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有一群以科研为工作的人, 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深入研究无穷的“ 变数 ”。
他们也“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用沉静的心灵和强大的智慧,为这个时代注入关键的“ 定力 ”。
这期节目,让我们在主持人颠颠、观察员嘉宾李子的带领下,推开科研殿堂的大门, 听听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董晶如何赋予计算机“火眼金睛”,又如何通过科研事业实现人生自由。
做科研居然是一个性价比特别高的职业?
科学家是不是工作起来就没日没夜,连996的概念都没有?
科研人员的工作日常和大家没什么两样,也是坐格子间?
科研人如何实现WLB (Work-Life Balance) ?
“殿堂级”的学术体验是怎样的?
工业界和学术界有哪些不同?
如何平衡科研课题的“有趣”和“有用”?
如何成为一个有“洞见力”、能够布局未来的人?
读再久的书也逃不过的“职业生涯规划”,怎么面对?
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内容安全……它们如何惠及大众?
如何赋予计算机一双“火眼金睛”?
不同研究之间也可以“刷榜”比拼?
令人痛苦的工作也可以变成主动选择?
技术领域从业者男多女少的弊端有哪些?
AI能让世界充满爱吗?
欢迎 扫描上方二维码到看理想App,或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到小宇宙App收听完整内容。
特邀嘉宾: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董晶
董晶,2005年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2010年获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内容安全方面的研究。
观察员嘉宾:领英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负责人李子
扫码查看董晶的领英档案
董晶本科毕业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通过保研直博,遇见了自己的博导、学界大牛 谭铁牛院士 ,进入了科研人的“殿堂”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她的职业经历同时也是 一群自驱力很强、沉下心做事的人汇聚在一起的过程 ——人生萍聚萍散,我们总会在那个更高的台阶上相遇 。
[07:12] 董晶 :在参加中科院面试的时候有个印象特别深刻的场景是,我一进去发现 在书本里、电视上看到的那些人就坐在面前 。他们问我你是哪里人、为什么要到这里来,我心想,哇,原来这些科学家是这么平易近人。
[08:48] 董晶 :我们这个领域主要在他 (谭铁牛) 的领导下发展出来,他是非常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洞见力 的角色,在很多问题上很超前,所以我们团队的很多研究方向,都是多年前他回国的时候就布局好的。
[13:08] 董晶 :做科研实际上是一个性价比高的职业或者说投资,因为你投入1%,它给你1%的回报,你投入100%,它就给你100%的回报,永远不会背叛你。
可能是要承担失败的结果,但是你在这件事情上得到的知识和经验永远不会背叛你。我觉得与优秀的人为伍是让人变优秀的最快的途径。
[19:34] 李子 :我当年也考虑过工业界和学术界怎么选的问题,就像董晶老师说的,做研究很重要的一点是 个人兴趣 。
我在研究了那么多方向以后,觉得这些东西可能不是我感兴趣、希望未来一直钻研的,所以最后选择去了工业界。
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董晶主要围绕 多媒体内容安全 ,带领课题组开展相关研究。
图像处理、 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深度合成技术……这些高大上的词汇,如何变成科研人员每天打交道的工作?又如何与大家的日常活动紧密连接?
[25:25] 董晶 :人工智能是赋予机器“生命”,我这个领域是赋予机器“眼睛”。
对人而言眼睛就是视觉,在视觉里面处理很多图像信号;对机器来说,对图像进行识别的方法就是模式识别。
多媒体的图像处理技术,慢慢发展到了智能时代,也就是让机器富有想象力。但任何技术都有两面性,在我们看来,机器的想象力可能产生善的,也可能产生恶的。
那我们要及时去布局, 如果用这个技术能产生善的,我们要鼓励,用这个技术产生恶的,我们要防范 。
这些大家在网上都看到过,特别是舆情当中P个图,或者生成一段某人从来没有说过的话。
[28:33] 董晶 :我们要防范它用在更加邪恶的地方;如果它被用了,我们需要一些手段去把它找出来或者定义出来。我们就是在研究 如何更好地找出、防范、管理深度合成技术 。
[39:26] 李子 :我们的工作有蛮多是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在背后驱动。
比如当你想找某个工作的时候, 能够为你搜索出来对应的工作,这后面都是人工智能算法 。董老师研究的方向可能更多在视频图片这一块,我们的更多是在自然语言这一块。
技术领域之所以会出现“ 男多女少 ”的情况,有历史、文化、个人等方面的原因。但技术本身,应当为人类的整体福祉和公平服务。
不论是在行业内还是在生活中,发音为“爱”的AI,正在 让偏见与隔阂消失 。
[42:56] 李子 :绝对比例来看, (技术团队中) 还是男生会多一些。但我们公司在招聘的时候性别信息是被隐去的。
而且 领英是有这样的文化,有很多专门支持女性技术人才的培训项目,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女性leader 。而且领英中国的leadership有非常大的比例是女性。
[43:27] 颠颠 :我记得有个词叫“ 管道泄露 ”,意思是在工程、技术、数学领域的女性流失状况严重、女性占比太少。
这种状况有没有历史原因?如果它长期存在,会对科研事业造成影响吗?
