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谭宵寒
编辑 | 王靖
通常,每年有两场活动,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张勇非露面不可的。一场在9月10日,这天是阿里的成立日,也是客户日;一场是5月10日的阿里亲友日。
但今年情况稍显不同,很多企业1号位皆隐身于大公司背后。今年张勇还会出现吗?
答案是,张勇当天如往年一样出现了,三次。
上午,是阿里日的亲友见面会;下午2点,他牵着两个小花童,在阿里日的传统节目集体婚礼上,给102对新人证婚;晚上的合伙人面对面现场,张勇要比前两场活动谈得更多、话题更深入。
2022年上半年,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遭遇了业务增长停滞、股价下跌。肉身庞大如阿里,也难以独善其身。这一年里,阿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1号位向员工传递他对于现状、对于未来的思考。
1号位,是那个拿着望远镜和指南针的人。创造双十一,完成从PC向无线化转型,抵御京东和拼多多的冲击,张勇曾带着团队迈过一个个坎,这一次员工同样需要确认,公司接下来走向何方。
2015年5月,张勇接任阿里CEO,“现在公司价值相比2015年,无论体量还是客户价值,毫无疑问在往前走”,张勇仍然信心满满:“阿里还是阿里。”
信心,是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目前最稀缺的价值。信心包括消费者的信心、商家的信心,同样包括阿里内部25万员工的信心。
一位参加了当天内部分享的阿里员工说,当晚老逍指出,信心来自于我们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第一取决于我们有没有担当之心,第二取决于我们有没有担当的能力。”
“我们鼓励大家正视问题,并带着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阿里内部宣传册这样写道。
2018年的张勇已保持着冷静,“我们所有的业务从大的历史脉络来讲都有涨潮期、高峰期,也有消退期。”整个过程是一个养精蓄锐、整合、再用新一代的技术、思想重新做商业的循环,“只有这样,公司才是一个常青的公司。”
这20多年,阿里就是这么闯过来的,现在,阿里能再赢一次吗?现在尚难预知结果。但至少现在张勇这个掌舵人的想法是清晰的、坚定的,1号位的决策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家公司的未来走向。
应对疫情
5月10日上午,张勇提前来到集体婚礼的现场走流程。与往年阿里日大晴天的天气不同,杭州当日最高气温仅有22度,下着连绵小雨。
在证婚仪式上,张勇告诉现场新人,“生活一定会碰到阴晴不定,也一定有大晴天。”
近几个月以来,疫情带来的物流不畅对整个电商行业,也是一场小雨。“疫情下,业务该怎么做?”一位阿里员工向张勇发问。
“提升商家服务好消费者的能力是最关键的。”张勇答道,在疫情特定场景下,必须以履约为前置条件来考虑消费,光产生订单但送不到,有点耍流氓。
疫情之下,走老路已经行不通了,张勇指出,要帮助更多商家,帮他们能有资金流动起来,想办法做好流通、做好物流、做好履约,“而不是常态化地做我们很多原来习惯的工作”。
张勇需要回答的问题更来自于宏观层面:阿里怎么增长?手握流量阀门的互联网公司虎视眈眈,阿里又要如何增长?
