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京东这群憨娃子

时间:2022-06-07 23:22:11 热议 我要投稿

无论何时,无论哪里,和你在一起。

文 | 华商韬略 陈斯文

岁月静好,驾驶小车,无论高楼里弄还是山海林野,

在幅员辽阔的疆土上,他们,停不下的脚步,驶过平凡的路;

危情时刻,套上防护,无论原地“变身”还是全国驰援,

在抗疫保供的战场上,他们,停不下的脚步,“守护”够得到的人间烟火……

【北京,北京】

紧张的空气是从4月9日开始在北京弥漫开来的,那是一种混合了猜测和忐忑的味道。在过去的14天里,8例确诊病例,让朝阳区的酒仙桥街道二街坊,成为了北京唯一的高风险地区。

由于缺少人手,12个小组、36个网格片区组成的酒仙桥防疫指挥办,实际上不负重荷。在封控指令下达后,数千名居民在家中静待,但防疫办的24小时热线却接连响起。

当晚,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分散在不同网格,始终无法集结。一位工作人员在深夜11点吃了当天第一顿饭:半瓶水。他们置身于潮水般的求助中,控制风险是首要的,但物资保供也是心照不宣的任务——没人愿意上海的情形重演。

朝阳区拥有北京最复杂的居民生态,有CBD,也有玉米地。酒仙桥二街坊被老旧小区和更老旧的平房区填满。老龄人口众多,物业覆盖不足,都是这里的特征。

在封控指令下达后,社区工作者展现了最大的努力与组织经验,热线、网格、微信联络群和台账管理被迅速建立起来,街道组织了物资保障专班,但却卡在最后一环——要把食物与其他物资逐户送达,以及收取垃圾、检测体温、入户核酸,人力才是眼前最大的挑战。

在4月13日的清晨,酒仙桥二街坊的居民见证了一个令他们惊讶,又顿觉心安的场面:一支身着红色工装的团队进驻了社区,他们背后有醒目的字:JDL京东快递。

18小时前,共识在京东的业务片区与酒仙桥社区之间达成,前者主动请缨,希望派遣团队作为志愿者,支援社区疫情服务。通过志愿报名,一支80人的团队在当晚成型。

这支来自北京各片区的京东小哥,很快便在京东标志性的红色工装外面,罩上了一套白色防护服。但他们需要面对的改变,其实远不止于此。

京东的团队被分成了两组,一组去保障快递物流,一组留下协助社区做志愿者。30岁的刘亚峰来自王府井片区,他第一天领到的任务,是协助医护人员上门做核酸。

不同于写字楼密布的王府井,刘亚峰需要在没有电梯、没有照明的楼道里穿梭,有时是狭窄杂乱的小巷。对于快递员,爬楼是专业技能,体能不为大恙。但北京在4月10日后开始升温,防护服里的红色工装很快被汗水浸湿,他只能在中午喝一点水——脱穿防护服和上厕所都是难题。

但在敲开几户门之后,刘亚峰就明白了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残疾人、病人、孕妇、老人,都是他入户服务的受益者。

来自正义路片区的吴健阳,面对的是另外一项工作内容,作为物流保障者,他负责打通从快递集散点到住户的最后路途。自家和其他公司的快递,那些行动不便的居民,同样需要送货上门。

在进驻社区三天后,刘亚峰被委派了一个任务。一位脑血栓老年患者的备用药即将用罄,他赶到居民楼下时,看得出患者家属的焦急,那同样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正在楼门口走来走去。

刘亚峰揣着剪下的药品包装与现金,在医院花了两个多小时挂号、交费、取药,然后把药品和剩下的现金带给患者,他提出了家属清点余款的建议,但却得到了一句回答:“您天天和我们在一起,我们绝对信任您。”

在酒仙桥社区的物资保障工作中,京东团队发挥出了企业的独特力量。社区工作者并不熟稔于物流领域,京东快递团队则带来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先是在封控区外选点设立临时站点,之后开始短程接驳。京东物流体系里存储了详细而精准的地址库,可以为各网格片区单独分拣快件,运输的效率被大大提升。

