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普网】
露水在诗人眼里别有一番风味,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咏露珠》,对露珠作了精彩的描绘: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露水像雨一样,能滋润土壤起到帮助植物生长的作用。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里,常有露出现。在我国北方的夏季,蒸发很快,遇到缺雨干旱时,农作物的叶子有时白天被晒得卷缩发干,但是夜间有露,叶子就又恢复了原状。人们常把雨露并称,就是这个道理。
露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与霜一样,只不过它形成时的温度在0℃以上。在0℃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作露点温度。在地面热量散失快的早春或深秋晚上,由于空气温度降低,当温度降到露点以后,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此时水汽遇到叶子的尖端,产生了水的凝结,从而形成露水。当形成的露水不断地增大,加上叶子表面的不浸润,露水变成球形,这便是露珠。露一般在夜间形成,随着气温的升高,露就蒸发消失了。
为什么露珠是球形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雨后树叶、草上的小水珠都接近于球形;不小心打碎了体温计后,里面的水银掉到地上,小水银滴也呈球形。此外,在一杯水里,把一枚硬币小心地放置在水面上,硬币浮在水面而不沉,这时候就能看到硬币下的水有一个凹面。所有这些现象都与表面张力有关。
那么,什么是表面张力呢?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处于界面的分子与处于本体内的分子所受力是不同的。在水内部的一个水分子受到周围水分子的作用力的合力为零,但在表面的一个水分子却不如此。因上层空间气相分子对它的吸引力小于内部液相分子对它的吸引力,所以该分子所受合力不等于零,其合力方向垂直指向液体内部,结果导致液体表面具有自动缩小的趋势,这种收缩力称为表面张力。表面张力使得液体表面层犹如紧绷的橡皮膜,有收缩趋势,从而使液体尽可能地缩小它的表面面积。我们知道,球形是一定体积下具有最小表面积的几何形体。因此,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液滴总是力图保持球形,这就是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的原因。
表面张力产生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毛细现象。也就是说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上升,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下降。我们可以做一个小试验来观察这种现象。把细玻璃管放入盛水的槽中,这时水很快从细玻璃管中上升,管中的水平面比水槽中水平面还要高,管子越细,上升越高,并且管中水面是凹形的。若水槽中放的是水银,情况则恰恰相反,管中液面低于水槽中水银的平面。
浸润液体为什么能在毛细管中上升呢?原来,浸润液体与毛细管内壁接触时,引起液面凹形,而表面张力是沿着液面切向作用的,所以沿着管壁作用的表面张力形成一个向上的合力,使得管内液体上升,直到表面张力的向上拉引作用和管内升高的液柱重量相等为止。
同样的道理,对不浸润液体,毛细管壁的表面张力的合力方向向下,使管内液体下降。我们平常所见到的用毛巾擦汗、粉笔吸干纸上墨水等现象都可用毛细现象来说明,毛巾、棉花、粉笔、土壤等物体,内部有许多小细孔,起着毛细管作用。不光液体与气体之间的表面层,液体与固体器壁之间也存在着表面层,这一液体薄层通常叫作附着层,它也一样存在着表面张力。
毛细现象对植物生长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们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就是由根、叶子和茎中的小管从土壤中吸上来,输送到绿叶里的。这就像不停止的抽水机,不知疲倦地把水分、养分送到植物的每一个细胞。另外,土壤中有很多毛细管,地下的水分沿着这些毛细管上升到地面蒸发掉。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来供植物吸收,就应当锄松表面的土壤,切断这些毛细管,减少水分的蒸发。所以农民常在雨后给庄稼松土,来保持水分。
本文来自【中国科普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