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生物医药市场已位居全球次席,并向着新药研发“全球第二梯队”前进。生物医药产业已经位列《“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四大重点发展领域之首。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驱动已经是生物医药产业成长的必经之路。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企业已经从过去的“跟跑”追赶至“并跑”,并且有望在部分治疗领域或新技术中突围,实现“领跑”。
在创新引领的过程中,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如何突出重围并建立自身优势、实现差异化、领先化发展,日益成为产业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IBIWS2022)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13日,由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指导单位,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生物医药基金、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主办,E药经理人承办的“2022浦江医药健康产融创新发展峰会”(以下简称“浦江峰会”)在上海中心召开。
本次峰会以“创新突围·技术引领”为主题,旨在技术创新、新技术突破等方面诠释中国医药行业在全球前沿技术以及未来产品商业化核心竞争力构建等方面的理念和优势。
2022浦江医药健康产融创新发展峰会主论坛现场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为大会的召开专程发来贺信。 陈竺表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要坚持“四个面向”,深刻理解强化生命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意义。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激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副主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威,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李逸平分别发表致辞。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副主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威在致辞中表示, 生物医药是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近年来,上海的医药创新产业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截至2022年3月14日,上海的专利数量已经达到7365件,其中发明专利占到80%的比例。通过构建上下游产业链,让科学家、企业家、服务商、政府共同努力推动上海生物医药向更高的高地发展。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李逸平在致辞中表示, 创新药研发与医药新技术新方法的源头活水是厚实基础研究与强大的科研转化能力。近三十年来,基础研究与科研转化能力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存在,因此,以全球性的视野与开放的心态加强国际交流是十分必要的。
上海市黄浦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沈山州,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范先群,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陈赛娟,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院长董晨,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戎之勤,上海市药监局局长徐徕,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刘小龙,会议各主办方、战略合作单位等的领导出席了峰会。
会议由上海医药集团党委副书记、上海医药副总裁赵勇主持
香港科技园公司与香港理工大学作为战略合作单位线上致辞
香港科技园公司与香港理工大学作为战略合作单位线上致辞
浦江峰会至今已举办第五届,持续受到行业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广泛关注。以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孵化平台,让更多的研发机构、企业、资本在这里融合,促成了来自产、学、研、医、资、园区的高效协同与众多合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医药科技创新理事会理事长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医药科技创新理事会首席科学顾问裴钢,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诺贝尔奖生理学、医学奖得者Bengt Samuelsson分别以视频的形式为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的成立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发来祝贺与寄语。
本届浦江峰会中,也达成了多项战略合作。上海市黄浦区政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香港理工大学分别与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术锐、Beixcell、皓阳生物、阿尔法、诺洁贝五家生物技术公司分别与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上海生物医药基金达成合作意向。上海医药执行董事、总裁,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董事长、总裁左敏表示,上海医药、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上海生物医药基金三方正在不断探索与更多新的平台展开新的合作,共同探索并推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创新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在主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分别有来自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的科学家、企业家与投资家诠释了如何理解 “创新引领、技术突围” 这一主题发表精彩的主旨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范先群院士 以《医学科技创新,驱动成果转化》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医学科技创新能够展现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因此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他期待通过深入发展校企合作,能够结出更多创新产品的硕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陈赛娟院士 从《转化医学与生物医药创新》的角度,分享了国家转化医学中心目前的发展成果与愿景。陈赛娟院士强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国家转化医学中心通过与企业的合作,目标在10年的时间里完成创制潜在3-5个细胞、基因治疗疗法或化合物新药,或近10个诊疗新方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院长董晨院士 以《T细胞与自身免疫疾病》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通过产、学、研三方合作,将从基础研究、药物研发、临床转化的层面共同打造免疫治疗的创新高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阎锡蕴院士 通过线上分享了《铁蛋白:一种新型药物载体》主题报告,围绕铁蛋白技术特点,阐述了铁蛋白药物载体能够直接靶向肿瘤、副作用小、穿越血脑屏障等优势。同时,她也期待学界与企业间从研发与转化等方面通过合作促进铁蛋白技术的迭代与发展。
瑞士科学院院士、美国发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Horst Vogel 带来《现代药物发现的新生物技术》的线上报告,他指出,研究机构将基础研究中重要研究发现成果,转化为重要的应用的过程,必须与产业合作伙伴之间保持密切合作。
