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2.5%,全国网络零售额超过13万亿元,是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依托超大规模市场、新型基础设施,新消费赛道仍然释放着互联网红利,仅2020年就有200多起投融资事件。
很多互联网人、营销从业者跨界布局新消费,借助直播短视频、内容种草、故事营销等方式实现了品牌爆红,在短期内收获了巨大的流量关注,网红品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盛极一时。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红品牌生存现状堪忧,流量来得快去的也快,较短的生命周期往往昙花一现,难以做到从“爆红”到“长红”。
网红品牌都有流量,但不一定有品牌。流量是触达,品牌是转化,触达可以靠流量和促销,但是转化是要靠信任。能成为网红品牌说明产品触达用户的能力是很强的,也善于观察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及时满足了消费者的痛点和痒点。
但品牌不能仅停留在营销层面的不断供血,要在运营层面修炼内功、打造底层源动力,能把产品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公司经营利润,这背后是产品创新、供应链整合、团队协作、渠道搭建、商业模式等环节的统筹优化、完美配合的结果,最终形成了公司的综合战斗能力。
回到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说,网红品牌能否长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始人的价值观。如果只是想利用新媒体进行品牌炒作,在投机思维下快速收割流量赚一波快钱,这样的品牌注定走不长远。如果创始人坚定长期主义,把品牌炒作当做企业营销战略的一部分,借助品牌爆红的契机实现品牌长红,鸿星尔克似乎做到了。
2021年,鸿星尔克捐赠5000万救援物资的新闻火爆网络,也让这家公司占据了舆论制高点。在野性消费的驱动下,鸿星尔克的销售额单场直播破亿,并在厦门总部搭建起庞大的电商团队,短期内就积累了数百万粉丝,累计销售额数十亿。除此之外,借助网络爆红效应,鸿星尔克加速产品创新周期、拓展产品种类、提高产品价格、布局线下渠道、变革组织架构,只用很短的时间就实现了公司品牌的华丽转身,成功在后疫情时代站稳脚跟。
反观近些年消费品品牌遭遇公关危机的事件频繁发生,比如钟薛高、元气森林、张小泉、海天、李宁等。经过总结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负面舆论爆发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品牌方打破了消费者的“已有认知”。
钟薛高是一款雪糕,但高温火枪炙烤不化的现象就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张小泉是一款品质菜刀,但拍蒜的时候断裂就让人不可理解;李宁作为一个民族品牌,竟然设计出一款严重违背民族情结的服装,一下子就把国货之光的品牌形象站在了消费者的对立面。所以企业不能脱离消费者已有认知的边界去做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大家都想引导消费潮流,但最后都适得其反搞得一团糟。
大企业遭遇公关危机不要慌,一定要统一口径统一发声,企业第一时间的声明至关重要,千万不要和舆论对着干,你要做的是安抚公众情绪让事态平息,最大程度降低损失。事出必有因果,出现公关危机说明企业自身或多或少是有些问题的,先端正态度诚恳认错,并给出整改的具体方案,接下来什么都不要说,慢慢让热度降下来,因为公众的注意力很有限。你越解释越乱,企业声明一个接着一个就是在不断贡献热点新闻,最终把你拖向泥潭无法自拔。
如今的短视频平台就是一个放大器,对企业合规经营起到很大的舆论监督作用,说不定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经营过程中要谨小慎微,做好舆情监测,以便及时调整公关工作。
企业要记住一点,在品牌公关中只有利弊,不分对错,无论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发生怎样的博弈,最终企业都是失败的一方,品牌方要做的就是采取一切手段将利益损失降到最小,而不是讲究对错。
信任对消费者而言意味着“安全感”,更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消费者对于一个品牌的消费决策是有路径可循的,经历着“不认识—看到—了解—信任—购买—复购—依赖”,信任是品牌方把产品转化为利润的关键一步。
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会经常面对一系列风险(金钱风险、功能风险、人身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反映在产品端就是价格严重偏离价值、达不到预期效果、食品安全隐患、夸大宣传、不公平待遇等问题,要尽可能降低消费带来的风险成本。
关于如何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最重要的是提升消费者的安全感。首先,产品是触达消费者的前端,一定要确保产品品质,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抢占品类机遇和心智卡位。其次,借助第三方的信用背书和口碑传播,输出价值观,形成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最后,品牌方制定营销战略进行常态化的品宣工作,日积月累沉淀品牌势能。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那就是健全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消费者和监管者联合树立一道安全屏障。
陈琦:财经专栏作家,猩锐传媒创始人兼CEO,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栏目特邀嘉宾、上海报业集团智库专家、招商银行签约作者,拥有数十万粉丝的网络意见领袖。 荣获云掌财经2020年度创新作者、百略网2021年度实力新锐创作者、智慧中国杂志社授予“中国产业研究发展突出贡献奖”、一点资讯「长风计划榜」TOP10财经内容创作者等。
现发起 「 100名创业者专访优惠活动 」,服务内容包括一篇深度专访文章+20家媒体渠道发布(新浪财经、百度新闻、搜狐新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网易新闻、UC头条、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东方财富、同花顺财经、知乎、微博、微信公众号……),费用只需要2500元(原价6000元),100个名额招满后截止, 仅面向首次合作的创业者朋友, 可用来品牌宣传、业务推广、打造个人知名度、营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