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大美为真》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虎勇

时间:2022-09-26 12:54:23 热传 我要投稿


【个人简介】

虎勇,回族, 1971年生于云南昭通,硕士,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写意花鸟教学、创作与研究,云南省文史馆书画院特聘创作员,云南省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家。

国画家袁晓岑再传弟子、孙建东研究生;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师从美术史论家陈传席;2018年参加“国家艺术基金南方地域特色中国画人才培养项目”,受教于国画家张立辰、姜宝林等。

2010年在云南艺术学院举办 “花鸟记-虎勇写意花鸟作品展”;2014年在北京大学举办“丹青-云南 虎勇写意花鸟作品展”;2015年在昆明市博物馆举办“北游南归-虎勇写意花鸟作品展”。

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获奖并被博物馆等学术机构收藏。

《论“俗”》

虎勇

(原创文章,转载请署名原作者)

格调,是中国文艺的品评标准,而雅俗则又是评价格调的标准。中国文艺传统的精神向度及审美理想主要受儒释道文化的影响,特别道家思想的影响尤为深远。在此哲学背景下来分析“俗”的表现,就便于我们理解历史形成的价值取向的文化成因。

【作品鉴赏】

先解报春风  180x86cm

2018年

首先看造型观。像与不像,是中西艺术的分野,西方的理性逻辑与科学主义,对艺术的追求是客观真实的再现,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则是注重感性意识与玄学精神,对艺术的追求是主观感性的表现。齐璜延续了传统的观念认为“画贵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俗,不似则欺世”。于是,描摹写实照搬对象的画就认为“俗”。中国画对“似”与“不似”究竟如何认识的呢,这种认识即“不似之似”——“不似”并非脱离了对象,而是经过裁汰提炼,形神相融,具有主体精神意识、具有内在气韵之“形似”,这种“形似”超越了照搬物象,而是关乎对象本质,具有其个性、感情与精神状态。反之,被物象所拘的照物描摹,以“像”为标准的画与照片何异,观之索然无味,故而太“似”则俗。

 

蓬莱蕉林惹人醉  100x50cm

2019年

再来看色彩观。一般认为太“艳”则俗,道家认为“五色令人目盲”,指色彩繁多艳丽让人眼花缭乱,鼓荡欲望,认为素淡黑白才是永恒质朴之色,这种观念对文人水墨画影响深远并形成了审美准则,即便设色也主张淡雅为上。因此,“艳”则俗,而且通常与“俗”连在一起称为“艳俗”。从现代色彩理论加以分析,最艳的色是原色,它们没有任何其他色彩介入,就显得简单单薄而不够丰富含蓄,而降低了纯度的间色和复色是多种色彩的混合,于是变得复杂含蓄,耐人寻味起来……国画家常常在色彩中调入淡墨以去除“火气”(艳丽)亦属此理。少数当代画家用“艳”色,往往也要以墨色来压住“火气”,也是避免俗气的尝试。

孔雀图  139x68cm

2022年

导致“俗”的还有过于“露”而少“藏”,这是对“物理”与“画理”的认识不足所致;有过于满而少空灵,这是对提炼与重组认识的缺乏所致;还有过于刚猛而少柔和与温润的;有过于拘谨而少洒脱与自如的;有熟练油滑而少生拙与质朴的;有故做形式而少情感与内容的等等。

故园  46x46cm

2020年

看来致“俗”之病多矣,画欲“雅”并非易事。窃以为,欲脱俗,当精神充溢而使气韵生动;当含蓄内敛而使气息谦和;当提炼归纳而使物像传神;当画面空灵而使意象丰满;当学养丰厚而使意境深远;当人格高蹈而使境界不凡……今俗画遍地,究其原因乃正信缺失,善德沦丧,心性泯昧,文化衰敝,利欲熏心所致也。雅俗映射人生与社会导向,并非画自身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故当务之急是回归艺术的本真,当敬畏造物而培养性灵;当参悟生命而宽容慈悲;当修身治学而智慧仁义;当回归美善而淡泊名利。非此,“俗”不可治也。

暮秋  100x50cm

2019年

绿荫幽草胜花时  100x50cm

2019年

云外芭蕉起红霞  138x46cm

2018年

山珍图  68x46cm

2022年

华秋  180x86cm

2018年

秋光  68x46cm

2022年

清和图  139x68cm

2022年

秋晖图  100x50cm

2022年

秋思  69x46cm

2016年

梁苑  69x46cm  

2018年

南国之晨  139x68cm  

2015年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