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CEO的高度,决定组织的高度

组织能力打造好了,企业就会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而钻石的形成,需要有能工巧匠的设计和打造。组织的发展也一样,需要有能工巧匠的设计和打磨。这个能工巧匠就是企业的创始人和CEO。 一个企业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是由CEO的高度所决定的。 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需要的组织能力自然不同,企业应顺势而为、因时而变。

01

不同阶段,组织发展的重点不同

作为CEO,首先要判断企业所处的阶段。企业要在疼痛到来之前,通过预判发展规模,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个阶段,提前进行组织建设,从而减轻两个阶段衔接之间的组织成长之痛。这叫防范于未然。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组织发展的重点不一样。判断好企业的发展阶段,才能对症下药。

图1 不同生命周期组织发展的重点

企业的成长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再兴期四个阶段。

1.创业期

企业处于创业期时,最重要的是活下来,“求生存”是第一要务。企业获得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创业者能够辨出可行的市场并提供产品,跑通产品MVP,让企业的产品被市场接受认可。处于创业期的企业组织发展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首先,要有能力识别出当前或潜在市场的需求,并有能力定义市场;其次,要有能力在盈利的基础上,开发出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市场的需要,提供产品和服务。如果这两项任务不能完成,组织就不复存在,更别谈什么组织发展建设了。

2.成长期

《从0到1》书中写道,基础没有打好的企业是无法挽救的,创业企业的基本制度和创始团队的素质在后期很难调整。处在成长期的企业,已过生存期,需要通过“打造平台”来建立组织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在这个阶段,会面临很多以前从未有过的问题,许多不妙的事情开始累积,成长之痛开始显现,这些痛与创始人不能应付随着组织成长而出现的管理问题有关。在此之前,企业通常处于创业状态,很大程度上是在非正规的方式下运营的,企业需要从“游击队”转变成“正规军”,从创业型组织向专业化管理型组织转变。这就包括制度、流程和系统的建设,以及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可以从下表来判断,是否正处于成长之痛。

图2 组织成长之痛调查表

专业化可能会带来官僚化,但是,如果在一个规模庞大的公司里采用创业型管理,更会导致混乱。官僚化和混乱,如果必须两权相害取其轻,宁愿选择官僚化,官僚化可能会让企业发展得慢一点,但混乱会让企业死得更快。

平安是在1988年成立的,1994年起,平安就引进了麦肯锡这样的国际管理咨询公司来助力搭建管理机制,从而帮助平安走上快速发展的通道。华为也是在同时期引进了IBM,进行管理咨询。对处在成长期的企业来说,打造组织管理的平台就非常重要。组织罗盘有三大抓手、六项指针,搭建平台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可以从一个点着手搭建,比如从企业文化、梯队培养着手都可以。至于先从哪个点着手,就需要进行组织诊断,确定最重要紧迫的点。

3.成熟期

企业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进入成熟期,组织发展有两项重要的工作。

第一,通过资源整合、多业务体的组织设计、平衡授权与控制,来最终达成整合组织的目标。 其中最重要、也最难的是控制和放权中的微妙平衡问题,既要对多元化运营部门有一定程度的集中控制,又要给事业部足够的自由度以发挥创业精神。

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几个关键问题:

1)采用合适的组织结构 ,例如,是否要把组织分成各个事业部(事业部化),这就需要定义“公司”的职责,以及各个事业部的职责;

2)制定企业战略规划 ,在公司整体层面和每个事业部内部层面都要有,并且涉及两方面的整合;

3)设计和执行业绩管理系统 ,确保运营系统在公司层面和事业部层面都能推动有效的运营;

4)企业文化的融合 ,公司内每一个独立的事业部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每个事业部的文化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融合,以推动完成目标所需要的合作。

