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东北小伙回乡创业,第一年买了一套房,旺季一天发1万个快递

“草莓价格腰斩”是吃货们今年热议的话题之一。寒假前,还在读大一的潇沐在杭州实现了“草莓自由”,“看到11.5元一斤的价格时,我惊呆了”。两个月前,她在超市里买草莓,价格还是30多元一斤。

随着草莓降价,已经有很多“草莓爱好者”像潇沐一样享受到了“口福”。但也有很多地区的消费者表示,草莓价格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价格依然在45元—60元之间浮动。

于洪录和草莓打了近15年交道。他的老家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因为气候湿润、降水丰沛、温度适宜,这里种植出来的草莓个头大、颜色红艳、甜度高,备受市场欢迎。

在于洪录的店铺里,单果重量达35克以上的“特大果”,3斤的价格约为120元,“价格和往年相比的确有些下降,但整体还算稳定”。

草莓的价格主要和四个因素相关——产地、产量、品质、品种。近两年,四川、安徽等南方地区开始大面积种植草莓,再加上今年南方气温偏暖,草莓成熟较早,所以很多城市都出现了降价的情况。

虽然面临越来越多的对手,但在于洪录看来,家乡的草莓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他也一路见证了丹东草莓成为消费者心目中一张难以被替代的“金名片”。

回乡创业

2012年,28岁的于洪录决定离开杭州。他在这里打了3年工,但对这座城市依然没有什么归属感。回去的理由简单且朴素,“想娶妻生娃,多陪陪老人”。

丹东东港紧靠黄海,当地很多家族世代是渔民。据传,1999年,我国农业工作者从日本引进了三株草莓苗,分别放在北京、沈阳、丹东三地培育,最后只有丹东的草莓苗成活了。久而久之,大家也将这里的草莓统称为“丹东99草莓”。

21世纪初期,丹东陆陆续续出现第一批草莓种植户。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又在收获季节遭遇暴雨,最早那批农户交了200多万元的“学费”。

丹东草莓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市场接受。当时很多农户种植的露天草莓口感偏酸,导致销售渠道单一,只能卖给加工厂做成果酱,最终出口到日本、欧洲等海外国家。

为了抵御寒冬,精细化管理草莓,部分种植户拉起了塑料大棚,将草莓移植到了棚内。丹东的日照充足,白天的日晒让大棚温度升高,草莓能够充分实现光合作用。夜晚气温骤降,巨大的温差又帮助草莓积累果糖,提高糖分,草莓的风味有了很大改善。

一到冬天,丹东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草莓红彤彤的身影。但因为草莓储存时间短,果肉也比较娇贵,所以一直没能走出丹东太远。

于洪录还在上学那会儿,家族里就有很多七大姑,八大姨靠种草莓为生。和大部分回乡创业的“小年轻”一样,他一开始就决定卖草莓,“因为拿货方便”。

虽然生意规模有限,但于洪录却干劲满满,“那时候打包草莓只有我一个人,低着头干货,有时候干到后半夜才记起来时间”。回乡第一年,他就在当地买了一套商品房。

妻子是于洪录在创业路上的关键角色,两人经人介绍认识。2014年,他们谈恋爱一年左右,在当时还是女朋友的妻子的帮助下,于洪录决定尝试在淘宝开个网店。

线上爆发

2014年,于洪录身边几乎没有人关注电商,和草莓相关的网店也屈指可数。对他来说,在不缺货源的情况下,要解决的重点是发货问题。为了让草莓快速送到顾客手上,保证新鲜度,于洪录找到了当地的顺丰物流。

“刚开始和他们谈的时候,对方是拒绝的,主要担心草莓有磕碰,到时候顾客说是物流问题,要求快递点赔偿。”于洪录和站点软磨硬泡了许久,再三表示,如果出现任何赔偿问题,一概由他来负责,对方才松口答应。

赚钱是一方面,于洪录还有另外一个私心——让更多外地人了解丹东草莓。他刚回乡创业那会儿,当地的种植户多为老人,“他们大多只懂种植,不懂销售。为了拉长白天摆摊的时间,很多老人天不亮就打着头灯到大棚里采摘草莓”。于洪录虽然有心帮助,但自身开拓的客源也比较有限。

线上的生意并非一帆风帆。草莓刚上架,店铺接连收获了订单,但第一批消费者纷纷反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货损情况。“一箱发货前完好无损的草莓,消费者拍照片给我们看,到货时有将近一半都磕烂了。”

