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木偶剧团久负盛名,我也慕名来此过一把观看提线木偶戏的“戏瘾”。
平阳木偶戏有着800多年的悠久历史,平阳木偶剧团前身为始建于1919年的“乐声社傀儡公班”。该团以表演提线木偶为主,人偶、杖头、布袋木偶为辅。它是当代中国提线木偶最具代表和影响的剧团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的提线木偶艺术传承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抵达平阳木偶剧团已是上午10点,虽是周末,剧团的演员仍很忙碌,团长林宣永笑容可掬地抱歉道:“真不巧,他们晚上在麻步镇还有一场演出,这里只留下几位制作木偶的师傅了。”
“太好了,我们晚上可以看演出咯!”我难掩喜悦之情。
“没关系,我刚好可以探秘一下木偶的整个制作过程呀!”我补充道。
我跟随林宣永来到木偶制作室,从业20多年的庄玉簪正在忙活着,只见她手持一个手型模样的木头在用刻刀小心翼翼地刻着。“这是什么,是手吗?”我好奇地问道。
“是的。”庄玉簪没有抬头,仍然一丝不苟地做着手中的活。
在她的边上是一个已经制作完成的美女——脸若桃花,峨嵋如黛,眼含秋水,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发饰漂亮,衣袂飘飘,我不禁看得呆了:“她是谁?”“她就是广寒宫的嫦娥仙子呀!”林宣永团长介绍道:“制作这个嫦娥前后需要28天的工时,仅她头上的头饰就需要500元人民币呢!”“比我们的花销都要大呀!”我不禁感叹。
庄玉簪指着桌上的一块樟木告诉我说:“其实,她最早也不过只是一块朽木而已,只是经过我们的加工才变成今天的模样。”她介绍说,制作一个木偶人很费心力,首先得挑选木材,香樟便是上佳材料,因为香樟不长蛀虫,不易腐烂。然后便要根据剧情中的角色制作不同造型的木偶,所有的木偶都是他们亲手制作。
接着,庄玉簪仔细介绍起木偶制作的整个过程:“选好木头后,开始打胚,然后造型、挖空,挖空是减轻重量便于操作和穿线。这一切完备后,就要给木偶描眼睛、上色等等,眼最能传神,所以头部制作最费时间。最后便是制作手、脚、身体及各个关节。有时往往得根据剧情需要制作好几个一模一样的木偶,或者制作几个长相一样,但大小不一的木偶,以便让观众区分远、近,在剧情起承转合时不出纰漏。”
“一个木偶大约高七八十厘米,我们还得给他们制作衣服,每个木偶的制作成本都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呢!”
傍晚,我马不停蹄地赶到麻步镇渔塘村的演出现场。离开演还有十几分钟,但台下早已黑压压地挤满了观众。只见村民们扶老携幼、摩肩接踵,一位奶奶抱着三岁的孙女来看演出。“叫什么名字呀?”我问小女孩。“陈依依。”“以前有没有看过木偶戏呀?”“没看过。”小依依用稚嫩的声音回答道。依依奶奶说,自己已经几十年没有看过木偶表演了,记得当初平阳木偶剧团来村里表演时,她比依依大不了几岁,但至今记忆犹新,“今天可以重温一下儿时的欢愉呢!”
演出准时开始,一位古典美女在两位女艺术家的操控下翩翩起舞,飘然欲仙,“这不是我早上看到的嫦娥吗?”我一眼就认了出来。“是,这就是我们带来的小品《嫦娥奔月》,接下来还有《车技》、《贵妃醉酒》、《济公和尚》等小品。另外,我们还带来两个剧本——《花灯缘》和《水漫金山》。”林宣永介绍说。
“太棒了!”、“真厉害!”、“太惊险了!”,国家二级演员、木偶表演艺术家卓晓军的表演令现场观众发出阵阵欢呼。
待得卓晓军表演完毕,早就等在后台的我按捺不住亲自动手操作一下木偶人的冲动,缠着卓晓军示范给我看。从卓晓军手中接过骑车的“小男孩”,我却一下乱了阵脚,尽管使出浑身解数,手中的木偶人却怎么也不听使唤,我不经意间竟急出满头大汗……
“晓军已经从业30多年了,打小开始练的,不要看他表演着轻松,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一般的人没几分钟就会被这些“小精灵”折腾得腰酸背痛的。”林宣永忍俊不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呀!”我竖起大拇指,对卓晓军的表演啧啧称道。
直至今日,我仍沉醉和痴迷于那晚的精彩木偶戏中,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