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天堑,剑阁雄关。向北而望,衡阳雁去无留意。面南而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今年金秋,我从成都来到广元剑阁县。
剑阁,在大剑山峭壁断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依山筑阁雄视。“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汉末魏晋三国时,此处置阁尉,设戍守。
30多年前的剑门关下,原为川陕公路旧道,后更名108国道,可从关门下行车,经过明月峡一路北上。
站在雄关之巅,放眼连山绝险,风云苍茫。剑阁这座历史的舞台,唯一的精彩就是三国时代的魏蜀之争,演绎了气象万千的谋略诡道。
先说说这里的历史地理。
李白的《蜀道难》中所谓“难于上青天”,乃指剑阁。这里“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这里是由陕入川的唯一通路。
由陕入川的蜀道分成两段:关中-秦岭-汉中;汉中-大巴山-成都。过秦岭有四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过大巴山也有四路:阴平道、金牛道、米仓道、洋巴道。诸葛亮曾明确说:“守蜀必守金牛道,守金牛必守剑阁。”
曹魏的司马昭为何要伐蜀呢?当时,司马昭杀了魏帝曹髦,毕竟弒主并非好名声。司马昭急需转移舆论热点,以建奇功立大业之举化解信任危机。于是,伐蜀成为首选。但魏国上下对伐蜀强烈质疑,这时只有钟会支持司马昭,邓艾站在了反对派行列。这个背景非常重要。
魏军进攻分为三路:邓艾领三万人牵制蜀将姜维;诸葛绪领三万人出武都等地,堵死姜维南逃回蜀归路;主帅钟会率十多万人出兵斜谷和骆口。
公元262年,姜维北伐,被邓艾击破。不久,钟会大军攻占汉中。姜维率蜀军弃守汉中,改守剑阁。
钟会大军是攻不下剑阁的,他已存退兵之心,因为如果长攻不下,受粮草补给跟不上的影响,可能反遭其害。
这时,奇迹出现了:邓艾未向钟会报告,带领2000人偷袭阴平道。阴平道原本没有道路可供行走,蜀军也不设防。从军事上讲,此乃绝境。邓艾运气太好了,绝处逢生。他们用毯子裹住自己,从山上翻滚而下。过江油,拿下成都,刘禅投降。蜀汉莫名其妙地猝死,这是三国一段最黑暗的历史。
成都人应该感恩邓艾,他占据成都之后,没有烧杀抢掠,一切照旧,善待这座名城。这在古代战争中极其少见。
四川的“安逸”源于剑阁雄关屏障,四川的“巴适”凭借了都江堰旱涝保收。
去了有“中国交通史博物馆”原址之誉的明月峡,此景点与剑阁雄关组成一个防御交通体系,极其震撼。峡谷之中一条嘉陵江,右岸龙门山脉,左岸秦岭余脉。短短的峡谷集中了从栈道、鸟道、纤夫道、水道、川陕公路到宝成铁路共六种道路形态,千年之路尽在脚下。李白北上长安,留下一首千古绝唱《蜀道难》,“安史之乱”让唐明皇南下幸蜀。过明月峡(又叫“朝天峡”,即朝拜天子之意)时,杨贵妃已被迫自缢佛室,唐明皇孤身在此接受蜀地百官朝拜。
将军有剑,不斩蝼蚁。深宫之爱,弃之轻尘。身不由己,不止江湖。不久,唐明皇抑郁而亡,追寻那一缕香魂芳魄。
朝天峡改名明月峡,据称因为李白诗有“清风清,明月明”之句。当然,边上听说还有一个“清风峡”,我没去过。我想,或许诗的力量在一定时空内胜过权力的傲慢。
广元的豆腐宴非常好吃,滑嫩可口,据说是广元的水好。水好养人,尤其养女人。传说武则天是广元人(另说是山西文水人和长安人),这位自带光环的流量型历史人物,使广元获得了全国粉丝反复打赏。地阳刚人阴柔,恰似南人北相,此处难道真是地灵人杰的风水旺地?
大文学家韩愈有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秦岭以北的蓝关冰天雪地,以南的剑阁寒冷少雪。这就是南北分界线的写照。地理比历史更加刻骨铭心。
自古以来,北伐从未成功,南下长驱直入。但异族南下大都避开秦岭,驰骋于淮河流域。秦岭很少有战事,假若三国不算,似乎仅有蒙古铁蹄经过这里横扫南宋。
秦岭天堑,剑阁雄关。如此历史地理,决定了中国的政治战略:南下风卷残云,东进如虎似狼。野蛮洗劫文明,落后掠夺先进。
站在门屋之形的关楼之巅,关楼如门阙,且如今“汉阙”遗存四川又占了绝大多数。由此,不禁想到两句绝唱——向北而望,是范仲淹的“衡阳雁去无留意”;面南而视,是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起腔泪目,吟罢飞雪。
关
于
我
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