增速1.7个百分点。此外,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大幅下滑也压缩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空间。
3.美联储快速加息引发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大幅波动
为了应对激增的通胀,截至11月美联储已连续6次大幅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到了375个基点。另一方面,我国将稳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核心出发点,采取了降息、降准等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美货币政策差异加大了今年我国金融市场波动,对汇率、跨境资本流动等带来冲击。
4.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
俄罗斯是全球主要的油气生产国之一,俄罗斯和乌克兰也是全球主要粮食、油料作物产地。俄乌冲突加剧了短期供给压力,推升了通胀走势,并可能对长期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美国通过出口管制等手段持续对中国高科技领域施压,中美两国博弈成为新常态。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明年我国仍将维持较为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
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
毕马威预期明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将有所改善,GDP在今年增长3.2%的基础上,2023年有望实现5.2%的增长。
另外,明年我国经济尤其需关注以下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外需走弱,对我国出口形成较大下行压力;
第二,家庭和企业信心依然较弱,亟需稳信心、稳预期拉动需求复苏;
第三,防控政策放开后可能带来短期疫情反弹和对经济冲击,也值得关注。
在持续复苏的同时,我们预期中国宏观经济也将呈现十个主要趋势:
宏观经济增速提升,但复苏依然偏弱
疫情防控政策有序放开,关注老年人疫苗接种、医疗资源准备、舆论宣传
消费随疫情缓解得到改善,储蓄助力消费复苏
高技术制造业、新能源引领投资增长
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积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支持力度
房地产市场依然偏弱,但对经济的拖累减小
全球经济增速放慢,外需下滑使出口承压
美联储加息步伐放慢,人民币汇率、资本市场压力减小
地缘政治依然复杂多变,企业需思考风险应对方案
加快推进基础研发,健全国家安全体系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