随着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平安成为综合金融集团,包括保险、银行、投资等多条业务线、10多家子公司。因此,平安在2002年正式成立了平安集团,集团与各个子公司之间有明确的分工,集团的管理方针是12个字,“定战略、控总额、管干部、看结果”;子公司则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避免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在控制和放权中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第二,处于成熟期的企业,需要激活组织,重拾创业精神。 成熟期的企业有个特点,老人很多。企业在发展,但很多人并没有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战斗力下降。比如平安,到2007年平安已经成立20年,进入成熟期。如何激发人员的活力,保持组织的高效能、高绩效,是此时平安的组织发展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因此,平安将其组织发展的重点放在《组织罗盘》的“红绿灯”上,即运用绩效管理、薪酬投产等工具,来实现末位淘汰、实现345原则,也就是3个人干5个人的活,拿4个人的工资,从而来激活组织

4.衰退期/再兴期

企业在经历了成熟期的辉煌之后,达到一定规模,陷入自满而不自知的境地;企业管理团队的领导力衰退,超过其创始人的管理能力范围,从而很容易进入衰退期。企业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早衰、或者延迟衰退期的到来,甚至可以进入再兴期?首先,不断延长原有业务曲线的生命周期,就像人类的生命从40岁延长到如今的80岁;其次,不断打造新的业务曲线,就像通过生孩子,人类将其基因不断繁衍、进化、传承。

对于即将进入衰退期的原有业务曲线,主要工作就是重启。这就要求企业重新成为创业型企业企业必须重新考虑“自己是谁”。从基础建设这里重新推导,归零,重新发力,再把所有阶段需要做的任务重新来过,定义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构建基础的运营系统,构建专业管理系统,建立企业组织文化……不断归零、重启。比如平安对其保险业务不断进行升级换代,从早期的搭建中台、电话销售,到近期的互联网改革,一直在引领全国、甚至是全世界保险行业的迭代。

企业还必须不断打造新的业务曲线,此时组织发展的重点在于重构新的组织能力。 第二曲线与第一曲线的组织能力往往有较大的差异,第一曲线的组织能力应用到第二曲线会制约第二曲线的发展,这时就需要重构新的适合第二曲线发展的组织能力。比如从金融走向互联网时,组织能力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平安体系内已发展30年的保险而言,组织能力是极致的运营;而对于新生儿的平安陆金所而言,组织能力是创新。所以,此时的平安选择重构组织能力,成功打造出“四大独角兽”。当组织能力重构好后,企业就建好了跳板,使其从衰退期走向再兴期。

02

组织发展需顺势而为、因时而变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组织能力,因此组织发展需要顺势而为、因时而变。比如早期的华为,缺乏前瞻性的客户需求关注、没有跨部门的结构化流程、作业不规范、项目计划混乱,华为邀请IBM来做组织管理变革,促进了华为鸟枪换炮,组织有了脱胎换骨的进化。在变革过程中,董事长任正非提出了“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变革方法论。华为从无流程而随机灵活(狐狸式)的管理,向流程化而恪守原则(刺猬式)的管理不断转变。

再看今天的华为。经过十几年的积淀,原来的杂乱无章消失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循规蹈矩、官僚作风,比如3万份流程文件,立项周期长、决策慢、开发不敏捷,创新土壤呈现盐碱化趋势等。很显然,今天的华为要从“刺猬式”的管理方式逐步向“狐狸式”的管理方式转变。 华为的组织发展过程告诉我们,组织发展要动态匹配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环境,确保整个组织保有对立思维下的行动力,让组织兼具刺猬和狐狸的特性。

马明哲曾经说过,“小胜靠个人,中胜靠机遇,大胜靠平台。”伽蓝集团是中等规模的化妆品公司,创立至今20周年,年营收100亿元,自然堂是其旗下品牌。创始人郑春颖特别勤奋,经常工作到深更半夜;正是由于创始团队的努力,伽蓝集团很快发展起来。这就是,“小胜靠个人”。后来,伽蓝集团抓住了互联网、年轻人的机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就是,“中胜靠机遇”。伽蓝集团要往200亿、300亿营收发展,靠什么呢?“大胜靠平台”。什么是平台?平台的其中之一就是组织能力的打造。通过组织能力的打造,企业就可以实现持续的和全面的领先,而不是一时的或者一地的某项业务的领先,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大的胜利。伽蓝集团要取得大的胜利,必须靠组织能力的提升。

