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关于东周时期水晶玛瑙的打孔问题

关于东周时期水晶玛瑙的打孔问题

第一个问题 :孔道透明问题。东周时期水晶、玛瑙的孔道都是光亮透明的,好像是经过了特意抛光一样,那么到底这样的孔道是加工钻孔过程中无意中形成的还是古人为了美观打孔之后再次抛光形成的?笔者认为前者的可能性更大。第一点:试想,如果古人是为了美观而后期对孔道进行抛光的话,必然打孔在先,抛光在后,那么光亮透明的孔道绝对不会出现在半成品的钻孔上,我们来看下图,这是笔者搜集的一件春秋时代的玛瑙觿残件,上面有一处半途而废的钻孔,虽然没有完工,但是它的孔壁却是光亮如水,这一点可以说明古代人钻孔的同时无意中抛光了孔壁,绝非是钻孔后再对孔道抛光。

第二点,如果古人是为了美观而对完成的孔道再次进行抛光的话,抛光的重点必然会放在那些显而易见的孔道上,比如珠子,竹节管之类的佩饰上,而如玛瑙珩,玛瑙觿这类器形的佩饰的孔道短浅而且位于不显眼的位置,孔道光亮与否并不影响它的美感,在这种情况下,后期对孔道单独进行抛光显然没有必要。但是它们的孔道依旧光亮无比。这一点也可以证明,孔道的抛光是钻孔的过程中无意中形成的。下图为一只断掉的玛瑙觹的孔道,虽然孔道透明与否并不影响它的美观,但是依然光亮如水。 第二个问题:孔道为何要对钻?有人认为东周时期水晶玛瑙佩饰之所以采用对钻,是因为技术落后钻不了长距离的单向钻孔,这个观点我们从东周同一时代的两种玛瑙管饰足以推翻,下图是春秋时期两个玛瑙管,一个1点5厘米,一个7厘米。两者都是对钻技术,而长管的单向钻孔距离已经达到3.5厘米,远大于对钻的小玛瑙管的总长,古人打不了远距离的单向钻孔这个观点足以推翻了。 那么古人为何还要采用对钻技术?我们来看下面这些水晶珠子,我们可以看到,孔道方向各个角度都有,单向钻孔进行到底的话极有可能会从珠子的侧面钻破,造成珠子废掉。古人极有可能控制不了准确的钻孔方向,只有对钻打孔才可以避免珠子毁掉。这可能是古人采用对钻技术的主因。 我们再把目光投向下图,玛瑙珩是东周时期唯一出现过单向钻孔的佩饰。照片上的崩口显示,古人为了提高钻孔速度,除了使用坚硬的研磨砂之外还对钻头施加了一定的压力,所以钻孔在即将钻透的时候会出现崩口。这种崩口如果出现在珠饰上,无疑是毁灭性的,由此可知,防止崩口可能是古人采用对钻技术的另一个原因。 第三个问题:古人钻孔用的到底是实心钻还是空心钻?先看下图,这是两件东周时期玛瑙佩饰上的未完工的钻孔照片,孔道的底部不是平的,而是有一个乳突。很多人误以为这是管钻痕迹,其实恰恰相反,这是实心钻留下的痕迹,古代钻孔原理是用钻头带动研磨砂来磨擦玛瑙孔底,实心钻你可以放大想象成一个磨盘那么大的圆柱体,它在转动的时候,底面带动研磨砂做圆周运动,钻头底面带动着无数颗研磨砂在玛瑙孔道底面划出无数同心圆,越是外围的研磨砂摩擦滑动距离越大,相反越是圆柱体钻头中心位置的研磨砂滑动的距离越小,最中心的圆心位置的研磨砂几乎是不动的。这种情况下,研磨砂反倒开始磨损圆柱形的金属钻头中心位置,并在金属钻头中心形成一个漏斗形的凹陷,最终会在玛瑙孔道底部形成一个尖尖的锥形突起。

我们再来看看真正的管钻痕迹,下图是一个玛瑙质地烟嘴,当圆管状的钻头抵住研磨砂来回旋转时,只会研磨到金属管钻抵住的位置,形成一个圆圈状态的深槽,钻到一定深度后需要人为掰断或者敲断圆柱形芯子。管钻的孔道底部必定有断痕,绝非圆滑的锥形乳突。

搜索建议:
热评

 以毕业为话题的作文

以毕业为话题的优秀作文相信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别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写这类作文需要注意哪些...(展开)

热评

 农村多层房屋拆迁合法面积怎么算

问:农村多层房屋拆迁合法面积怎么算律师解答:在房屋征收拆迁活动中,拆迁方一般以房屋所有权证上标明的面积为准,作为拆迁房屋面积的计算依据。对于没有登记在册的房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