三天后,封控区的不安与焦虑平息了很多,社区内的人流已经没有那么混乱,居民与工作人员更多地按照防控守则和秩序活动。没有无助的等待,没有饥饿,没有缺医少药。有时敲开门后,刘亚峰和吴健阳他们会接到来自居民的邀请,例如脱掉防护服,喝一口水,在居民家的沙发上坐一会,虽然他们从来没有接受过。

4月20日,酒仙桥街道二街坊迎来了解封的时刻。在最后一轮核酸结果无虞后,京东快递小哥撤离了社区。在小区广场上,刘亚峰、吴健阳他们向居民们挥手致意。不知谁喊了一声“感谢京东”,然后越来越多的“感谢京东”,从居民楼、小巷和平房里传来,执著地不肯停下。

【平凡方寸,即是战场】

2022年3月16日6点20分,京东快递小哥刘更强准备离开幸福小镇小区,到几百米外的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但他在大门口被拦了下来。

他被遗憾地告知,小区接到了封控指令,这是刘更强没有想到的。

疫情26个月以来,上海的闲适与安然更多于紧张。当疫情在这个城市里快速扩散时,大多数人并没有充足的准备,无论是心理,还是物质。

如同每个中国人的身边,总会有一个“强哥”。尽管刘更强并不比他服务的大多数居民更年长,但他还是被大家称为“强哥”。他同样居住在幸福小镇,可以清楚地说出小区共有2793户,7900名居民。在过去的六年里,小区居民既是客户,也是邻居,更是朋友。

因此当业委会的负责人说出“刘师傅我们需要您”的时候,刘更强毫不犹豫地成为了志愿者中的一员。

京东可能是国内第一批意识到情况危急的公司,3月28日,京东物流向浦东新区紧急调运了智能快递车,另一个业务板块京东健康则上线了“药品求助登记平台”。但身处一线的京东小哥,动作甚至更早更快。

在成为志愿者的当天,总是戴着眼镜的刘更强,换上了一副隐形眼镜。这让相熟的小区居民很诧异,他的解释是,这是为了方便工作。

在经历了几天志愿者工作后,刘更强察觉到了异常,封控的小区越来越多,居民的采购量变得更大,但困难程度也越来越高。而这恰好是他的专长。

在首批团购的三千个馒头转瞬而空后,刘更强得到了一位面粉企业员工的帮助。他成功买到了300袋十斤装的面粉。接货、搬运、配送,1.5吨面粉通过他的小三轮车和肩膀,成为了三百户居民在惶然时刻的最大信心。

两万个鸡蛋、680斤小葱……每一批都需要刘更强亲自经手。作为熟识多年的邻居,幸福小镇居民白女士发现,为了拿到这些得之不易的物资,刘更强甚至会先行垫付。

对于“菜篮子”的守护,并不止于刘更强一人。在周浦美林小城,居民们为一袭红衣的洪闯起了一个外号:“美林奥特曼”,但还有个后缀——提着菜篮子那种。

这是一个33岁的河南兄弟,作为小区里拥有外出资格的人,洪闯很自然地成为了求助中心。于是,从清晨6点开始抢菜、运菜、配送。这让他得到了那个外号,一位居民的解释是“洪闯就像奥特曼,拯救了我们的小世界。”

洪闯的工作规律变化,很快被他的主管黄宇飞察觉。洪闯一句“我们和业主都是朋友,危难关头,能帮一点是一点”的话,带动了整个奉贤片区的快递员,更多的运力往返于南汇蔬菜大棚与周浦之间,4月1日那一天,他们带回了5000斤蔬菜。

在庄行营业部,90后的任保强虽然只是个90后,却是个7年工龄的京东老员工。对于一人独力搬运200箱矿泉水的战绩,他并不以为意。而另一件“小事”却真正令他自豪:一户居民的婴儿奶粉断货,但却因为过敏无法选择其他品牌,任保强因此往返40公里,跨区带回了奶粉。

