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大反弹,接着奏乐接着舞

作者|深鹏

数据支持|勾股大数据

端午节后的港A市场,强势得让人有点意外。

就在上周五,马斯克还在为全球经济担忧,要为裁员做准备,直接把自家的股价都给带崩,不少人担心节后会不会把港A新能源也带崩。然而,市场的反应很快打消这种担忧,中华区的市场非但没有如马斯克那般悲观,相反,过去两个交易日,不管是市场也好,板块也好,都出现了强势反弹。

今天,市场继续开花,锂电、医药、互联网、电动车都出现上涨,消费也展现出不错的承接力。

在相继经历战争、疫情、流动性收缩等的冲击后,6月的中华区市场,终于露出久违的大涨。

01

锂电反弹

锂电板块是过去数月跌幅比较大的板块之一。

除了去年涨幅过高积累了太多泡沫,还在于监管、下游客户对于高锂价的不满,所以进入今年之后,锂电板块已经开始回调,上海疫情封城,汽车产业链受阻,销量下跌,更加速了板块的下跌。

随着上海解封,汽车产业链复苏,新能源汽车购置政策性扶持,整个汽车产业链(包括燃油车和电动车)都出现了强势反弹,不少产业链个股低位至今的涨幅都已经有30%、40%甚至更多。

尽管高锂价依然为人诟病,但价格的最终决定性因素始终是供需,由于扩产时间差,上游锂矿供应短期内还看不到大放量的可能性,但下游需求却不断增长,供需失衡的问题很大机会持续,锂价继续维持高位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价格坚挺,锂盐厂商的利润就有保证,下游电动车销量节节攀升,电池厂也不用担心没有生意,虽然估值比较高,但有增速做保证,远的时间不说,至少今明两年无需担心,这或许正是市场这几天选择无视一直存在的利空因素,持续炒作锂电的原因。

后市看,尽管已经涨过一轮,但锂电的热度还在,持续性炒作的可能性还很高,而另外一个刺激因素还在持续加码,那就是最近频频释出的锂矿扩产、投产,也有不少市场的声音认为供应端放量,会对高锂价形成压制,最终损伤锂盐厂的利润。

这种看法如果以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维度,确实有道理,任何一个资源型行业的价格都不可能永远维持高位,但问题在于,现在市场气氛好,投资者对于长期“灰犀牛”式的风险通常不会很看重,反而对于短期的刺激性因素有更多的期待。

实际上,在供需矛盾没有重新平衡之前,产能的释放对短期业绩的刺激反而更强,因为锂价持续高位,这个时候,有能力多出一点货,就能够多赚一点钱。

锂电板块有多热,从另一个维度,或许更能直观地感受。如目前市场最大的电池ETF(159755),从4月26日的低位算起,一个多月来,反弹幅度达到40%。

能够有好的表现,主要是因为它聚焦于国内锂电龙头企业(共30个个股),对于基本面较好的龙头在权重上有所侧重,宁德时代、比亚迪的企业权重均超过10%,近期强势反弹的个股,基本都收纳其中。另外,总规模以及流动性也都相当不错,截止6月7日,ETF总规模超过20亿,流动性也是最好,6月份日均成交额达到1.35亿。

所以,锂电产业链的投资者,如果是前期介入,尤其是大跌时入市的,大可以继续享受这一波升浪,这犹如大病初愈后的悠闲时光,而现在整体市场气氛不断好转,甚至有去年抱团各细分龙头的迹象。

02

互联网、医药,否极泰来

今天盘面上还有一个板块比较强势,它就是互联网,或者说中概概念。

这个板块过去一年多的下跌,大家应该都很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这里不再赘述。因为始终相信科技的力量,所以我们也一直跟踪该板块,并在3月16日上头释出政策态度转变之后一直看好,其中也发表过多篇分析文章,如《互联网,涅槃重生》、《国际投行全面看多中国互联网,信号已很明显》、《打不死的恒生科技》,只是从政策转变到市场反应还有一段时间,中间虽然不断有反弹,但总是很快被带下去,现在终于迎来了大涨,也验证了我们之前的看多观点。

后市看,互联网的反弹力量还没有枯竭,理论上,从高位跌这么多,“蟹货”应该是不少的,所以一反弹就会有“蟹货”解套,所以对继续上升造成不小压力,但这一次,很大机会会不一样,最大的理由,是监管转变,并且不是口头说说,而是越来越多的实质性的政策出台。

同时,互联网巨头们的业绩也给了投资者很大的信息,加上市场气氛向上,政策底、业绩底、市场底都已经出现,对后市的预期也由先前的空转变为多,互联网进入新的上升通道,已经是事实。过程中可能会冲高回落,但整体趋势仍然是向上为主。

和互联网一样,医药行业今天也来了一个大反弹。最扬眉吐气的,要算创新药和CXO这对“难兄难弟”了。

如果要找和去年互联网类似的行业,我想创新药和CXO最合适不过了,同样是遭遇监管趋严,同样是过去那么长时间的市场追捧,也同样是大热倒灶,最后泥足深陷。不过,随着市场的反弹,创新药和CXO都出现了久违的曙光。

从底层逻辑上看,创新药和CXO的压制因素,还没有大转变,医药费用一直都是“三座大山”之一,医保控费、集采作为打掉这个“大山”的武器,不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但从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继续加码而导致行业无法发展也不至于。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不要去人为去曲解,而是应该更多地理性看待,不管是政策方向,还是行业发展的自身要求,走创新研发都是唯一的突围道路,这已经是全球被验证过的道路。

在此前发布的医药行业十四五规划中,就已经很明确地提出过,我们在此前的文章《成长股大反攻?》中也有深入的分析,对于医药行业未来的发展逻辑,千言万语,不过归结于一个句话,谁能够最终走到最后,还是要归结于自己的真功夫--研发和创新。

和互联网的竞争格局已经清晰相比,创新药行业还处在群雄逐鹿的阶段,所以,这个行业如果真正走向复苏,恐怕还得先来一次整合、出清,最后,烧不死的鸟,才是凤凰。

03

餐饮能否高看一眼?

