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朝的灭亡的原因有很多,那么多的原因中一定有一个藩镇割据。在唐朝后期各个地区的节度使一直是个很大的危险,尤其对于中央来说。
那么这个节度使究竟是个什么职位,为何节度使的权力那么大呢?今天小龚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吧。
其实在一开始节度使一仅仅只是一种称谓,甚至连正式官职都不是,说白了啥也不是。
节度使之所以可以成为能够左右大唐帝国命运的存在,那是因为在唐玄宗时期多种国策影响而形成的最终产物。
在一开始唐朝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关中府兵都是国家的精锐,举天下不敌关中,则居重驭轻之意明矣,意思就是地方的军事力量更不不可能撼动中央。
但这种情况直到了唐玄宗时期就彻底改变了,原本的“行军”,也就是府兵轮番驻守边疆,变成了后来的“镇军”,也就是组建区域边镇,布置重兵常年驻守,以应对边疆的军事威胁。
在唐玄宗时期,伴随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量人口失业,中央陷入财政危机,也没有那么多钱去养地方军队。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也只能下放财权给节度使,让节度使就地耕种,就地招募失业流民补充兵源,从而来缓解中央的财政压力。为了方便节度使办事,还给了他们参与地方政务管理的特权。
这样一来不仅把大部分权力给分散了,最重要的是地方可以自己收税,自己养兵军队也就自己独立。
但一开始很多人也是碍于中央的压力,也会按时上交收来的税收。
可有的人就不老实,没错这个人就是安禄山了。
人家安禄山是三个地方的节度使了,势力在当时很大。不仅如此安禄山在皇帝面对神的宠爱,自然而然就逐渐迷失了自己。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安禄山就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这次叛乱几乎占据了唐朝的半壁江山,虽然最后镇压了,但是唐朝也因此由盛转衰了。
在唐朝晚期,武夫乱政,以下克上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节度使表面风光无限,实际上处境尴尬。
一方面为了维持自己对地方的控制,保持独立性,维护自身特权和利益。另一方面他们要弯下腰收买讨好部下,让大头兵们开心,否则这帮武夫不介意来一次兵变,杀光节度使全家,然后投票换个人做节度使。
这时的节度使很复杂,手腕高明能力出众的就是独立军阀,有望争天下。能力一般或者差点意思的就是自保。
但由于国内均田制遭到破坏而导致的府兵制崩溃以及财政问题,让唐王朝逐渐将军权和财权下放于节度使。
但大部分地方节度使都是以下瞒上,国家的财政税收几乎也少了一大半。之所以唐朝可以坚持上百年,那是因为唐朝中央还掌握着江南地区。
经过安史之乱后,各方节度使权势更加扩大,朝廷已无力制约,只能实行安抚之计,而这样的局面直至唐王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