“我有两个孩子,小的不到三岁,我知道那是什么感觉。”

相比一线兄弟的苦乐悲欢,江玉龙要面对的东西显然更丰富。作为京东物流华东片区的医药仓配供应链负责人,他掌管着全部京东接收的在沪医药需求。

作为习惯用指标来监测工作的管理者,或许一些数字更能表明江玉龙的压力、作为与心态:300多人的团队,1200名快递小哥由他调度;每天10个小时的工作,接100多个电话,700分钟的通话时长。

但还有一些东西,始终是无法用数字来表明的,比如拿到引流袋后热泪盈眶的癌症患者,比如不能下车不能开窗的货车司机,放在车上的一箱箱方便面,以及一位司机师傅的那句“现在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再难也要全力以赴,没有什么比生命健康更重要。”

这些数字和不能量化的东西加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成果:上海每天4.8万单左右的用药需求,可以满足。

【千军万马来相见】

在2022年的春天,繁华的上海正为疫情所苦,身处在上海的人们,其实并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些通往上海的涓涓细流,流过了何等曲折蜿蜒的漫长险滩。

4月1日早上9点半,李凯乐和胡建军开着他们的冷藏货车,从克拉玛依出发了。在前一天,这对搭档接到了一个任务,他们要一路开往5100公里外的上海宝山区。

在过去的多年里,宝山区一直是克拉玛依市的对口支援单位。从医院、工厂、学校到疫情中的口罩与防护服,70多批援疆人员,在克拉玛依留下了无数上海印记。因此在得知上海疫情之后,克拉玛依市政府马上调集了首批援沪物资,那是北疆最好的出产——10万吨新鲜羊肉。

来自京东物流西北区新疆冷链组的李凯乐和胡建军,正是这份礼物的护送人。即使作为10年货运驾龄的老司机,0事故纪录保持者,这趟5100公里、穿越八省市的路程,仍然是一场挑战。

在此后的五天四夜里,8个省市的路政部门会发现,一辆新疆牌照的红色货车,始终没有驶下高速公路。驾驶室里的两个男人,用泡面、榨菜、大饼和4小时一换班的方式,一路疾驰向东。4月5日,当驾驶室外露出江南新绿,车载GPS显示正处于上海绕城高速时,李凯乐叫醒了胡建军,告诉他:我们到了。

更多红色溪流,开始从全国向上海流淌。4月8日,8万件婴幼儿奶粉等母婴物资、10万件药品及防疫物资由专人专车运抵上海;9万件基础物资如期完成“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的物资供应和配送保障。

在同一天,京东超市通过京东商家开放平台,紧急上线上海保供团购专场,并联合超310个上海本地商家及同城配送资源,确保民生商品配送时效。

但面对一座2000多万人的大城市,这些努力仍然无法从根本上影响格局。就在北京团队进驻酒仙桥社区的同一时刻,一场更大规模的战斗,在华东打响了。

由于不少上海和周边的仓库处于封控区,京东物流在华东的日常运营实际上已经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这逼迫着这家国内领先的供应链运营者,在极度的危急时刻露出了超越商业的能力——得到总部的重启指令后,2个临时保供仓,7个前置仓在160个小时被重新建立。同时重建的还有全新的临时分拣中心。

但这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打通,优势的能力,在供应链末端仍然需要人来落地。但面对上海的封控政策,像刘更强、洪闯、任保强这样的京东快递小哥,几乎只能各守方寸之地。很多上海的快递小哥被封控在社区中无法外出。京东供应链运来的海量物资,必须要有更多兄弟加入。

从4月10日开始,许多旅客都发现了一个共同景象:在高铁站和飞机场,出现了大批京东快递小哥,他们身着统一的红色工装,手拖行李箱。在冷色调的大厅里,这些红色的人群格外显眼。