[44:11] 董晶 :这个现状大家有目共睹。我认为可能跟现在的 信息类工作强度 有关系,因为女性在社会分工上可能承担了更多责任,一方面是职工,一方面要照顾家庭。
所以从个人意愿来说,她可能不愿意选择这样 (高强度的) 职业。其实不是不适合,而是从一开始就选择不去从事这种工作。
另外是 社会给予女性的认同感 ,比如说在一些领导的职位上看不到女性的身影,那她自然会觉得没有,可能中途退出了这样的行业。
再有 中国乃至世界的某种文化氛围,对女性来进行完美主义教育 :你不完美就不要走到台前,更多的时候你得处在幕后做好back up。
但是 对男性是勇者的教育 :不管你怎么样,你都要往台前走,鼓励男性去争去抢。这使得女性不愿意走到领导岗位上抛头露面、勇于承担。
[53:14] 董晶 :我觉得在技术领域,男生女生都有天然优势,因为是两种不同的观点和视角。
而且我们都是靠脑袋吃饭,不能说谁的脑袋更男性或者更女性,只是说有时候女性或者男性的视角更适合解决这个问题。世界本来就是多元化的。
其实需求有一半是由女性来发现和定义的,那技术也应该为她服务。在技术开发者方面缺失掉的,我们就要补回来,这个产品才会让更多的人受益。
如果技术只是为特权阶层服务,那它反倒没有那么必要。AI这个词本来就是爱嘛,让世界充满爱。
如果说高阶职场人的状态是Work-Life Balance,那么高阶科研人的状态,大概就是 通过科研本身,获得了身体和心灵上的自由 。 而且,工作的意义可以有很多层次:
在“国家队”做科研自然有来自国家的使命,努力推动科技向善则是为了大家能有更好的生活,通过科研实现的自由又是作用于自己……或许,国家、大家、小家, 本就是一体。
[56:21] 董晶 :我从事科研的状态是有选择空间的,节奏收放自如的感觉我非常喜欢。比如我写paper,只有自己才知道deadline在哪里,想做到什么程度也是你自己说了算。
其实科研带给我自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58:26] 颠颠 :咱们讲讲生活。
[58:37] 董晶 :我会养养花、种种草,正在养小鱼小虾,前天我跟我儿子还买了一只青蛙回家。 生活就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style 。
而且我很会做饭吃,会经常去探店,探完之后发现这道菜挺好的、食材也可以买到,然后回家会做。
我想去挑战它,觉得这个事情我感兴趣,能不能 给自己一个选题 ,看我能不能做出来。
[67:30] 董晶 :当然啊,这跟财富没关系。
按我的理解,财富自由可能与 安全感 相关。很多时候年轻人选择职业是身不由己,可能是为了获得能够在某个城市安定下来的薪水,不得不去从事一份职业。
这时还是得问自己的内心,你是不是真的开心?因为 人在长大以后,和自己独处的时间是最长也最重要的 。所以一定要问清楚自己是真的想要这份工作,还是真的需要那些钱。
如果是后者,可以给自己一个期限,期限达到了就及早做另外的选择;如果是前者,那就去坚持,因为这份工作最终一定会带来回报,不论是相应的经济自由,还是成长之后的精神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