造成货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包装,另外就是草莓的熟度。“一开始我们的包装和拿到线下市场卖的包装没有什么区别,容易被撞烂。后来,我们开始给每颗草莓套上泡沫网,再后来又增加了真空包装。”

发出的草莓过生,会影响口感,过熟又会增加磕碰的概率。于洪录只能通过不断试验,调整适宜发货的熟度。

在于洪录开淘宝店的那一年,国内冷链运输发展也同步驶入了快车道。2014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是继2009年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又一个指导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草莓的售卖圈子变大了,线上卖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最早网上可能只有三五家卖草莓的,不到半年就冒出来十多家来。”

在渠道和政策的推动下,头三年,于洪录的线上生意缓步提高。妻子辞去了原先的工作,和他一起开始创业,全权负责销售。而他则负责供应链端,集合货源。店铺人数从原先的2个人,逐渐增加到了数十人。

到了2018年冬天,于洪录明显感受到店铺的用户数猛然爆发式增长。一方面,是前些年的老客积累带来的复购订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内容平台的助推下,丹东草莓被越来越多外地客户熟知,开始“出圈”。销售高峰期,店铺一天需要打包发出1万个包裹。

挑战与竞争

丹东的草莓火了之后,于洪录眼见着身边回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最明显的就是镇子上、村子里的小汽车变多了”。和草莓相关的产业也四面开花,专门用于草莓运输的物流业兴起,化肥、大棚塑料膜等周边产业也随之发展。

于洪录面临的挑战也变多了,生鲜产品有比较长的生产周期,因此货源也难以保障。2018年,夫妻俩在当地集合了一批品控较为稳定的果农,成立合作社,为店铺供货。为了进一步确保草莓产量能够跟上,于洪录还陆续建了8个草莓大棚,“建一个大棚的投入是20万—30万元左右,投入大了,压力也大了”。

在丹东,头茬草莓的成熟时间是10月,果子通常一直到5月才下市。草莓长得喜庆,是春节期间的送礼佳品,很多年轻人也将“冬日吃草莓”作为一件重要的仪式感。每年的11月到来年2月,草莓大量上市,于洪录和妻子也将迎来了最忙的一段时间。

到了2020年,于洪录销售的草莓迎来了销售高峰期,一个草莓季最高能卖出500吨的果子。

随着生意规模越做大,公司也从几十平米小仓库搬进了有正规流水线的大仓库。最忙的时候,流水线上有两三百个工人同时分拣。“丹东的草莓其中一个特点就是果子大、果形饱满,不同克数规格的草莓,价格也不同,熟练的工人有时候看一眼就能分辨。”于洪录说。

“和往年一样,年前我们的草莓基本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面对今年的降价潮,于洪录依然比较乐观,“年前一直处于很忙的状态,虽然身体很累,但心里还是相当充实。”

在他的记忆里,丹东草莓已经经历过多次风波。一次是刚爆发疫情的时候,草莓没办法运输出去,很多当地的农户只能贱价处理,来不及处理的草莓只能倾倒掉烂在地里。还有一次是前两年,市面上出现一批假冒的“丹东99草莓”,因为品质不稳定、价格更低,给当地的市场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无论是突发的疫情,还是不成熟的市场,经历一次次的挑战,丹东草莓始终在消费者心里保留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次草莓市场的集体降价,对于洪录们而言同样是一种警示,“督促我们把产品和品牌做得更好”。

10月,第一茬草莓正式上市。因为产品少的缘故,那时候的价格处于顶峰期,一斤收购价时常突破200元。供求关系是生意背后的基础底色。如今,草莓在云南、安徽、四川多地正形成新的产业带,用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搅动着当地的市场。创业十年,于洪录不敢松懈,时刻关注着市场上的风吹草动。如今,整体市场价格的走低,一方面将带来更多喜爱草莓的新客户,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他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天发  天发词条  回乡  回乡词条  旺季  旺季词条  套房  套房词条  小伙  小伙词条  
热文

 贾载明:此半日慵融在屋顶花园

此半日慵融在屋顶花园上午写作,午饭后,见冬阳胜似春光,去到屋顶花园,搭椅子于腊梅树下,仰卧,微闭目,让阳光透进肌肤的每个毛孔和每个细胞。这是2021年1月22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