平安在提升组织能力的时候,马明哲提出“以行为知”。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不过对普通人而言,知行合一太难了。比如,企业在进行组织变革时,刚开始肯定很多人想不通,处于观望状态。那是不是要等到想通了之后再推行呢? 做不到“知行合一”,那只能“以行为知”,先做起来 。当部分人按照要求行动起来后,坚持下来,意识就会相应转变,从而会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发生改变。马明哲说,“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规则需要靠制度和行为做先导,形成很好的效果,然后才能在人的观念上形成改变。”这跟任正非提的,“先僵化、再优化、后固化”,是一个道理。

03

组织发展是一把手工程

组织管理有三个阶段,分别是人事管理、组织管理和组织经营。具体如下图所示。CEO及中高管可以对照检视本企业组织管理的现状,判断处在哪个阶段。

图3 组织能力的三个阶段

处于人事管理阶段的企业,没有成型的人力资源部,有的叫人事部、有的甚至叫行政人事部或者综合管理部。从部门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企业对人力资源工作不重视,HR的工作基本就是发招聘广告、找简历、发工资、交社保、整理员工档案、办理员工入离职手续等。而且,这些工作都是手工操作,全部是纸质档案,没有IT系统的支持。这时的HR,就是简单的事务处理。如果要让处在人事管理阶段的人去做组织进化,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处在组织管理阶段的企业,有成型的人力资源部,已经搭建了系统化的组织管理平台,进行精细化的组织管理,包括人效投产分析、绩效管理、领导力提升、梯队搭建等,同时也有了较好的IT系统的支持。但是,这时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是被动式的,处于“救火状态”; 人力资源是“助手”,并没有主动地从业务出发,从企业的战略出发,来考虑企业组织能力应该如何提升 。因此,要让处在组织管理阶段的人去做组织进化,结果也不会很理想。

人力资源必须从“帮手”向“助手”,最终向“推手”发展,也就是企业组织管理必须走向组织经营阶段。人力资源是否达到“组织经营阶段”,总体上要看其是否能构建创新、主导变革,及时进化组织以适合企业的战略调整,打造强活力、高绩效的组织。细化来看,有三个标准。第一,关注战略,理解企业的经营方向,围绕企业战略进行人力规划;第二,要学会算账,把资源投入到效率高的业务,实现企业整体效能的提升;第三,将直线经理培养成为经营人才,只有整个企业的核心骨干都成为经营人才,才会给企业带来生生不息的成长动力。

企业生命力源泉=战略适时调整*组织持续进化,企业要想生生不息,拥有强活力、高绩效,首先必须有强大的组织管理体系,从“人事管理”,走向“组织管理”,直至“组织经营”,才能帮助企业组织能力持续进化。 要实现“组织经营”,首先必须CEO充分重视战略和人力资源。 从PATH(平安、阿里、腾讯、华为)的发展经历来看,无论是对战略还是对人力资源,他们都是极其重视的。 平安将战略和人力资源提升到组织的左右脑的地位。战略是左脑,是设计师、发动机;人力资源是右脑,是方向盘、红绿灯和加油站;在阿里,人力资源是政委,是二号人物。 这些优秀的企业,正是对战略和人力资源的充分重视,才让企业得以不断地进化,生生不息,成为企业的生命力源泉。

组织能力的打造,从企业文化的打造和落地、到组织结构的搭建、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考核和辅导、薪酬奖金的分配、招聘和优秀人才的保留、梯队人才的培养等,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业务主管的参与,更需要CEO的重视和支持。组织发展是CEO一把手工程,CEO的高度,决定了组织的高度。

作者:王秀梅,原平安集团人力资源高管、原阿里投资的独角兽高管

来源:组织罗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CEO的高度,决定组织的高度  高度  高度词条  决定  决定词条  组织  组织词条  CEO  CEO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