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0期管理思想讲座】 王国钟: 为什么有些领导无缘无故就被老板开除了?警惕,这5个错误一定不能犯,否则自毁前程!
【第0594期总裁经营思维】 王国钟: 老板如何打造三级人才梯队?
《 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下,决策者要遵循这3个原则 》
未来充满了无数的不确定性,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上,也会遇到诸多困难,我们应该如何预知未来,迎接挑战呢?
企业经营就是与未来的一场较量。没有人可以预知将会发生什么,这或许就是作为管理的魅力所在——面对不确定性局面的考验。这篇文章是三星电子原CEO权五铉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做出来的思考,期待对你有所启发。
未来如此多变,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为此, 我很推崇60%/40%原则——针对未来将会发生的事情,首先只预测60%,当这60%实现以后,再去准备和应对剩下的40%, 否则便很难应对未来的变化。未雨绸缪虽然会避免将来措手不及,但我觉得只设定60%足以。
一般而言,如果不遇到颠覆式的变化,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还是可以把控的。未来显然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那么,领导者应该如何判断,应该如何与时俱进地做出正确决策呢?偶尔有人说,他们可以预测10年后的社会和世界经济走向,我觉得这些人真是‘勇气可嘉’。
拿我从事的半导体行业来说,我可以将今后3年的情况预测得八九不离十。虽然难免发生一些突发的变数,但毕竟工作有一定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因此3年内的情况多多少少还可以预见。然而,如果要预测今后5年的情况,就要小心谨慎了,因为准确率往往只有一半,而且这已经是极限了。
那么今后10年的情况会是怎么样的呢?我敢肯定,准确率几乎为0。10年前,我曾预测过半导体行业的未来,但未来充满了如此多的变数,今天的情况完全在我的预料之外。
起点:一切决策都要从认清自己开始
领导者是企业的决策者,而企业经营是一个需要不断做出决策的过程。
应该开展什么工作,不应该开展什么工作?
哪个位置上应该用哪个人?
应该辞掉哪个人?
应该在哪个项目上投资?
应该退出哪个项目?
……
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领导者必须设定一个起点和一个终极目标,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摸索具体的操作办法。
首先看一下决策的整个流程。
第一步,彻底分析当前的情况。例如,有两名学生,一名全校倒数第一,另一名全校第十,这两名学生所处的情况完全不同。全校倒数第一的学生就算上升到中游,对他本人来说也是很大的进步,而全校第十的学生,他的目标是要与前九名学生展开激烈的竞争,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跃居全校第一。这就告诉人们,未来要实现什么目标首先要从自身所处的实际情况出发。全校倒数第一的学生不管怎么努力,都很难成为全校第一。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如何做呢?首先,要冷静分析自己所属企业具有什么特点,现在的优势和劣势又是什么? 如果不了解实际情况,一切目标都是空谈。因此,做任何决策都要冷静,并且要基于自身环境。
韩国的企业经营者普遍有一个共同特点——消息十分灵通。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经营者相比,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加公司早会,出席各种研讨会,对世界的发展情况了如指掌,比任何人都更了解业界的最新动向。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开创的高科技时代,他们纷纷准备大胆投资尖端科技。然而,在我看来,这些人普遍对终极目标的期望值过高。大家虽然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启动的宏大场景欣喜若狂、跃跃欲试,但并没有认清自己的起点。
因此我觉得,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从事的行业。要学会问自己:
● 我做出的决策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 为什么要这么决策?
● 该决策是否会影响某些人,是否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 这个决策到底是关于制造业务,还是服务业务,或者与两者均密切相关?
