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我们下海了,在世界最长海滨栈道捡垃圾

又见面了,我是城君。

最近偷偷去干了一件特别酷的事。

是的,我们下海了。

在世界最长海滨栈道、深圳最美海岸,捡海洋垃圾。

也在距离沙滩3公里外的洲仔岛,

看到了平静海面下,礁石上野蛮生长的珊瑚林。

且应该是这片海滩,距离人们最近的、成片的珊瑚林了。

背靠郁郁葱葱的马峦山脉,面朝碧波荡漾的大鹏湾,

这儿依山傍海,是 深圳盐田大鹏湾畔。

出海那天,海面无风,阳光温柔。

像看自己亲手养大的孩子一样,望着这座小岛,

鲨哥和团队小伙伴们,内心满是欣慰与骄傲。

毕竟,他们花费了将近7年的心血与付出,

让曾经快要消失的珊瑚

又终于重新成群成片的回到大海。

这是一支由退役老兵带头的志愿者队伍,

10多年时间里,预估清理海上垃圾70吨、海底垃圾7吨;

投放人工珊瑚礁50座,种植珊瑚苗20000多株,

珊瑚种植保育面积,约3.5万平方米。

如果,这些是骑士的“勋章”。

那么,一群豪迈汉子的出海日常,居然带点反差萌。

不是下海、扒栈道崖边捡垃圾,

就是捧着尚在“襁褓”中的迷你珊瑚

如同老父亲一般,小心翼翼地种在礁石上。

如果看到附近渔船闯入,撒下渔网,

还得上前苦口婆心地劝导:

“这底下,种着珊瑚呐”。

跟着鲨哥出海捡垃圾回来,

于我们而言,算是一场冒险,即特别又难忘。

当小艇飘在海面,回头望,

不远处的沙滩和栈道,传来人们的欢闹、嬉笑。

有人在栈道漫步,有人在沙滩荡秋千,有人在静默地望着大海发呆……

谁能想到,

这片绝美的海滨之下,藏着如此热血又温柔的另一面呢。

01

海上的“清道夫”

深圳,周五,早上8点。

在大梅沙海滨公园捡垃圾的人,可比看海、踏浪的要多上好几倍。

他们分批在海滩散开。

左手拎着垃圾袋,右手握住钳子,在淡黄色的沙堆里翻来覆去。

一个烟头、一个瓶盖也不放过。

不凑近看,还以为是什么大型寻宝现场。

一群学生、志愿者、环卫工作人员,日常守护着深圳这片美丽的海滩。

可是,你一定想不到,也几乎看不到。

那些在海上飘着,在海底堆积,甚至于卡在栈道悬崖石缝里的垃圾,

有多顽固,多难搞。

“那就我们来喽!队伍里,有退伍老兵,上山下海,功夫好得很”。

当在盐田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见到鲨哥的时候,

他一边泡着茶,一边跟我们聊着。

这个皮肤黝黑,身形魁梧的80后,性格热情、豪爽。

他叫 杨旭聪 ,是个土生土长的盐田人。

在大梅沙这地儿,以及深圳的志愿者圈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2012年3月,杨旭聪召集了几个朋友,组建起 深圳第一支海洋环保义工队。

