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饮料近几年大火,不少媒体、电商平台、社交平台上常常看见。
它口味众多,多得有时记不住;
标识的0糖0卡0…感觉“挺健康”;
一度挺流行,年轻人“人手一瓶”;
风格也挺互联网,各种活动不少。
看来这些都挺好,曾被称为“饮料界新贵”,这怎么就突然“卖不动”了?
其实这事儿挺简单,咱看看老百姓咋说就明白了!
一、这是个啥东西?
汽水也好,气泡水也罢,咋说都是饮料,有的姥姥奶奶就说“啥玩意儿?不就是汽水吗?”
老百姓喝啥样的水根本目的就是“解渴”,而解渴的水太多了:白开水、矿泉水、纯净水;果汁、茶水、碳酸饮料、功能性饮料…
经济学里有把消费品分类的说法,虽然一般把食品饮料列为必需消费品,但饮料中的某一品种本质上还是可选消费品。简单说,这个东西不像盐,是咱必须要买的,不买这个,也没啥影响。
二、我为啥要选这个?
既然这个不是必需的,是可选的。那为什么要选这个就有点意思了。作为饮料,咱可以有几个问题:
1、好喝吗?
饮料是人喝的,大家肯定选自己认为好喝的。有人爱喝白酒、啤酒;有人爱喝可乐、喝茶?喜欢的口味因人而异,但是多年以来形成的“口味”会很快变化吗?
饮料行业是传统行业,很多老企业通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发现了钟情它们产品的消费者(感兴趣的可以研究消费者行为理论),就像中国的茅台、美国的可乐。但仅仅几年时间“研究”出来的产品口味能长期抓住消费者、一直畅销吗?
换句话说,老百姓的口味变化跟“互联网思维”相比能是一样的速度吗?
2、啥文化?
除了口味以外,还能让人们购买某种饮料的重要因素就是它背后的文化。经济学里有商品文化的概念,指的是商品在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凝结在商品与劳务中的人文价值。
比如,有人说可口可乐代表着美国故事和文化,那个味道长年与美国人的某种心理伴随;茅台,背后的“文化”更复杂,不宜多说,但至少,喝它能代表着“面子”。
这个呢?虽说写的0糖0卡0啥啥啥,可能让年轻人想到了健康,但有朋友说“要是为了健康,喝白开水岂不更好?”
3、多少钱?
作为可选商品,人们自会比较价格。同等条件下,低价势必更受百姓青睐,好像经济学里基础的供求关系原理。
这个饮料火的时候买到5元左右,特别的口味还更贵一些,在各种有“气”的饮料中算是比较贵的。那价格高的,需求量自然就…
总结一下,用“互联网思维”,包括“炒”、“烧钱”、“以快制快”…在这个传统的行业的确可以火一下,但是要走得远,好像有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