只有了解行业的具体情况,领导者在决策时才会有正确站位。领导者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潜能,还要对眼前自己所处的情况有准确的认识。只有事先认识清楚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然后再制定目标。目标有了,接着确定实现途径,进而开始制订工作计划和相关规定等。
可见, 只有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先做出冷静判断,认清自己的起点,才能够去设定终极目标。 此外,在上述基础上,还要考虑“行业的特点”之后,再去思考应该采取的措施。面对未来,没有人可以未卜先知,然而对企业经营者而言,只要能履行了上述原则,一般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取舍:“鱼和熊掌兼得”往往是幻想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当情况错综复杂、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存在冲突时,想做出正确的决策是非常困难的。这时需要全盘考虑,因为一旦决策失误,可能会给股东和员工,甚至给自己带来重大损失。决策者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必须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原则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切忌独断专行。 很多人登上领导岗位后,往往会变得独断专行,因此一定要多加注意,要学会虚心倾听周围人的意见,多查阅一些参考资料,不要草率地做出决定。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做重要决定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学会利用集体的智慧。因为相比个人闭门造车,经过多方碰撞产生的意见往往更具参考价值。要做出的经营决策涉及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时,尤其要先咨询大多数人的意见。只有大多数人都有此需求,由此诞生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才有存在的根基。
另外,只有多方都参与其中,在工作过程中,他们才会自然而然地思考如何提高产品或服务的效率。切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泛征集大家的意见,一定会比个人闭门造车所捣鼓出的决策更加切实可行。
一定要避免独断专行。这一点我已经反复强调过多次,作为领导者,在做决策时,一定要采取一种放权的姿态。领导者只有胸怀宽广、思维开阔,才能做出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决策。除此之外,近来广泛使用的大数据也可以协助领导者做市场调查,为决策提供具体数据,进而提高效率。在做决策时,领导者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便是,拥有广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格局,能积极参考集体智慧。
原则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优秀决策者的第二项必备条件是,保持身心愉悦、精神放松,经济上比较富足,时间上足够充裕。 如果面临各方面的巨大压力,那么所有人注定都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当压力过大时,人的目光会变得短浅,因此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保持身心愉悦有助于个人健康。要改变酗酒、吸烟以及不规律作息等损害健康的生活习惯。在身心不健康的状态下,人是不可能做出最佳决策的。
为了精神愉悦,领导者要努力淡化工作之外发生的不愉快事件对于自己的影响。家庭、亲戚、朋友以及其他方面出现的状况通常会牵扯人们很多的精力,从而使领导者无法拿出更多的时间投身工作。因此,保证家庭和睦至关重要,所谓家和万事兴就是这个道理。
不仅如此,经济上比较富足也十分重要。一个人一旦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他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为了解决棘手的经济问题,往往他就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此外,时间上足够充裕也很重要。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他们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时间不够用。有时需要立即做出决策,然而越是重要的决策,越需要充裕的时间仔细思考。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它不仅可以稳定情绪,还可以让领导者梳理思路,沉淀自己的思考。
原则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在做决策时,企业经营者最先应该考虑什么呢?首先,在做决策之前,要考虑一下,自己将做出的决策是否会牵涉公司的命运或影响公司的当期业绩。换句话说,首先要判断,自己将做出的决策关乎企业的存亡,还是仅仅涉及企业的当下业绩。
如果将要做的决策关乎公司的生死存亡,那么就要动员一切力量,务必要做出最佳选择。如果是与企业的当下业绩相关的决策,那就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考量,如何尽可能降低损失,或提升业绩,并改善业绩构成。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领导者往往会遇到一些左右为难的情况。到底是要建立长效发展机制?还是立足现实,大力提高企业的当下业绩?这些问题常常让领导者很困扰。是应该变中求稳,着眼未来,为未来奠定坚实基础?还是应该乘胜追击,先把眼前机会所带来的利益完全吃干净?这永远是摆在领导者面前的一对矛盾问题。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经营管理者们都想鱼和熊掌兼得——在提高当下业绩的同时,让公司在未来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我并不认为这种想法在企业经营中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世界上没有这种二者兼得的好事。
一方面要扩大当下业绩,另一方面还要为未来做好一切准备。带着这种幻想去做生意,一定会陷入“过度竞争”。如果创业那么简单,既能保持眼前的业绩,又能维持长久稳定,那么无数人都会争先恐后地投入创业大潮。现实中很多人都奉行这种“红海战略”,既想保持当下利益,又想保证未来的长久稳定,因此,竞争十分激烈。
我希望经营管理者们不要被眼前的乐观局面所迷惑,忽视了未来潜在的危险。即便在短期内取得了十分优秀的业绩,但如果满足现状,也很容易丧失继续前进的动力。满足现状是导致未来停滞不前的最大障碍。
企业在未来会如何发展,一切都是未知数,用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去投资这种不确定性,这种局面确实很考验人。现实生活如此安逸、太平,很少有人愿意为了未来,牺牲掉眼前的东西。任何人都愿意待在舒适区,而不是在痛苦和危机的泥潭中挣扎,这就是人的本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何的成功都伴随着一定的痛苦,做决策亦是如此。
免责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 文章综合来源网络 ,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 问题,烦请后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