一群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下海捡垃圾,一捡就是11年。

后来,他们从零开始,抢救珊瑚,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培育珊瑚

珊瑚快要消失的这片海域里,种出了一片海底“森林”。

“我是梅沙的一条‘小鱼’,加上梅沙的‘沙’”,

大家习惯了,称 杨旭聪为鲨哥 ,亲切嘛。

那一天,我们跟着雷厉风行的鲨哥出海。

简易的小艇,突突突地使出港湾,

原本平静的海面,留下了一汪漂亮的水波纹。

船停在沙滩附近,

负责开船的志愿者大哥说,

靠近沙滩,又是一个U型海湾,海底堆积的垃圾会比较多。

00后小胖,以潜水教练最标准的姿势,翻入海里。

即刻没了踪影。

我也随即拿起船上的网兜,捞起一个又一个飘过的垃圾。

塑料瓶、零食袋,还有被海水浸透,却没有散架的白色纸张……

它们来自海滩,随着海浪不知道要飘向哪里。

“看到了就捡,能捡多少捡多少”。

十几分钟后,小胖出水了。

纯白的塑料垃圾桶里,装满了面目全非的各种塑料产品。

△这个桶,也是捡的

△海底垃圾

△从垃圾堆里,爬出了一只瘸腿迷你蟹。我们放生了。

掂了掂,大概40来斤重,算上小胖身上将近80斤的潜水服。

这一上一下,真正的“负重前行”。

作为队伍里最年轻的人,小胖捡起垃圾来,已经驾轻就熟。

爱好潜水,又是一名潜水教练的他,

说入海捡垃圾这件事儿,就是做着做着,从兴趣变成了一种信念。

△从水上来后,小胖在介绍他的装备。

再过些时候,等到水母繁殖的季节,

一边捡垃圾,还有成群的水母作伴。

“见过比脸盆还要大的水母”,

说到兴奋时,小胖给我们比划了下。

海上捡垃圾,看起来简单,却十分考验耐力。

有时阳光太过刺眼,如碳烤一般。

有时风雨过境,雨水哗啦啦的打在海面上,激起无数个水花。

△鲨哥。

风雨无阻,鲨哥坚持了11年。

从最初的4-8个老伙计,到后来的几百人,

队伍越来越大,也有像小胖这样的年轻人,充满了激情。

谈及最大的收获,

鲨哥自豪地留下三个字: “还在啊”。

是啊,11年了。

这支扎根在盐田海边的民间志愿者公益队伍,还在。

02

让石头重新“开花”

“石头花,快没了”。

在老一辈盐田人心中,

海底五彩斑斓的珊瑚,就是开在石头上的海花,特别美。

上个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后,随着深圳发展进入快车道。

海域快速开发,游客大量涌入。

随之而来的,是沙滩和海面上的垃圾,越来越多。

珊瑚也慢慢消失。

“有石头的地方,就有珊瑚”。

这样的场景,一直刻在鲨哥的儿时记忆里。

小时候,他就像海里,那条自由又充满野性的鱼,常去看珊瑚

“那时候,也不明白,海洋生态是什么,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只知道鱼群在身边游来游去。

海底世界,在阳光下绽放着五彩缤纷的美。”

许是儿时见过的海洋,太过惊艳。

所以,当看到日渐增多的垃圾,和逐渐消失的珊瑚

鲨哥内心遗憾又心痛。

最开始,一腔孤勇地捡垃圾,

不被理解又怎样,“保护自己的家园,需要理由吗”。

从捡垃圾到种珊瑚,中间隔了大约4年。

当在一堆的海底垃圾里,

发现零星的珊瑚,或奄奄一息的珊瑚残枝时,

对于鲨哥他们来说,不亚于发现了金子一般欢喜。

“不如,干脆种珊瑚吧”。

念头在鲨哥的脑海里,滋滋往外冒。

他们把捡到的珊瑚带回家,开始琢磨起了如何种。

2016年, 盐田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了大梅沙珊瑚种植和保育。

他们联合了广东海洋大学,首先对梅沙珊瑚展开普查。

前后在深圳,做过四次珊瑚普查。

负责珊瑚培育的 刘哥(刘志冰) ,对这次普查如数家珍。

整个梅沙大约2.5万平方公里海域,一共发现了43种珊瑚

包括比较珍贵的鹿角珊瑚、多孔珊瑚、万花筒珊瑚等等。

珊瑚整体可以分为三类,软珊瑚、硬珊瑚,以及同属珊瑚纲的海葵。

海葵吃一些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软珊瑚死亡后,就化成水,与海洋融为一体。

珊瑚死亡后,会化成化石,变成骨架。

所以在人工干预赛道,能够培育的以硬珊瑚为主。

诸如我们在中心看到的,

手指珊瑚、圣诞树珊瑚、还有红菇珊瑚、象耳菇珊瑚等等。

只是让珊瑚重回海洋,并没有那么容易。

即便是“珊瑚发烧友”,养了十几年珊瑚的刘哥,也得费尽心血。

“自己在家养,和把珊瑚放归海洋,这是不一样的。”

最开始,鲨哥和刘哥他们除了向专业人士请教,也向盐田老一辈渔民取经。

因为他们发现渔民下海捕捞,发现珊瑚的断枝,会顺手将其夹回石缝。

不过举手之劳而已,却是老渔民与海的默契。

延续这个不成文的约定,鲨哥在中心建起珊瑚“育儿所”。

作为“育儿所”的大家长之一,

刘哥主要负责收集大家捡垃圾捡回来的珊瑚残枝,放进缸中,

珊瑚像树枝一样,慢慢发芽。

在展示大厅,这个来自湖南的80后,说起珊瑚侃侃而谈。

“你看,突出的部位就是它们的嘴巴,最大的,可以吃到基围虾。一般一个星期喂一次。大部分时候,它们的食物来源于体内的共生藻。”

