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越长越“矮”?当心是骨质疏松!医生提醒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有句俗话说“人老矮三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渐渐弯腰驼背,似乎越来越“矮”。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内科副主任医师黄娟介绍,这种现象其实是骨质疏松造成的。
骨质疏松症高发于老年群体,女性比例大于男性
黄娟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常见的全身性骨病,高发于老年群体,女性比例大于男性。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男性为6.0%,女性为32.1%;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
若将人体比作建筑物,骨骼就是其支撑的钢架结构,随着年龄增长、骨骼老化,老化的骨骼就像生锈的钢筋一样,不仅逐渐难以继续支撑“人体”这一建筑,甚至遭受轻微的外力就发生折断、塌陷,在人体上即表现为反复腰背疼痛、浑身疼痛不适、弯腰驼背等。
如何自行判断是否患骨质疏松症?
黄娟介绍,可以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自评表来进行初步判断。此表为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所制的骨质疏松症风险1分钟自测表:
注:BMI为体质指数,计算方法为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FRAX®=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骨质疏松症,有这些防治误区
首先,骨质疏松症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绝经后的女性、体重过轻的年轻人、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慢性疾病的人都是患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此外,规律补钙也并非完全杜绝患骨质疏松症的可能。除了钙剂,维生素D也是维护骨健康的重要营养元素,现代人由于阳光照射时间减少,导致体内维生素D合成不足,往往存在维生素D不足的情况,而维生素D具有促进肠道吸收钙、增强骨骼强度等作用,因此规律补钙、维生素D才可防治骨质疏松。
患有肾结石的患者,也能补钙。大多数肾结石为草酸钙结石,研究显示,草酸钙结石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草酸浓度的高低,与血钙并无直接的关系。
当进食高钙食物或服用钙片后,除一部分钙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外,其他不被吸收的钙则会到达肠道,与肠道中的草酸结合成草酸钙,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从而减少人体对草酸的吸收,所以肾结石患者可正常服用适当剂量钙片补钙。
骨质疏松属于慢性疾病,是需要长期规律用药治疗,抗骨质疏松治疗至少要坚持1年,高骨折风险患者需治疗3年以上,甚至5-10年,乃至终生治疗。
骨质疏松患者如何规范诊疗?
黄娟提醒,骨质疏松症风险1分钟自测表提示异常的患者,有骨折、反复腰背疼痛、驼背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内分泌科或骨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了解骨骼健康状况,明确有无骨质疏松症,制定治疗方案。
抗骨质疏松治疗疗程至少1年,在开始治疗前,患者需了解其目的为维持骨健康、避免疾病加重、降低脆性骨折发生风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遵循医嘱按时用药,注意相关药物的特殊服用方法,以防影响疗效。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通讯员黄湘宁 黄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