上海医药执行董事、总裁左敏 以《三方聚力,共推上海生物医药原始创新》为主题,从产业界的角度,诠释如何实现创新突围、技术引领。左敏介绍了上海医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先药企的战略目标:已建立起研发管理中心、上海医药技术创新中心、上海睿尔等多个新药研发平台;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通过凝聚名校、名院、名企资源,构建原始创新孵化平台;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则是原始创新的助推器。左敏介绍,上海医药、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及上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平台的三位一体创新加速器载体,其中项目来源名校、名院基础研究中发现的新靶点新技术,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进行临床前与临床早期孵化,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完成资本助推,最终的产业转化将交给上海医药或其他国内头部企业。以此三位一体的模式,将持续、合力聚焦制药创新生态,推动生物医药原始创新。
上海生物医药基金管理合伙人、总裁刘大伟 站在投资管理的角度,分享了对《资本助力产业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展望。刘大伟介绍,作为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市级基金,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已围绕高端生物制品、创新化药及制剂、高端医械及诊断、创新医疗服务及模式四大关键领域累计投资了33家企业。在全球生命科学创新竞合的背景下,处于“国际化创新”起步阶段的中国医药产业,更有赖于丰富、多元的产融结合生态。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将持续凝聚政、学、产、研、医、资、园区多方资源,以资本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上海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舸 以《高质量原始创新与高效技术转化》为主题,分享了上海科技大学在生物医药双创实践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建立小规模、高水平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为目标,上海科技大学的专利许可合同持续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江舸表示,想要原始创新真正惠及临床,要开展产、学、研、医之间的广泛合作。
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中国会长胡江滨 以《突破卡脖子技术,开发新一代核素诊疗一体化创新药》为主题,展示了中国放射性药物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胡江滨指出,目前中国放射性药物市场相对全球发展滞后的现状,但是在政策利好下,国内核医学科市场正在迎来春天。他认为,大力发展放射医学及药物的可及性是国家的重要科技任务。胡江滨期待中国的核药发展早日进入快车道。
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会长卢毓琳 也通过线上的方式,和与会嘉宾分享了他眼中的香港生物经济产业的创新之路如何与内地联动。他表示,香港具有国际水平的基础研究、完善的医院系统、国际认可的专业服务,香港与上海可以在研发中心、CRO、金融系统服务、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展开合作。
圆桌讨论现场
圆桌讨论现场
圆桌讨论现场
圆桌讨论现场
圆桌讨论现场
圆桌讨论现场
圆桌讨论现场
此外, 主论坛上还开展了一场以“在内卷资本寒冬等冲冲困境下,创新和成功的曙光何在?”为主题的圆桌对话。 圆桌对话的主持人上海生物医药基金高级科学顾问鲍靖与上海医药副总裁李东明、夏尔巴投资创始人/管理合伙人蔡大庆、苏州诺洁贝生物首席运营官曲光、礼新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秦莹、镁信健康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小栋展开了观点的碰撞。面对日趋激烈的内卷与同质化,曲光首先表示,从基因治疗领域来看,作为一个新兴赛道,同质化竞争不可避免,但竞争是利弊共存的。他认为,某种程度的同质化竞争对研发速度进程的推进与市场化都有促进作用。但同质竞争也不可一概而论。过度的同质化竞争也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面对资本寒冬,秦莹表示,在寒冬中,必须梳理明确自身定位。企业要专注自身管线。在选靶点时就要避免同质化,选好管线并从早期开始就做好出海布局,并对自己充满信心。李东明从多年的从业经历出发,表示初创型企业在内卷中更能快速决策、做出适合自身的正确选择。蔡大庆则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内卷与企业如何实现创新从0到1的突破。他表示,不论是投资人还是研发企业都必须要跳出内卷的市场,真正理解和识别创新与差异化,要建立差异化管线,并具有中美双报的眼光。作为商业保险机构,张小栋指出,通过构建多层次医疗支付体系,商保与医保的结合,能够进一步助力创新。
在随后进行的 “新药研发前沿技术论坛”及“蛋白降解PROTAC技术论坛”两个分论坛上, 同样也是大咖云集,并针对当前行业的热点话题进行了讨论。
新药研发前沿技术论坛现场
在新药研发前沿技术论坛中 ,上海医药总监、研发管理中心副主任柯樱作为新药研发前沿技术论坛的主持人, 她表示,前沿技术的熟化将为中国医药产业的原始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海循曜生物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刘俊岭 以《从高效抗体文库构建到抗体分子研发》为主题,分享了循曜生物在研发管线与技术核心的探索与实践。作为一家专注于FIC项目开发的biotech公司,刘俊岭期待产业界与投资界对循曜生物认可。 上海交通大学药物化学与生物信息学中心主任张健 分享了《基于蛋白动态变化的小分子开发平台与管线》主题报告,让与会者对蛋白结合药物有了新认识。 上海蓝鹊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徐颖洁 从业务出发,分享了她眼中基于mRNA疗法的应用与挑战,新冠疫情的爆发也让全球mRNA技术迈进了一大步,徐颖洁相信,mRNA疗法的未来一定是一片蓝海。 深圳阿尔法分子科技有限公司CEO、中国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袁曙光 通过线上与现场参会嘉宾报告了当前人工智能研发最新进展。作为上海生物医药基金的被投企业之一,阿尔法分子科技也代表了一批具有技术引领的突破者。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高栋 则分享了类器官在疾病模拟和药物筛选中的应用研究,并分享了类器官在临床用药与精准医疗中的伴随方案。
<左右滑动查看>
蛋白降解PROTAC技术论坛现场
在另一场 蛋白降解PROTAC技术论坛中,作为论坛的主持人,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总裁、合伙人郭秋杉 针对当前PROTAC技术的发展,他表示蛋白降解药物的开发被寄予了厚望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优济普世联合创始人金建平 从泛素化系统在蛋白降解药研发中的应用出发,系统阐述了泛素信号通路技术,并对PROTAC技术的前世今生做了详细的介绍,为药物研发拓展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上海达歌生物联合创始人仓勇 以《分子胶水药物-靶向降解不可成药的点》为主题,让与会嘉宾重新认识了分子胶药物的研发,同时展现了达歌生物在药物研发管线上的丰富程度以及研发进展。 珃诺生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英伟文 通过线上报告了《分子伴侣在蛋白降解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作为上海生物医药基金的被投企业之一,珃诺生物的在研管线以及在创新技术路径上取得的进展也是可圈可点。 晶泰科技副总裁、新药一体化事业部负责人陈斌 以智能化计算平台高效赋能PROTAC药物分子设计为主题,介绍了当前晶泰科技如何利用AI技术服务于蛋白降解药物设计的智能化计算平台。
浦江峰会已成功举办四届,每年主题紧密贴合当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大势,受到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广泛关注,影响深远。如今,浦江峰会已成为中国医药行业里具有浓烈地标特色和标签的盛会。在政、产、学、研、医、资、园区的多方共同努力下, 本届浦江峰会在“创新突围·技术引领”的主题下,重点聚焦新药研发前沿技术及蛋白降解PROTAC技术两个领域,共商创新生态发展路径,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