这段时间市场的反弹,使得不少人都开始乐观起来,虽然我们对于反弹的持续性仍旧乐观,但是回归到具体操作上,一些成长股涨幅过大,难免会给人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是获利了结还是继续坚守,就成了一件纠结的事情。

此时,不妨再看看其他结构性的机会,尤其是一些还处于追落后状态的板块,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资金追逐的焦点,例如餐饮股。

疫情两年多,最惨淡的行业,餐饮说第二,估计也没人敢说第一了。几大标杆性的餐饮企业,业绩暴雷、亏损扩大、股价大跌,成了过去一年多的常态。如海底捞,股价高位跌幅超过80%,九毛九、呷哺呷哺、奈雪的茶、海伦司,跌幅也都相当大。

不过,随着疫情的消退,不少投资者对于餐饮股的触底反弹,有了很多期待,而一些重磅的餐饮股,近期股价确实有所反弹。

可以肯定的是,餐饮股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但是否值得大胆押注,还得回归到最根本的问题。

在餐饮股的投资分析框架中,最常用到的一个就是翻台率,但我想比翻台率还要重要的指标,是新增门店,因为翻台率达到一定的数值后,会处于见顶状态,此时单店的利润也往往到达天花板,倒不是说完全没有继续突围的机会,只是这种机会非常少,所以要想讲一个完美的增长故事,还是得看新增门店。

新冠疫情爆发,餐饮公司在这两个指标上,基本是完败,翻台率非但不能保证,严重的时候门店都做不了生意,更惨的是,不少餐饮门店因为顶不住成本压力而选择关门大吉,门店是餐饮公司维持营收的基石,门店减少,业绩下滑就肉眼可见。

当然,也有逆势扩张的,比如海底捞,在2020年疫情缓和的时候就开始大量开店,最后被证明是巨大的战略决策失误,新开门店不仅没有达到预期,反而因为营收达不到预期而成了公司的负担,最后海底捞又不得不实施“啄木鸟”计划,把那些门店给关掉。

这一开一关简单,但复杂的是,海底捞因此而付出了财务上的代价。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了43%,但净利润却巨亏41亿,同比大幅倒退1444%。可能是实力不济,又或者是基于谨慎原则,和海底捞这么激进的餐饮公司并不多,它们的保守换来了少踩坑的“福报”。

现在,疫情逐步缓和,如果没有像奥密克戎这类新的可怕的变种病毒出现,新冠疫情大概率已经步入尾声,因为疫情而来的阴霾,也会因为疫情走而消散。从宏观环境来看,餐饮公司最大的压制因素正在逐步消融,政策底、业绩底、市场底也已经悉数出现,不过要真正来到大反转,重要的还是要看开门店的计划和速度。

从各大餐饮公司所释出的扩张计划上看,速度比起疫情前有所放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过去多年的扩张,使得市场所能容纳的门店到达瓶颈,而一旦到达这样的瓶颈,想再往上突破,就会变得困难,这是餐饮行业的规律之一。

所以,餐饮股的反弹,大概率只是估值修复,要想往上提升,会较为困难。不过,聚焦于眼下,餐饮股的反弹行情,还有持续性,刚结束的端午假日,各种出游、消费数据并不好看,但这也恰恰说明后续的反弹空间还有,餐饮股的业绩重回增长,只是时间问题,这段悠闲的反弹时间,还是值得珍惜。

04

结语

中国人喜欢说五穷六绝七翻身,但市场却不用等到七月,已经翻身,随着气氛继续好转,股市涨势依然,后市还可以更加乐观一些。

虽然宏观经济层面还没有很大的改观,但预期的变化,足以让市场走出一波反弹甚至反转行情,只是,在享受反弹行情的同时,也不要盲目,因为股市始终是经济的晴雨表,现在经济大概率还没有见底,除非经济数据在近期内正式见底回升,否则,乐观之余不忘谨慎,还是非常有必要。

毕竟,投资股票,永恒不变的一点,就是:

至暗不悲观,反弹不上头。

今天,市场情绪继续高亢,成长股全面走牛,其中医药行业也出现强势反弹,创新药、CXO等板块都有大涨幅,作为过去一年跌幅较大、预期较为悲观的板块,是否到了反转时刻?后市又能不能追高?格隆汇医药行业研究员杜老师和大家分享最新市场观点和后市展望,读者可扫码添加SVIP助理获取以下重点内容:

1)恒生医疗板块三天大涨10%的逻辑是?

2)CXO、创新药、医美等有哪些刺激?

3)医药板块里还有哪些机会?

▍往期推荐

————

点赞、在看、转发——送人“三连”,股票涨停

搜索建议:大反弹,接着奏乐接着舞  
热闻

 起诉离婚有无必要聘请律师

有些人查看了一些婚姻法律知识或者阅读了一些书籍,就自认为自己足可出庭应对,不必聘请律师。这其实是危险的尝试,以自己的权利作赌注。实际上,专业知识和诉讼技巧决非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