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两味药方 65首】精解

时间:2022-04-21 12:39:32 热传 我要投稿

1、蒲黄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苏沈良方》卷八

五灵脂、蒲黄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服6克,先用酽醋30毫升,熬药成膏,以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热服。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治小肠气及心腹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现用于心绞痛、胃痛、痛经、产后腹痛、宫外孕等属于瘀血停滞者。

本方所治诸痛,均为瘀血内停,血行不畅所致。方中五灵脂、蒲黄相须合用,活血祛瘀,通利血脉,而止瘀痛。用酽醋煎熬,取其活血脉,行药力,加强活血祛瘀止痛之效。

2、当归合川芎,名佛手散,归芎汤,能行血活血。《删补名医方论》

归二两或三两、川芎一两。锉粗末合均每服五钱,水一盏,煎八分,热服,未效再服。加败龟版一具,梳发一团,名【开骨散】

治妊娠胎动下血,或因伤动,子死腹中,下血疼痛,口襟欲死,服此探之,不损则痛止,已损则立下,又横生倒生,交骨不开,产后血晕昏乱,崩中金疮,去血过多等证。

3、高良姜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良方集腋》卷上

高良姜(酒洗七次,焙干)、香附子(醋洗七次,焙干),二药各研各贮。用时以米饮汤加入生姜汁1匙,盐1撮,为丸服之。

原书云:本方用治诸痛,如因寒而得者,用高良姜6克、香附3克;如因怒而得者,用高良姜3克,香附6克;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姜、香附各4.5克。

疏肝理气,温胃祛寒。治肝郁气滞,胃有寒凝,脘腹疼痛,喜温喜按,成胸胁胀痛,或痛经,苔白,脉.沉紧者。

4、玄胡合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金铃子、玄胡索各30克,药为细末。每服9克,酒调下。孕妇慎用。

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治肝气不舒,气郁化火,致患心腹胁肋诸痛,或发或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现用于溃疡病,肝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胆道蛔虫症等属于肝郁气滞偏热者。

方中金铃子疏肝气,泄肝火,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二味相配,一泄气分之热,一行血分之滞,使肝火得清,气机通畅,则诸痛自愈。

5、吴茱萸合黄连,名左金丸,回令丸,茱连丸,能平肝制酸。《丹溪心法》卷一

黄连180克、吴茱萸30克或15克,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为丸。白汤下50丸。

清肝泻火,降逆止呕。治肝火犯胃,胁肋及脘腹胀痛,呕吐口苦,吞酸嘈杂,嗳气,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本方治证为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以及肝火犯胃所致。方中重用黄连苦寒泻火为君,佐以辛热之吴茱萸,既能降逆止呕,制酸止痛,又能制约黄连之过于寒凉。二味配合,一清一温,苦降辛开,以收相反相成之效。

6、肉桂合黄连,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韩氏医通》卷下

川黄连5钱、肉桂心5分,上为末,炼蜜为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主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

失眠:黄连、肉桂各等分,或黄连3份、肉桂2份研末和匀装胶囊,每囊重0.3g,每服4粒,睡前半小时服用。一般热象不着者用黄连、肉桂各等量所做成的胶囊;热象较着心火亢盛用3:2所构成的胶囊。

7、女贞子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中国药典》

女贞子蒸500g、墨旱莲500g。女贞子粉碎成细粉,过筛;墨旱莲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炼蜜60g及水适量,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黑褐色的水蜜丸;气微,味甘而苦。一次9g,一日2次。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8、半夏合硫黄,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各等分。上药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饼末搅和匀,入臼内杵数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5~2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生姜汤送下,妇人醋汤下。

除积冷,暖元脏,温脾胃,进饮食。主心腹一切痃癖冷气,及年高风秘、冷秘或泄泻等。

9、知母合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症治准绳·类方》卷二引《局方》

知母、贝母各等分。共研细末,临睡时白汤调,温服。如喘急,加苦葶苈末;如久嗽不止,加马兜铃末,如无,以粟壳代,去筋膜不制。

贝母化痰泻肺火,知母滋肾清肺金,取其苦寒胜热,润能去燥也。主治咳嗽,痰壅喘急,喘急倒头不得,肺痨有热。

10、破故纸合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肾寒泻。《普济本事方》卷二

破故纸4两(炒香),肉豆蔻2两(生)。共研细末。加大肥枣49个,生姜4两,切片同煮,枣烂去姜,取枣剥去皮核,用肉研为膏,入药和杵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盐汤送下。

主治温脾暖胃,进食固肠。主脾肾虚寒,五更泄泻,不思饮食,或食而不化,或作呕,或作泻,或久泻不止。腰痛,水肿。疮疡,因脾肾阴虚泄泻。老人胃冷脾泻。肾泻,脾泻。腰痛肾虚,全不进食。火衰不能生土,脾胃虚寒,食少泻痢,腰痛脾泻,屡投补剂不应者。

11、木香合黄连,名香连丸,治红白痢疾。《中国药典》

黄连(吴茱萸制)800g 、木香200g。共研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米醋8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一次3~6g,一日2~3次;小儿酌减。

