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一汽奔腾为何没“奔腾”起来?

“到2023年实现产销30万台,到2025年达到60万台,挑战经营规模100万台”,这是一汽奔腾在去年品牌成立15周年暨全新战略发布会上,立下的豪言壮语。

然而,在即将结束的2022年,奔腾前10个月累计销量只有区区5.5万台,平均每月销量基本在1-2千台左右,按照其目前趋势来看,追平去年5.8万台成绩都还存在较大变数,所以在明年实现30万台,可能性几乎为零。

现实和理想的巨大反差,暴露了奔腾在目前格外凄惨的市场表现,即燃油车卖不动、新能源没起色,就连一汽集团的官网,今年也索性不再披露奔腾的销量数据。

不得不说,奔腾在整个汽车市场日趋边缘化。

销量失速

先来看奔腾在近期的销量数据。

数据显示,在今年“金九银十”月,奔腾分别售出10218台和2154台,其中10月环比暴跌78.92%,同比跌幅超过了六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份还卖了1万多台的奔腾,10月份竟然直接跌到了2千多台,前后8千多台的骤降,纵观海内外汽车市场,也都很难找到第二家像奔腾这样销量“忽冷忽热”的品牌。

虽然前10个月的累计销量比去年同期微增了3.5个百分点,但具体到车型销量上,主要是依靠今年向B端市场交付了1.3万台网约车奔腾NAT,这意味着,如今奔腾在C端市场的表现,还远不如去年同期。

此外,参考今年10月汽车市场产销同比增长11.1%和6.9%来看,几乎看不到正增长数据的奔腾,也远远失速于行业整体水平。

事实上,早在2019年开始,奔腾就出现了销量失速的趋势。

在2018年,在T77和X40这2款主销车型的助力下,奔腾年销达到了7.9万台,在T33和T99上市之后,其在2019年成功突破11万台。

本以为销量还能继续向上突破的奔腾,却突然按下了暂停键,即便后来有换代B70、全新T55以及首款纯电E01等新鲜血液加入,但也没能让奔腾止住连续多年的销量暴跌。

从2019年的11.3万台,跌到2020年的6.8万台,再到2021年跌破6万台,而这还包括网约定制车奔腾NAT在年末近六千辆的大客户突击销售。

至于在今年,奔腾能重回6万台水平,都已变成了一种“奢望”。

明明有多款新车为竞争力打底,奔腾为何还是没能在业绩上“奔腾”起来?

诚意不足

归根到底,还是奔腾在产品上没有备足诚意。

就拿全系续航只有450km的奔腾E01来说,顶配版本的售价居然高达22.88万元,配置最低的入门级车型,价格也超过了19万元。

而纵观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同时满足价格不超20万元和续航在500km以上的车型不在少数,比如,MG MULAN、长安深蓝SL03纯电版、秦PLUS EV、零跑C11、smart精灵#1,以及威马W6等。

相比之下,奔腾E01不仅售价没诚意,就连新能源用户最关注的续航焦虑也都没有解决,因此,没有人愿意花费20万元,购买一款像奔腾E01这样既没续航又没性价比的车型。

况且,从2023年1月1日起,新能源补贴政策将正式结束,新能源车企间的技术竞赛将变得更加激烈,而在电动化技术领域没有太大建树的奔腾,未来势必会在市场中快速掉队。

除此之外,奔腾在燃油车上的表现也难说令人满意。

虽然身为B级轿车的全新一代B70,在价格上没有走奔腾E01的错误定价路线,但在“三大件”上却玩起了心眼,其对搭载1.5T动力的车型,提供后扭力梁非独立悬架和多连杆独立悬架,而2.0T动力车型则标配多连杆独立悬架。

从各版型的定价来看,不同后悬类型的1.5T车型,价格差异还不足1万元,由此可见,奔腾是想通过主动降低部分车型的产品力,进而刺激消费者选择配置更高的车型,这样的做法实在很难令用户满意。

问题频出

在【汽车维基】看来,奔腾时至今日都没有“奔腾”起来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其产品质量问题。

据第三方投诉平台统计,奔腾自2010年5月以来共收到超过3千位车主的投诉。以奔腾主销车型T77为例,用户在近两年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发动机故障”上。

其中,有一名购买2021款T77 PRO自动豪华型的车主反映,其在2020年8月购车,次月便因发动机拉缸进行了多次维修,在此后的两年里,更是多次出现倒车影像故障、天窗异响、排放超标等问题,而原本耐性设计在四万公里左右的火花塞,在使用不到一万公里时便报废。

要知道,此前奔腾官方可是以T77的发动机作为亮点反复提及,如今终端用户却大篇幅反映发动机存在质量问题,这显然有悖于官方之前的宣传内容。

除此之外,奔腾的旗舰SUV车型T99,也同样高频出现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比如存在中控屏黑屏卡顿、方向盘抖动、天窗无法关闭、车身异响,甚至是车漆存在严重色差。

这些频繁被用户指出的质量问题,极大影响了奔腾在市场中的口碑,现款车主和潜在消费者对奔腾品牌的好感度更是一落千丈,这自然也对后续的销量产生了影响。

【汽车维基】认为,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市场已经销量失速的奔腾,应该在制定未来销量目标上务实一些,少一些自嗨的口号,毕竟在未来竞争更加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不认真反思自身缺点的后果,只有被市场加速边缘,最后沦为历史。

搜索建议:一汽奔腾为何没“奔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