你知道吗——

珊瑚也是会打架的, 如果两个不同品种做了邻居,它们就会伸长触角,先把对方揍一顿。比较厉害的,可能会把对方干掉。如果势均力敌,那么就实现共生。可能长着长着,就亲密无间,融为一体了”。

一边养育珊瑚,一边科普珊瑚知识,刘哥充满了干劲。

“大部分时候,我是那个在船上递珊瑚的人”,就像是把自己亲手养大的娃,送回到属于它们的世界。

这个男人很是坚定: “珊瑚本就是要回到大海的,它不属于我们,亦不属于任何人”。

现在,小岛下的珊瑚,每天都在长个儿。

从以前每500米都难见一个,到如今每200米就有一个。

珊瑚群有了,小鱼也多了起来”。

在刘哥看来,绕着海葵,你侬我侬的小丑鱼夫妇,是珊瑚群落里最可爱的精灵。

尽管被小丑鱼咬过,很疼。

但以此区分公母就很简单,母的比较凶,身形比公的大。

更神奇的是,小丑鱼出生是没有性别的,一只变母,就有一只公。

母的如果死去,公的可以变成母的,来延续后代。

然而,如果珊瑚消失了……小丑鱼,也会没有了家。

03

让深圳人,离海洋更近一点

拥有三湾一口的深圳,是实打实的海洋大户。

海域面积11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260.5公里。

要论深圳人最爱的海,

不管是夏天下饺子般的大小梅沙,

还是周末都要在崖壁上大堵车的大鹏东西涌,

抑或是将烟火繁华与自在远方平衡得恰当的深圳湾。

都必须承认,深圳人是离不开海的。

湛蓝的海水,干净的沙滩,舒适的海风,

冬季的阳光散落在大海,都是那么的温柔。

有人说,从繁华的CBD出发,

只要一张CD的时间,就能拥有诗与远方兼具的海滨风光。

这是大海赋予深圳的浪漫。

只是,比起周末休闲的人群,

像鲨哥一样在海边长大的深圳人,对海的感情,要更加深厚而浓烈。

当初决定捡垃圾,组建第一支海洋环保义工队,

鲨哥说,有过迷茫。

但是这迷茫期,短暂得很,几个月就没有了。

以前总被问初衷是什么,

鲨哥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抛给乱扔垃圾和不去这么做的人。

他的理想,很纯粹。

喜欢海洋,还家园一片洁净和生机。

简单说来,种珊瑚的意义,很直观。

海洋珊瑚群,是海洋最底层的生态屏障。

它养活了70%的海洋生物。

如果珊瑚好了,整片海洋才会越来越好。

如果一片海域,珊瑚长得好,就是水质检验的一个指向标。

“肉眼可见的,深圳海湾的生态,在变好”。

现在,这支民间种珊瑚的队伍,愈加庞大。

来自身边人、社区和社会的肯定声音,给予了鲨哥他们莫大的信心和鼓励。

“邻居们常来关心,也会主动参加活动”。

海洋与城市,是共和谐、共未来的。

为此,鲨哥和同伴们,决定做更多。

让人们离珊瑚更近,

就弄一个珊瑚科普展示厅,把能够触及的珊瑚,拿给孩子看;

甚至于如果你想,亲自认养一株珊瑚,种在礁石上,也没有问题。

他们希望搭建起人们和海洋之间,那道更亲密的桥梁。

不管是 海洋科普 ,还是面向所有人的 海洋活动策划 ,

抑或是 海上救援、海上生态维护、海上安全教育 等等。

未来,让深圳人,离海洋近一点,再近一点。

——

有点遗憾。

这次没能真正下水,在水下和珊瑚林来一次亲密接触。

刘哥给我们指了指最靠近小岛的地方。

他说,他喜欢晚上去潜水,看珊瑚吃东西。

当它们把触须全部打开,大口进食时,

比任何海洋3D大片,都要来得震撼。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栈道  栈道词条  下海  下海词条  海滨  海滨词条  最长  最长词条  垃圾  垃圾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