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菌痢,肠炎。

12、枳实合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

枳实炒、麸炒白术各等份。一次6克,一日2次。

为消食剂,具有健脾消食,行气化湿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不化,脘腹痞满。

13、芡实合金樱子,名水陆二仙丹,止遗精。《洪氏集验方》卷三

金樱子去刺子,洗净,捣碎,入甑中,蒸令熟,取汁慢火成稀膏、芡实肉研为粉各等分。金樱膏与芡实拌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用盐汤送下。

补脾益肾,收涩固精。治男子遗精、白浊,女子带下。

14、黄柏合苍术,名二妙散,治湿热成痿。《丹溪心法》卷四

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服3~9克,日服二次,用沸汤加姜汁送服。表实体壮者,加酒少许佐之。若气虚者加补气药,血虚者加补血药,痛甚者加生姜汁,热服。

清热燥湿。主湿热下注,筋骨疼痛,脚膝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下部湿疮;以及湿热带下、淋浊等症。

15、枸杞合菊花,能明目。

16、生姜合红枣,能调和营卫〈气血〉。

17、赤石脂合禹余粮,能涩大肠。

18、半夏合黄连,能宽胸止呕,化痰浊郁结。

19、柴胡和黄芩,能清肝胆热。

20、桑叶合菊花,能清头风热。

21、柴胡合白芍,能疏肝和肝。

22、附子合肉桂,能温下元。

23、黄柏合知母,能清下焦湿热。

24、桑白皮合地骨皮,能清泻肺热。

25、丁香合柿蒂,能止呃逆。

26、鳖甲合青蒿,能滋阴退骨蒸潮热。

27、杏仁合贝母,能化痰止咳。

28、山药合扁豆,能补脾止泻。

29、木香合槟榔,能理气止痛。

30、杜仲合续断,治腰膝酸痛。

31、半夏合陈皮,能化湿痰。

32、升麻合柴胡,能提升中气下陷。

33、常山合草果,能治疟疾。

34、葱白合豆豉,名葱豉汤,能通阳发汗。《肘后方》卷二

葱白3枚、豆豉6克。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顿服取汗。

服药后未出汗,加葛根6克,升麻9克,如仍不汗,更加麻黄6克。

通阳发汗。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者。

35、枳实合竹茹,能和胃止呕。

36、党参合花粉,名参花散,治久嗽气喘。《万病回春》卷七

党参、天花粉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服5分,蜜水调下。主治咳嗽发热,气喘吐血。

37、茯神木合乳香,名神香散,治筋挛疼痛。

神香散《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丁香,白豆蔻(或砂仁亦可)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五七分,甚者一钱,清汤调下;若寒气作痛者,生姜汤送下,日数服,不拘时候。

方中丁香温胃暖脾,降逆止呕;白豆蔻芳香化湿,理气畅中。二药合用,共奏理气宽中,温中祛寒之功。

温中散寒。主治胸胁胃脘逆气难解,疼痛,呕哕,胀满,痰饮膈噎,诸药不效者。霍乱因于寒湿,凝滞气逆者。

38、甘草合绿豆,能解百毒。

39、黄芪合当归,名补血汤,治贫血及产后无乳。

40、白芍合甘草,名芍药甘草汤,治拘挛腹痛。《伤寒论》

芍药12克、甘草12克。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41、川芎合土茯苓,治肝郁头痛。

42、川芎合生石膏,名郁梁丸,治实热上逆头痛。

43、台乌合益智仁,名缩泉丸,治小便频数遗尿。

44、香附合黄连,名香连丹,治火郁胸满痛。

45、葵子和砂仁,治乳痈。

46、杏仁合小茴香,治疝气冲逆作痛。

47、槟榔合南瓜子,治绦虫。

48、甘草合桔梗,名桔梗汤,治肺痈咳嗽,痰中有脓。

49、生姜合陈皮,治呕吐不止。

50、生姜合竹茹,治呃逆不止。

51、荆芥合白矾,名三癇丸,治小儿惊风及癇证。

52、荆芥合槐花,名槐荆丸,治痔漏。

53、槐花合黄芩,治妇人崩漏。

54、侧柏叶合白芍,治妇人月经过多。

55、陈皮合藿香,名回生散,治霍乱吐泻。

56、厚朴合贝母,止咳嗽,开郁消食去胀。

57、蛤粉合青黛,名黛蛤散,治痰嗽面肿不寐,并小儿百日咳。

58、白矾合硫黄,治白癜风。

59、白矾合黄腊,名矾腊丸,治痈疽恶疮。

60、白矾合皂角、名稀涎散,治痰涎壅盛,中风气闭。

61、皂角合菖蒲,名皂荚散,治鼻寒不得喘息。

62、百合合冬花,名百花膏,治咳嗽痰中带血。

63、乌梅合川椒,名杀虫丸,治蛔虫,蛲虫。

64、赤小豆合当归,治大便下血。

65、血余炭合百草霜,治妇女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