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手机品牌HTC发布了自称是全球首台支持元宇宙的智能手机HTC Desire 22 pro(以下简称22 pro),HTC+元宇宙手机,亮点十足,引起了各大媒体和网友的围观。
但是大家的态度似乎“不太友好”,有媒体甚至表示:别做手机了吧……
我们先看看22 pro的配置,在HTC的产品线里,Desire是中高端产品的序列,但这款手机的配置并不怎么出色。
骁龙695 5G处理器,8GB运行内存 +128GB物理内存,后置6400万+1300万+500万像素三摄像头,6.6英寸的2412x1080分辨率OLED屏幕,屏幕刷新率是120Hz,电池是4520mAh,支持18W快充,支持QI无线充电,售价11990新台币,折合人民币2700元左右。
这个售价在台湾来说算是有性价比,但在内地看来,没有什么竞争力,搭载同样的处理器的荣耀 X30以及Redmi 11E,售价均在 2000元以下。
Redmi K50和荣耀70的售价在2700左右,前者搭载的处理器是天玑8100,后者搭载的处理器是高通骁龙778G、天玑8000和天玑9000,在性能上均高于高通骁龙695处理器。
有网友调侃称,骁龙695的硬件配置,别说元“宇宙”了,连大气层都出不了。
除了定位是中高端,配置却是中低端外,主打的元宇宙也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只是在手机内预装了多款VIVE(HTC虚拟现实设备的名称)的相关应用,从实际导向来看,HTC卖手机的目的似乎是为了给其虚拟现实设备导流。
HTC上一次发布的手机还是2018年发布的Exodus 1区块链手机,据公司内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款手机的销量完成了内部目标,但内部的期望值并不高。
自从将手机业务出售,HTC押注VR没有起色后,硬蹭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的风口,推出的产品销量一般,公司内部也没抱多大的期望值,外界很难看懂HTC的战略布局。
以代工起家的HTC,在自有品牌这一块业务上,是成功也快,失败也快。
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技术是硬伤。
在智能手机刚兴起那几年,“安卓机皇”的名头非HTC莫属。
2011年,HTC的销量仅次于苹果,在安卓阵营里是妥妥的老大哥,就连三星手机也只能仰望。
但是,对于智能产品来说,技术是硬伤,HTC是代工起家,没有自己的技术,手机上用了不少其他人的专利。
2011年,苹果公司以HTC侵犯专利为由,起诉到法院,要求禁止HTC的29款手机在美销售,最终苹果公司胜诉。
接着,三星、微软、诺基亚等企业也纷纷效仿苹果,起诉HTC侵犯专利,最后均已HTC败诉告终。2013年,HTC部分产品禁止在荷兰和英国销售,2014年,部分产品又被禁止在德国销售。
禁售不仅缩小了全球市场,还有损品牌形象。
第二、区别对待用户。
2013年,HTC发布新机“HTC One S”,用户发现同一款产品却有不同的配置,在欧美市场使用的处理器是当时最新的高通骁龙S4,而在内地市场使用的处理器却是上一个版本高通骁龙S3。
除了区别对待大陆用户,手机的做工也不怎么样,当年罗永浩发微博表示,买了个行货,做工还不如水货,说重视大陆用户,但显然不是。
2016年,HTC发布的新机HTC 10 Lifestyle又区别对待大陆用户,在大陆出售的手机运行内存是3GB,而国际版的手机运行内存是4GB,处理器也不如国际版。
HTC的区别对待,被网友嘲讽为:一等品给欧美,二等品给自己,三等品给大陆。
第三、产品力不足。
前期的HTC处于智能手机的第一梯队,且市面上的智能手机品牌与款式较少,设计大气的HTC被用户追捧,但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品牌也越来越多,用户可供的选择也越来越多。
就在各个品牌均在不断改进外观时,HTC却放不下身段,用户吐槽手机的外观是“大长脸”,下巴处“留白”太多,而且听筒处于手机正面的下方,面积还很大,越看越别扭。面对用户的吐槽,HTC没什么改变。
这里涉及到一个我们经常讲的问题,什么是好产品?是工程师觉得好的产品是好产品,还是用户觉得好的产品是好产品?
这个问题估计不好回答,但有一个结果是肯定的,只有用户觉得好的产品才会有销量。
结语:
HTC是一个代工厂转型做自有品牌的典型案例,成功的快,失败的也快。
成功的原因是之前做代工厂,有完备的生产线,也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在风口到来时,可以快速生产出产品。
失败的原因是虽然有技术,但不是自己的,虽然能生产出产品,但并不懂用户,代工是TO B业务,做自有品牌时TO C业务,还没有从角色中转换过来。
在风口上,先入局的企业可以快速发展,但长存的企业,必定是有一定的技术壁垒,且能站在用户的角度,推出用户喜欢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