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展
编 | 石灿
自古以来,“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农民耕种的具体写照。但是当科技与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之时,中国农业也迎来了一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要将先进技术、现代装备、管理理念等引入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此同时还要实施“数商兴农”,推动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打造农产品网络品牌。
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年轻人们纷纷返乡,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理念带回农村,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农村电商深度变革传统农业产业链,高效连接供需,帮助农产品走出农村。
那么,如何进一步吸引“新农人”返乡并且借助电商扩大农产品销路,进而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
近日,我们关注到, 央视新闻联合拼多多共同发起“我们村里喜事多”公益行动,推出多期专题报道,挖掘新农人返乡创业就业、带动农民就业致富的典型案例。 同时,该公益行动还搭建了品质农产品专区,推介新农人的特色优质农品。
“媒体+电商”的创新模式打开了农业农村公益行动的新局面。那么,这一行动究竟是如何做的?它又能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什么样的价值?
现代化之路道阻且长,未来的中国农业究竟需要什么?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历经多年发展,中国农业已经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报告》,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从2016年的56%提升到2020年的60%,年均提升0.8个百分点,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增强;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从2015年的65%提高到2020年的68%,2020年农业综合机械化率也达到了71%,中国农业的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
随之带来的结果,是农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十三五”期间,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31元,相较2010年翻了一番。
取得这样的成果自然离不开政策支持与科技进步,但同样不容忽视的,还有新农人返乡与农村电商的发展。
《“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高素质农民规模超过1700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比达到35%,大批高素质农民活跃在农业生产经营一线,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骨干力量。 2020年,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达到1010万人,在乡创新创业人员3000多万人,他们大力推动了中国农业的技术与管理现代化。
农村电商方面,截至2019年年底,注册在县及县域以下的农村电商数量超过800万家,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7万亿元,农产品电商零售总额达到3975亿元。
就算如此,我们仍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志仁曾表示,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农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包括农产品质量、科技水平、农村农民组织化程度、管理水平、农产品加工等十大维度。 他指出,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80%左右,农产品加工率也大部分在90%以上。
那么毋庸置疑,无论是新农人返乡,还是农村电商发展,都应当成为中国农业腾飞之路上持久的动力引擎。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持续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力度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快递进村”工程、“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三大强基固本工程。
——农村,正在大声呼唤着年轻人与互联网。
央视与拼多多强强联合,村里喜事如何能更多些?
那么,究竟要如何让年轻人听到来自家乡的呼唤,并让他们真正被吸引?案例式的故事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案,而这也是“我们村里喜事多”公益行动的基本出发点。
“喜事多”所呈现的案例故事是丰富且多元的。
有通过农业技术提升种植效率、改善工作环境的——
早晨7点半,山东德州边临镇西张村村民夏书艳,会准时到达离家不远的农业种植产业园区。这是亚洲最大的单体玻璃温室,其总面积相当于600个标准篮球场的大小。
一眼望不到头的番茄植株有序排列其间,而夏书艳的工作就是像护士一样呵护这些温室中的番茄。
夏书艳表示,自从当了番茄“护士”,工作环境好了,也挣着钱了,还不用再蹲着干活了,家里的番茄也越种越好了。
有通过农村电商拓展农产品销路、传承古老技艺的——
