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邻章
继华为鸿蒙操作系统之后,小米也官宣将推出小米澎湃OS取代MIUI,而在将于11月1日召开的vivo开发者大会日程表中,“自研操作系统发布”也赫然在列。
可以说,当前国内主流智能手机厂商,正迎来操作系统集体自研时刻。
在此,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什么国产智能手机厂商们都迈入了操作系统自研队列?
一、构建自主可控能力
众所周知,操作系统为硬件赋予灵魂,其重要性自然毋庸置疑,这也是国产厂商们致力于打造自主操作系统的核心原因之一——提升自主可控性。
这种自主可控性,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是从现实来看,国产厂商们现阶段推出的UI 也好,OS也罢,其实都是基于AOSP进行的本土化魔改,去掉了GMS服务框架,实现了更多本土化功能供给,在国内市场实现了可控。
但在国产厂商集体出海,海外市场销量占比不断提升的现实下,国产厂商在海外市场依旧得使用GMS服务框架,没有谷歌的GMS服务框架,在海外市场基本就失去了产品竞争力。
所以在操作系统上仅仅实现国内可控并不稳妥,我们还需要在海外市场也实现自主可控。
但众所周知的是,在逆全球化大潮下,当前美国政府正对国产科技产业进行封锁、打压。在此大环境下,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就不会是下一个华为,所以在操作系统层面早一步摆脱对安卓系统的依赖,提升自主可控性,也就多一分未来应对制裁的底气。
自主可控的另一重含义则是厂商若拥有了自研操作系统,则可以在系统功能更新以及用户体验层面实现自主可控,掌握更好的产品节奏。
一大现实是过往安卓厂商的系统版本级更新,多要跟随安卓的大版本更新走,而在涉及系统漏洞安全等问题上,更需要等待安卓进行底层修复。
这对于用户体验提升。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但在拥有自主操作系统后,厂商就能更为自主可控地进行软件的功能迭代和更新,持续且稳定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这对于产品更新节奏以及产品的用户实际体验,都是极有裨益的提升。
二、迎接万物互联时代的需求
从当前华为鸿蒙以及小米澎湃OS的定位来看,不难发现他们推出的操作系统,并不局限用于智能手机或者PC,而是将目光瞄准了物联网时代万物互联的大背景。
如我们所见:鸿蒙操作系统可支持从KB级到GB级的设备运行,小米澎湃OS也是以一套融合的系统框架统一支持全生态设备与应用,要成为未来百亿设备、百亿连接,万物互联的公有底座,构建人车家全生态。而即将发布的vivo 自研操作系统,想必瞄准的也是万物互联时代的机遇。
可以说,在物联网已经悄然而至的时代,打造新一代的大一统操作系统已是大势所趋、时代需要。
三、挑战依然存在
但从现实来说,打造自研操作系统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这种困难:
一方面在于如何应对谷歌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于当前现实来说,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可以看作是一个个小诸侯,谷歌以安卓操作系统以及GMS服务框架以确保其在操作系统层面的主导权,二者之间也形成了相对的默契。
但如今随着国产手机厂商们纷纷推出自研操作系统,虽然他们在操作系统中依旧使用了AOSP,但可以预见的发展路径也必然是如华为鸿蒙操作系统那样,在初期使用AOSP,经历过渡期积累了一批原生应用后,最终必然也会剥离AOSP。
面对这一现实,谷歌不可能不无动于衷。
而华为敢于上鸿蒙,那是因为制裁在前,谷歌已经禁止了华为使用GMS服务框架,让华为在海外市场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是属于不得不上的状态。
但小米等其他国产厂商在当下境遇却有所不同,毕竟他们还尚未遭受制裁,在海外市场依旧可以使用谷歌的全套服务。
那么在此现实下,推出自研操作系统,摆明了要自立为王,谷歌能否答应?
所以如何在海外市场平衡与谷歌的关系,不招致谷歌的服务禁用报复,是厂商推自研操作系统的一大挑战。
另一方面则是如何聚拢开发者,使之为自家操作系开发高质量应用,繁荣生态系统。
从现实来说,推出操作系统其实并不是很难,相对于推出操作系统而言,更难的是如何聚拢开发者为这款操作系统持续开发各类优质应用,让这款操作系统得以具备真正价值,继而发展壮大,在系统开发商、硬件厂商、开发者与用户之间形成良性正循环,这才是的关键所在。
所以推出操作系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聚拢开发者为这个平台而奋斗,使之缩小与iOS和Android这两大成熟生态的差距,才是关键所在。
毕竟一款操作系统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开发者在此生态系统中创建的各类优质应用的支持。
但现实情况却是:要吸引开发者为此生态开发优质应用,就需要让开发者在此生态中赚到真金白银,给开发者可观回报。
iOS生态为什么繁荣,应用质量为什么最高?
这与开发者已在App Store上已经累计赚取了超过2600亿美元分成,并且依托iOS平台还成就了一大批市值不菲的商业公司,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所以在此现实下,对于国产操作系统们而言,则需要回答的是:你的自研操作系统的用户基数够大吗?你给开发者的政策激励、利益让渡又足够了吗?
四、为什么不采用鸿蒙?
面对厂商们推自研操作系统的各种挑战,许多人特别是华为粉丝们,或许更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其他厂商不直接采用鸿蒙操作系统呢?
毕竟从现实来说,鸿蒙操作系统已先于他们发展了几年,并且在明年还将迎来剥离AOSP的时刻,成为真正的自研操作系统。
其答案:
一方面在于没有厂商会接受操作系统厂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的身份。
从现实来说,华为与国产厂商们也属于强竞争关系,其手机、可穿戴、电脑、电视、汽车、IOT设备等等产品布局其他厂商的产品布局可谓高度一致,这一现实导致了国产厂商们必然不会投入鸿蒙的怀抱。
但更重要的原因或在于生态构建的诱惑实在太大。
一个可供参考的实例是,苹果凭借iOS生态,不仅构筑起了宽广的生态护城河,并且仅依托iOS系统,其服务业务每年就可以实现数百亿美元的营收。
而万物互联时代,还是一个容量比当前智能手机生态大得多的新机遇,所以基于万物互联时代的新生态构建一旦成功,其带来的收益之巨大,恐怕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构建自主生态的诱惑力也是可想而知。
更何况,围绕万物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和生态竞争,一切才刚刚开始,究竟谁能跑出来,还远未尘埃落定。
所以,在此现实下,要让智能手机大厂们,把“万物互联操作系统”这块还未出炉但已香气逼人的蛋糕拱手让人,自然是没有人愿意的,也不是竞争市场下该有的想法。
写在最后:
如我们所见,一款优秀的自研操作系统以及其背后的生态系统,足以为厂商构筑起一道宽广的护城河,对此,iOS系统就是最为显著、最为成功的例证。
而面对万物互联时代即将开启,构建大一统操作系统大势所趋的现实,这一次国产厂商们也不甘落后,纷纷推出各自的自研操作系统,试图在万物互联时代把“灵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力争成为下一个iOS系统。
在此虽可以预见的是,这一举动必然会与鸿蒙一样,遭遇众多现实挑战乃至阵痛。
但不试试、不竞争,又怎能成长,又怎能知道究竟谁才是最适合市场需求的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