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度过这一轮寒冬?
投资做的久了,寒冬这个词几乎每两年就一次。就和二级说的熊市一样。每两年就来一次。资本寒冬并不是一件坏事。资本供过于求就会有泡沫,供给少于需求就是寒冬。而一个企业家如果没有居安思危的能力和格局,那早晚得死,和寒冬不寒冬也没啥关系。
巴菲特所强调的价值投资,一是要有自己的造血能力护城河,二是要有足够低的安全边际。这样即使再冷的寒冬,只要自己够强壮也冻不死。
但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中,寒冬下第一批死的就是完全靠融资活着的公司。
很多投资人,市场好的时候往里挤,不买对的只买贵的。因为当你看到市场疯狂的时候,早已经没有安全边际概念了。这个时候如果你什么也不做,那你的LP更会质疑你的能力。所以你的压力来源于两头。
所以,当寒冬来临,所有的资产价值都将被重新评估。
这好像是个漫长的冬天,2018年资管新规以后,VC/PE等就说寒冬来了,然后疫情来了更是雪上加霜,到现在好像冬天还没有一点要过去的迹象。所以这不是冬天,这是资本和企业的冰河纪。而且是常态化。不管疫情过不过去都要做好持久战的战略。
抱怨是无能的表现。任何时候你都可以选择。要么接受,要么改变。
两个维度,一个是底线思维,保证不死。一个是跃迁思维,抓住危中之机遇,达到新巅峰。
一、底线思维,如何不死。
社会新陈代谢,死亡是正常的,凭什么你不死,所以站在上帝视角,就该死一批企业,但是因为有“我”,所以就会显得站着说话不腰疼,幸灾乐祸。
如何不死呢,做好现金流管理,无非开源节流。
1、现金流,融资性现金流(加大权益性融资,不要怕便宜,债务融资要做长不做短),经营性现金流(常规经营现金流减少,要做业务转型),投资性现金流(谨慎投资,尤其是长期投资)。
2、成本,固定成本要减少或至少不增加(人员,房租等),浮动成本要减少或至少不增加(已发生的业务违约要及时处理,要打折清库存等)
二、跃迁思维,更上一层楼。
1、你应该喜欢冬天,不要浪费这次机会,用好融资性现金流,去收割好资产。有钱的投资机构也在这个时点去收割,正愁有钱没地方花呢。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用投资家的思维做产业。
2、转型做新的经营性现金流,要有市场敏感性,发掘后疫情市场。比如医疗,我问很多IVD和第三方检测,为什么没做新冠检测业务,他们的回答出奇的一致,第一新冠检测太简单,太LOW,没有技术含量,第二,疫情预估很快就过去,投入不一定能收回。于是时间越拖越长。等想上车的时候发现车上已经很拥挤了。
已经上车的就不要怀疑了,做检测的李总说她最困惑的是总有人问核酸检测企业没有疫情怎么活,企业管理者一般讪讪地说:要时刻想着疫情后的业务发展。心里其实是这样的:赶快好好干,钱挣到兜里,以后咋滴都好说。是啊,核酸检测能参与的企业就积极搞好份额及质量,未来可期。啥都抓不到就死吧!早死早托生!
我觉得企业家不能被别人忽悠了,没有现在哪有未来?将军赶路不追小兔,但遇到马群,那一定要追的,这叫市场敏感性。多了这么多战马,再赶路也踏实。可以这么说,检测企业如果没有抓住这次疫情,基本上已经不是一个梯队的了。
3、逆势扩张,重构市场格局。比如CXO。昭衍新药2022年4月底18.05亿收购广西玮美生物、云南英茂生物100%股权,拿下了一共超过2万只实验猴的存栏量,叠加公司之前养殖的数千只种猴;2021年是康龙化成先是4月购入肇庆创药50.01%股权。同年10月,公司全资收购康瑞泰生物,拿下14万平方米的猕猴、食蟹猴繁育基地。截至2021年底,康龙化成NHP(非人灵长类动物)存栏接近1万只;2020年1月,药明康德完成对广东春盛猴场的收购,该猴场的食蟹猴饲养规模达2万余只。有猴没猴天壤之别。
类似的行业还有手套、口罩、新冠检测等医疗行业,还有预制菜等食品行业……可以说疫情就是最大的需求,你不要判断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你只需要判断疫情结束后,你投入的这个业务能否消失即可。如果答案是“否”,那么就可以坚定的投入。比如你用质谱做新冠检测,新冠没了,质谱行业有没有发展。比如疫苗,如果只有新冠疫苗,那就没法判断了,如果你还有其他疫苗管线,那就可以坚定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