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吃海鲜,第一等的口福必须是在渔船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柳河的贵族是机船上的棒劳力,离家空肚皮,下船重十斤,海上的伙食不仅管饱,大量营养丰富的新鲜海产的滋养,也大大抵消了海上作业繁重劳动的消耗。
鱼虾好吃,全在一个鲜字,这个鲜指的是食材的新鲜,不是味觉上的鲜味。试想一下,它们离开海水后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会上锅烹煮,空气都来不及吸上几口,肉身鳞甲还没有被氧气舔上一遍,内在成分没有一丁点破坏,活灵活现的,能不好吃吗?
柳河人常有一种说法,做海鲜不需要什么手艺(只要新鲜的指标在)。事实如此,每一个称职的家庭主妇,都能把鱼虾蟹做的可口而又鲜甜。
海鱼的做法相对繁复,虾蟹贝类则比较简单。
张牙舞爪的彤蟹,活蹦乱跳的对虾,舌吐莲花的螺贝,山涧水下锅,只加少许食盐,锅里丢几片姜半根葱,柴灶旺火,只需一刻钟,便能红彤彤地上桌食用。调之以姜米蒜泥板浦滴醋,极鲜至及无与伦比,再吃其它菜肴便有索然无味之觉,柳河人俗称“蟹过无味,虾过无味”,所以盘中垒成小山的虾蟹贝,必然是要最后上桌的。
内地人去海边旅游品尝海鲜,大多直奔蟹虾而去,它们全头全身的,还透着情趣。店家大抵也要恪守上述这一原则,否则一桌的菜都要接受差评。
河蟹宜蒸,海蟹水煮为佳。很多年前,当地驻军有新入战士,多为内地人,渔民拥军送蟹至军营,连长令炊事班煮蟹,大火旺灶不久便蟹呈紫红,连长问熟没?班长持筷扎蟹壳见坚硬无比,回答说没烂,加柴再煮,再扎还不烂,如此往复,成为笑谈…
如今,茫茫大海不再是廉价的海鲜的供应仓,旧时无人问津的低等渔货也成了奢侈品。
吃五月的彤蟹,八月的中国对虾,都成了老辈人记忆中的怀念事件,新一代年轻人的味蕾正在被新的食物取代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