张勇的答案是:“互联网公司做电商,只要有流量就都有机会,为什么?大水大鱼”——这解释了为何眼下对手林立;“但关键还是看你养什么鱼。选好我们的定位、解决我们的短板、发挥我们的强项,这才是我们今天能够独树一帜的方法”。
以怎么发挥淘系供应链优势为例,2022财年第三季度(2021年第四季度),淘宝和天猫的线上实物商品GMV同比增长仅为个位数——这主要由于市场状况放缓和竞争,服饰以及消费电子的GMV同比增长低于整体平均增长,而服饰正是为淘宝天猫贡献大额收入的重要类目。
客观讲,淘宝天猫想要在服装品类继续上攻并不现实——服装和消费电子品类的电商渗透率已经到了一个相对高的水平,达到30%-40%。“但快销品和食品,特别是生鲜,绝对市场的规模是非常大的,电商渠道的渗透率也相对较低,我们也希望在这些品类中有更大的突破。”这是张勇在今年2月份的回答。
至于整个集团的方向, 2019年底,阿里便定好了未来的三大战略,全球化、内需、大数据和云计算,“阿里巴巴历来的习惯就是在最好的时刻为未来变阵”。
2022年的阿里依旧如此。张勇说1号位最忌讳“向南走了一百公里,觉得苗头不太对,赶紧转身向北走,走着走着又要回头”。没有完美的决定,对1号位来讲,最关键的是在合适的时间,果断做决定。
在上午的亲友会、晚间的内部分享活动上,张勇两次强调了阿里这三条主赛道——消费;云计算领域产业数字化才刚刚开始;全球化开了一个头,有3亿海外消费者。
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可能是除业务外张勇近年谈及最多的话题。
明确自己公司短、中、长期的战略部署,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曾被张勇列为重要的三件事”。
而商业设计和组织设计,是1号位不可以推卸的两大责任。张勇曾经这么讲的,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就拿业务的分与合、纵与横来说,当组织追求速度时,应该让业务分开快跑,将业务变成纵向的、独立的机制策马狂奔;当组织要效率、要沉淀,要将有些东西横过来。
2015年,阿里宣布启动中台战略,打造“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机制和业务机制;张勇解释这套“分合、纵横”组织设计方案时,是2019年年中,当时阿里仍推行着大中台战略,但回头看,随着阿里身形日益庞大,此时公司已有建立更敏捷组织的苗头。
“当一个组织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如何保证敏捷性,保证嗅觉,保证反应速度,是今天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目标”,“大家都很讨厌溜须拍马的PUA。我们就从简单的开始,改变一些具体行为,让我们的组织、让我们的文化变得更简单、变得更纯粹”。
2020年10月,在阿里“五年陈”的授戒仪式上,张勇说了这样两段话——阿里重新搭组织积木的进程开始了。
从2021年至今,每一次公布组织架构调整时,张勇几乎都会重提“敏捷组织,简单文化”,比如由俞永福代表集团分管本地生活业务时,比如阿里分设中国数字商业板块和海外数字商业板块时。
在后者的调整中,戴珊和蒋凡分别代表集团分管这两块业务。“半径那么大,你必须不断地调兵遣将,而不是只身冲在前面”,张勇在2018年便如此说过。
这次和员工的沟通会上也不例外。过去一两年,张勇很多时间都花在解决组织问题上,“让目标设定对大家的牵引力和趋同性更强,解决组织敏捷问题,解决内卷问题,还是要从顶层做起。清晰严谨的决定,共同目标、核心策略的对齐,能让效率变得更高。”
阿里文化
除了业务和组织,张勇昨晚重点回答的问题还有文化。“业务战略、文化战略和组织战略三位一体,缺一不可”,这是2019年阿里确定三大战略时,张勇强调过的。
敏捷组织、简单文化是组织建设问题同样是阿里的文化战略。阿里文化战略还有另外8个字,“以身作则,感同身受”。
“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有没有断然的选择和取舍,这比讲100遍文化都重要。”张勇昨晚的这段话,或许可以算作对阿里文化问题的表态。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为了增加下情上达,去年开始公司增加了“老逍果汁会”,每过一段时间,张勇会邀请员工一起喝果汁,面对面聊天反映问题。
如今,员工对公司的信心也可算作公司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公司1号位的信心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公司的精气神。张勇曾说,他从不焦虑,“焦虑有什么用呢?没有用。你必须做好你自己。”眼下也是如此。
“今天最了解阿里巴巴的是我们自己”,拿着望远镜的张勇依旧坚定,“市场永远潮起潮落,我们坚持的东西、相信的东西,对未来的信心,对社会的价值,首先要做好自己。价格驱动只能做波段,历史会检验价值。”
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业绩突飞猛进,阿里常被认为一路走得顺风顺水,事实上,阿里历史上也经历过不少艰难时刻,淘宝网就诞生于非典时期——2003年的5月10日。
阿里的服务热线都接到了员工家中,员工们他再三叮嘱家人,不管什么时间接到电话,第一句话一定要说:“你好,这里是阿里巴巴。”阿里日也正是为了纪念2003年5月“非典”时期,阿里人的激情和信念。
一些人还记得,淘宝上线当天,首页写着这样一句话:“纪念在最艰苦的时候坚持创业的人。”
*本文转载自字母榜,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