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受外资打压37年,最憋屈的“国货之光”,再次翻红了!

时间:2022-06-24 04:58:20 热议 我要投稿

曾因“倒闭”传闻翻红的国产美妆品牌蜂花,日前再度登上微博热搜。

原因是——辟谣。

01

国货无须靠“卖惨”

事情开始于5月17日,一拨赚足网友眼泪的营销:

“蜂花老板亲自直播,含泪表示,蜂花有37年历史,不是杂牌,一直受外资企业打压,37年无违规,10年来仅仅涨价2元钱。”

寥寥几句,一个备受打压、处境堪忧而又具有良心的“国货之光”跃然纸上。

心酸程度一下子拉满。

这波营销很成功,蜂花火速冲上微博热榜第一。

登上热搜之后,蜂花的直播间、旗舰店迎来购买热潮,“野性消费”的盛况再现。

不过没多久,蜂花官方就出来辟谣了:“老板最近一直在忙碌复工复产的事情,暂无时间直播,网上流传的视频中也不是董事长本人”。

既为澄清事实,也为防止善良而忠实的消费者上当受骗。

蜂花董事长顾锦文更是写了一封给网友的信:

“听闻昨天有100万人搜索蜂花,很感谢大家对国货的支持,也感谢淘宝天猫的扶持措施,蜂花将尽快恢复生产力,期待未来在直播间和大家见面!”

实际上,早在2021年11月翻红时,蜂花就针对一批假冒蜂花品牌假冒、造谣、卖惨等营销行为的账号进行了梳理和曝光:“经查证,视频及直播间均有假冒、造谣、卖惨等营销行为”,并提醒广大受众和消费者认准蓝V官方号。同时,正告别有用心者,勿触碰法律红线,网络并非法外之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那些“卖惨”视频,无非是为了卖货,博取受众的同情而达成消费。

从表面看,那些视频是在帮蜂花卖货,貌似是好事;从深层意义上来看,并不是好事,它在无底线地消费大众的同情心,是在通过“假卖惨”真牟利,也对蜂花的品牌、名誉和声誉造成了损害。

蜂花,是有历史,是物美价廉,但人家根本就没“直播卖惨”。

02

几代人的国货记忆

作为一个成立37年的品牌,蜂花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

1985年,农民出身的顾锦文在上海市闵行区一条破旧的马路边上创建了上海华银日用品有限公司(蜂花的前身)。

在那个年代里,国内城市人均月收入只有几十元,在人们的心中,根本就没有护发的概念,洗发也仅仅是为了保持卫生而已。蜂花首次提出了“护发素”这个概念。他们的产品以“蜂花”牌洗发水和护发素为主。

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加上当时上海人民也有一定的消费水平,蜂花产品风靡一时。

品牌顶峰时期,一度热销到“一瓶难求”。

上世纪90年代初,蜂花的年销售额就突破了5亿元。

1993年、1994年,蜂花护发素更是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

用历史的眼光看,这款护发素打下了蜂花当年的“江湖地位”,并且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

可惜,好景不长。

随着宝洁、联合利华等洋品牌先后进入中国市场,国外品牌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以及创新的产品和营销手段,攻城略地,把蜂花一点点挤出市场。

与此同时,霸王、拉芳、舒蕾等一批国产品牌纷纷崛起,洗护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蜂花的市场份额萎缩,销量大幅下降,行业地位不保。

1998-1999年,蜂花连续两年出现严重亏损,企业差点熬不下去。

“生存还是毁灭”,成了蜂花必须面对的问题。

此时的顾锦文反思过后,开始了改革转型之路。

03

“廉价”救活了蜂花

内外夹击之下,蜂花壮士断腕般放弃了高端市场,走上了物美价廉的“性价比”之路。

不过,价格低廉并不代表品质不过关。

很多同类产品之所以价格高,包装和营销占很大一部分。

而蜂花反其道而行之,把钱都花在刀刃上。

2004年的报道说,蜂花产品的平均毛利率为15%,而外资品牌的毛利率达到了40%。

可想而知,蜂花真的把“物美价廉”走到了极致。

那一年,蜂花护发素销售额约3万吨,占领了全国35%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第一。

不过,因为长年不打广告,再加上包装难看又土,蜂花经常被粉丝们吐槽。

有广告行业的粉丝认真建议:“要不参加下全国大广赛吧。”蜂花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这个要花钱吧?”

有粉丝表示自己的毕业设计要给蜂花的包装做改良,蜂花的反应依旧是:“真的吗?要钱吗?”

舍不得花钱做包装的抠门样儿,让一众网友恨铁不成钢:“你把格局给我打开!”

蜂花包装的“土”,顾锦文其实心里有数,之所以不做颠覆性改变,有他自己的考量:

“无论是现在看来有点土的经典包装,还是平价的品牌定位,都已经成为蜂花的品牌标签,也成为蜂花与消费者可以保持持续互动的话题。蜂花的包装确实该变,但这种转变不是颠覆,而是要在继承中发展”。

蜂花虽然“扣扣索索”,但在研发上却很舍得花钱。

2019年,顾锦文顶着压力,投资4亿元新建了蜂花智能工厂生产基地,配套有行业领先的智能生产设备以及产品研发检测设备。该工厂新增12条生产流水线,其中7条为全自动生产流水线。资料显示,该工厂年产能可达10万多吨,年产值达15亿元。

为的,还是坚持提高生产力,减低成本,把利让给消费者。

别看蜂花几十年不改包装,它的创新能力可是一点也不差:已陆续开发了150余种系列产品,并拥有多项研发专利......

而这些,蜂花并没有拿出来吹嘘。

它只是把自己放在比较低的位置,以更好地靠近消费者。

去年蜂花被传倒闭翻红之后,网友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边冲进直播间“野性消费”,另一边对蜂花的包装设计和产品提出建议,更有网友则直接晒出自己为蜂花设计的包装。

大家纷纷喊话:“蜂花加油,国货一起加油!”

事实上,如今的蜂花过得并不差,蜂花官方也在评论区中表示自己“大家大业”。

对于网友们担心其倒闭的问题,蜂花官方也表示:“请大家放心,我们很好。”

而之所以会让网友有“倒闭”的错觉,则与蜂花一直以来低调营销有关。

蜂花官方称,“成立至今,蜂花一直没有成立广告部门,从不打广告,所以渐渐被遗忘了。”

04

爆火靠运气,一直火靠实力

蜂花翻红时,有人将其比作“下一个鸿星尔克”。

因为和前段时间的鸿星尔克一样,蜂花也是因为“倒闭”传闻而翻红的国货老牌。

国货崛起的背后,毋庸置疑就是民族自信的提高。

近几年,消费者对国货的心态变好了,对老品牌国货更带着一种‘宠爱’的心态,就觉得我们的良心品牌不能死,得‘拯救’它。”

百度发布的《2021双十一大数据报告》也显示,国货的热度持续升温。此外,中国新生代消费群展现出更高的国货消费偏好。

十几二十岁的人,正是爱国热情最高涨的时候。

但不管是蜂花还是鸿星尔克,爱国的情绪价值只是一时,情怀只是催化剂,产品才是硬道理。

蜂花、鸿星尔克们要明白,消费者在特殊场景激发的能量,支撑不了企业长足的发展;国货崛起需要支持与爱护,更需要企业自身努力。

我们更期待的是在热度过去之后,国货品牌能够具有禁得起时间检验的企业担当,以及持续长久的品牌魅力,成为消费者在购买同类产品时的首选项。

还是那句话,爆火靠运气,留住用户靠实力,国货品牌们要用品质让情怀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