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红糖制造产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石蟆红糖完整保留了古代红糖制造工艺,保留了甘蔗果糖、还原糖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并承载着厚重的民族记忆和文化。
但在2000年以后,石蟆红糖逐渐没落,大量制糖师傅外流云贵等地,全镇仅剩下4家红糖作坊,百年古法手工红糖技艺面临断档的危机。
村民何春梅看到了农业电商的潜力。她带领其创办的直播团队进驻糖厂,直播古法手工红糖的熬制和现切工艺,一边播一边带货,借助电商平台直连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消费者,帮助古法红糖打开销量。
在拼多多平台上,何春梅的店铺已累计拼出10万+单,名列全平台“冲饮红糖排行榜”第二名。何春梅希望,今年店铺的销售额能够达到3000元。
有通过转型标准化生产扩大产能、实现产业升级的——
云南省大理诺邓镇曾因盐而兴,但近年来,随着多部美食纪录片播出,诺邓的火腿也逐渐被人了解。
2013年,退伍老兵徐琨斌回乡创业,成立云龙县马金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诺邓火腿声名鹊起之后,产能瓶颈问题就成了他的“心病”。
最初,徐琨斌公司的年产量只有3至4吨。后来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产能扩大到近100吨。2019年,徐琨斌公司加工销售诺邓火腿1.86万支,产值共计1600万元。
但即便如此,和其他火腿相比,诺邓火腿的产量还是小得多,很难被称得上标准化大规模生产。
2020年8月,拼多多捐赠240万元在徐琨斌的厂区内设立助农车间,促进本地特色火腿产业升级。不仅如此,拼多多还邀请专家和工作人员为火腿在改进包装、研发新品、为不同渠道提供定制化产品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
如今,这一助农车间每年可达到量产值6000万元,还能够带动周边贫困人口务工约4000人次。
央视新闻发布“我们村里喜事多”公益短片
这些动人且成功的农业创新案例展示了乡村创业者的风采,既让大众看到了农业致富的可能性,也彰显了农业作为民生之本背后的家国情怀。
与此同时,这些案例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向公众展现了农业的新时代面貌——标准化、专业化与规模化。它们都在证明:农业大变革时代,无数机会正等待着新农人去探索。
优质的内容与流量往往能够转化为巨大的商业潜力。相较一般公益传播行动,“我们村里喜事多”公益行动的特别之处在于,将电商有机融入进了内容中,而正如上文所说,农村本就在呼唤互联网与电商。
拼多多为此次公益活动特别设立了品质农货补贴专场,用户可以在阅读完央视新闻的专题报告后,通过点击小程序的方式进入活动页面。
这样做既便利了阅读完报道对农产品感兴趣的消费者,也进一步助力返乡新农人对接国内大市场,打造品质农产品,探索“数商兴农”新模式。
撬动农业想象力,为什么我们说“媒体+电商”是公益新样板?
从根本目的上看,本次“我们村里喜事多”公益行动想要实现的,无外乎两个层面: 社会价值方面,传递乡村振兴理念,吸引更多“新农人”返乡,共同推动农村农业发展;商业价值方面,切实帮助农产品扩大销路,提升农民收入。
这样来看,单纯的媒体传播又或是单纯的商业补贴,显然都难以同时实现这样的双重目的。所以事实上,“媒体+电商”的模式形成了“公益理念传播”与“商业产品转化”之间的闭环。 这两者相辅相成,既释放了传播资源的商业化潜力,也为商业产品的转化创造了更大的流量池。
这种“相辅相成”其实也揭示了此次央视与拼多多进行合作的基础——理念与需求的一致性。
作为新闻舆论机构和思想文化阵地,央视承担着传播国家政策理念、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责任。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是《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所以央视报道新农人返乡创业、带动农民就业致富的典型案例,本就理所应当。
对于拼多多来说,农业一直是其战略重点。2022年3月,拼多多现任CEO陈磊将关注农业视作拼多多“追求长期的、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策略。他表示: “农业整体的线上化率仍然很低,用户的很多需求,并没有比较好的方案来满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坚定不移地投入农业,发展农业科技的核心技术,从而推进农业科技普惠的原因。”
既然理念是一致的,再考虑到央视与拼多多各自的能力,那么由央视出“传播力”、拼多多出“商业力”就成为了一件顺理成章之事。
“我们村里喜事多”公益行动大获成功,那么“媒体+电商”或者其他类似公益模式是否可供复制?
我们关注到,在“我们村里喜事多”公益行动开展之后,央视新闻的各大新媒体平台还联合互联网招聘平台,展开了一场求职类公益直播行动。
央视新闻的影响力和直播策划能力,与互联网招聘平台在招聘技术、招聘渠道上的丰富经验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直播的人才供需对接通道。求职者可以在看直播了解职位信息的同时,一键投递简历,还能与招聘单位一对一交流。显然,这就是一种“媒体+招聘平台”的创新人才招聘公益模式。
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村里喜事多”公益行动为“媒体+电商”或者说“媒体+互联网平台”的创新模式提供了标杆案例,进而有助于启发新的公益思路,创造出更大的公益想象力。
“我们村里喜事多”专题报道中还有一期讲的是丹东草莓。
葛显发是一位草莓大棚管理者,几年前他还是一名建筑工人。2020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葛显发回到镇里承包了一片草莓大棚。
为了学习草莓培育技术,他重新拿起了书本,虚心向政府派来的农业科技员请教,每天一丝不苟地精心观测大棚温度,打杈疏花确保养分的充足,用物理手段防治病虫害。而美味又漂亮的丹东大草莓也借助拼多多电商平台打开销量,扩大影响力,成为了大“网红”。
视频中有这样一个画面:葛显发双手捧着一盒草莓,其背后就是宽敞的草莓大棚。他笑着说:“咱家草莓嘎嘎甜。”
我们希望,葛显发们的幸福能被更多人知道,而这样的笑容,也能洋溢在更多人的脸上。 我们也期待,未来将涌现出更多类似于“我们村里喜事多”的公益活动,让我们更加坚定对中国乡村振兴的信心,让村里的喜事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