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很多企业生存困难,怎么破局突围,成了很多企业家关心的话题。
总结近两年帮助过的企业,子禾总结出咨询中企业家需要回答的“灵魂九问”,通过回答这九个问题,可以很好地帮助企业家:
在企业甚至行业的至暗时刻看到未来的光明所在,稳定局面和人心
结合企业自身的状况,找到困境中破局突围的战略方向和营销策略
跟上时代的发展,找到企业通过新媒体建立商业新模式的具体路径
本文,子禾从策划的角度,分享这份“灵魂九问”(未来篇共3问),供大家参考。
10年后,我的客户“如何解决自己的需求”?
现实中,很多企业家听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先是沉默,接着就是冷场。
为什么?
因为大多数企业家在困境中,每天忧心于企业生存,还能发几个月的工资,根本无暇去思考长远的问题,更别说是十年以后的事了。
然而,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今日果必有前日因,今日因方有后日果;企业主在至暗时刻两眼一抹黑,如果看不到光明,又怎么知道企业该向何处去,才能走出黑暗呢?
这个问题的深意是:
以客户为中心,是企业营销的基本法则,也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法则
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化、趋势,未来方向是企业长久生存的必要功课
在至暗时刻行业重新洗牌在所难免,谁的眼光更准谁就能抢占优势
问题考验的是企业主对趋势的感知,对未来的预判和对商业的理解
那么,这个问题到底该如何回答呢,子禾的建议是:
对于企业而言,客户的需求可以分为三类:
解决生存问题:比如解决工作,能够挣钱、衣食住行、基本通讯、基本社交等
让生活更美好: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追求更高的性价比、更好的品质、品味等等
获得精神满足:满足好奇心、探索欲、占有欲、解决孤独、失去健康等等恐惧
企业家对商业的理解,要能透过产品和服务,看到客户的“问题、痛点、诉求、心声”,再结合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展开想象,就不难看到在不久的未来,在“客户满足需求”的这件事上,市场供应的产品和服务会有一个怎样的变化、变革。
举个例子:
日前,成都某小区打响了取消物业的第一枪,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赶走了物业公司,实现自治管理,物业费从原来的2.7元降到了0.5元,停车费60元每月,广告费归全体业主所有。
这就是来自民心的力量,所有的物业公司,以及物业公司的上下游产业都需要好好考虑未来的市场变局,与其在将来某一天被请出小区,不如在当下主动求变。
历史进程不会因为谁的留恋而停滞不前,变革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企业家们必须未雨绸缪,如果看不到10年以后,也要看到5年后、3年后,至少是2年后。
子禾提醒: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在企业的至暗时刻,企业主唯有擦亮眼睛,穿透黑暗,看到行业发展的光明未来,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稳定和鼓舞人心,让企业团结一心共渡难关!
10年后,行业业态如何,头部企业是怎样的?
被问这样的问题,很多企业家是不好意思的,因为他们压根儿没有行业登顶的野心。
关于行业业态、头部企业的问题,其实是考验企业家:
对于行业认知,对商业的理解,对未来的预判
企业做强做大,还是做强做小,是谋求上市,还是闷声发大财
这是两条路,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思考
企业并非越大越好,从发展上看要把公司做大,但特定时期也可能要把公司做小
企业主要适时而变,做时势中的英雄
举个例子: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很多服务业比如为企业提供代理注册、记账、知识产权注册的公司,一些原本行业的头部企业因为自身运营管理成本偏高,所以在面对巨量新增注册企业时,相对于新成立的小公司在价格上就没有任何竞争力,于是被涌现出的一批批小企业蚕食了自己原先的市场份额,头部企业内部的人才看到了市场机会在这种浪潮中也纷纷离职创业,很多头部企业因此而怦然倒塌。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把企业做小,甚至是化整为零。一方面保留技术核心,一方面多多成立新的子公司,用灵活多变的打法,更低的价格占据更多的新增市场,待到市场增长放缓要开始优胜劣汰时,再收缩战线,合并子公司,把拳头攥起来,再把公司做大做强。
子禾提醒: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企业在紧盯市场的同时,还要把握潮汐(时代)的节奏,适时而变,眼光长远,不必过于在乎一城一地一时的得失,积蓄力量成就伟业。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不想登顶的企业家不是一个好企业家,虽然时也命也运业,但不要忘记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10年内我可能败给谁,10年后我靠什么驱动?
截止2022年6月底,全国共有46万家公司倒闭,全社会灵活就业人员增加到2亿人口。
企业倒闭,企业家会把账算到谁的头上,首选的当然是疫情,其次是电商、直播,以及把手伸到老百姓菜篮子里的各种资本,这是很多企业家的心声。
这么想倒也出了一口恶气,然而却不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各行各业面对同样的困境,可能大部分企业都会被淘汰出局,但也总会有部分公司活下来、撑下去,甚至越做越好。
企业倒闭说到底是自己不行,能够打败企业的外部原因再多,企业终究都是败给了自己:
企业主要有危机意识,企业做得越大,面临影响命运的风险就越多,就越要如履薄冰
一次糟糕的决策,一个错误的用人,一次失败的危机公关,都可能让一个行业巨头陷入危机
任何一个驱动企业成长的因素,都是有时限的,企业主对驱动企业因素的把控,比如技术、产品、资源等等,要有更长远的目光
不能等到一种驱动的力量枯竭,才想方设法去寻找第二驱动启动企业的第二生长曲线
举个例子:
2007年,王坚应邀出席阿里巴巴举办的“网侠大会”。
他第一次见到马云就说,“如果阿里还不掌握技术,未来将不会有它的身影”,马云听后立刻就被他吸引了。
接下来,王坚解释了阿里在数据存储和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二者的未来一定有无限的前景。马云觉得王坚正是自己需要的科技人才,仅一年后就把他挖到了阿里。
之后在马云的大力支持下,坚持10年投入100亿研发经费,才有了阿里云的成功。
据统计,2021年下半年,中国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市场规模为1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5.6亿元,阿里云以24.71亿元的收入排名第一,占市场总额的42.5%;腾讯收入11.28亿,占市场总额的19.4%,位列第二名;排名第四的是华为云,占比8%。
子禾提醒:
在今天,企业会败给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败给同质化的囚笼竞争,败给抄袭者,败给政策调整,败给市场的快速变化、败给原材料的上涨、客户的挑剔;
但企业终究是败给了自己,败给了自己任人唯亲不是任人唯贤,败给了自己在战略上的懒惰,在战术上的勤奋,败给了自己一次任性傲慢的危机公关。
在成熟的企业家心里,只有失败的企业,没有失败的企业家;
只要企业家依旧“心中有火、眼中有光、心之所向、素履以往”,那离“手中有粮、家里有矿”,也不过是一步之遥!
凯迪号作者:策划人子禾,灵魂人物®创始人,15年商业策划人,做企业家幕后的辅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