他们有着共同的最终目的地——上海。

在全国范围内,京东抽调了2000名快递小哥,作为首批力量启程增援。这种大规模的企业行为,经过网友的演绎,变成了“京东开启自杀式物流”的故事版本。所有被调派的小哥在进入上海后,会立刻投入这些物资分拣和派送工作,以弥补上海市内派送运力的不足。他们的勇气与努力,变成了新一轮攻势的基础。

刘小莉正是河南第一批援沪队伍的成员,是队伍中唯一的女性快递员。尽管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但她还是选择了报名支援。

只用了一个上午来熟悉业务,刘小莉就开始了她在普陀区李子园站点的配送工作。这要归功于她的强壮、干练与勤劳——“我干活不比男的差,扛水扛大米我都行”。

来自汉中的罗明,则算得上快递员中的明星,他是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他与身为护士的妻子共同援沪,并在4月16日同一天抵达上海,这让他感到了安慰——两人工作地点只距离10公里,也感到了来自职业的自豪——“以前总以为只有医护能帮上疫情的忙,没想到快递也可以出一份力。”

更真实的故事,都诞生于京东陆续的批次人力、持续的保供物资、不惜力、不算账的投入。从14日开始,京东通过包机、全货机的方式,从北京首都机场、大兴机场接连起飞,直指上海。

为了应对各种不确定,京东整个庞大物流体系随之变更。京东的物流工程师们更改了作战模式,物流系统从平时“由后往前”的中央调度模式,切换成“从前往后”的前线指挥模式。

4月16日,京东紧急筹建的上海保供临时专仓在金山区开启试运营,超过8.8万件民生必需品调配入仓。两天后,京东超市联合中粮粮谷,通过铁路运输,将超过360吨米面物资运抵上海。到4月20日,京东物流增援上海的分拣与快递小哥,已经增至超4000人,超过1000个无接触社区保供站落地运行(目前有1600多个),有效保障最后一公里以及最后100米的物资派送。

在这支4000人的队伍中,有一支由拥有抗疫经验的“老兵”组成的队伍——京东物流华中分公司从武汉、宜昌、恩施、荆州、荆门、十堰、神农架等湖北各地,抽调了38名京东快递小哥。

来自武汉的李顺,曾经在2020年的武汉登上过《新闻联播》,他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志愿者:“两年前全国都帮助来武汉,人要抱着感恩的心。”但除了感恩之外,作为接受过锤炼的队伍,湖北特遣队还拥有一笔财富——抗疫经验,从如何自保,如何消杀,到如何在特殊时期与客户的沟通技巧,当然,更重要的是抗疫必胜的信心。

这是一次横跨整个京东体系的大规模调度,从快递一线到技术后台,从物流枢纽到公共关系,从公司管理层到外部合作品牌商,几乎整个京东都为上海疫情的攻坚,倾注最大的努力。

尽管在大多数人的定义中,这样的努力被赋予了悲壮的色彩,但无论是京东总裁徐雷,还是那些奔赴上海的小哥、那些被隔离在沪的司机,都宁愿把这视为一次光荣使命——到5月初,京东已经累计将8万吨物资,送到了上海的石库门、居民小区与写字楼内。

【守护的力量】

复原的力量,总是会在有人关爱的地方长出来。人和城市,都遵循着这个道理。

刘亚峰和吴健阳分别回到了王府井和正义路,那里有他们熟悉的写字楼和热闹市井。在接下来的北京抗疫中,他们从酒仙桥带回了最宝贵的东西——经验与勇气。

刘更强还会戴一段他的隐形眼镜,以便继续在幸福小镇照料着他的用户、朋友和邻居们。而“美林奥特曼”则彻底被忽略了他本来的名字洪闯,不过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任保强即将迎来自己的第八年京东工龄,他的幸福来自于下班后两个孩子的陪伴。江玉龙则变成了一个容易感动的管理者,这对于常年和数字打交道的他而言,或许是件好事。

对于回家如何向三个孩子解释不辞而别,河南姐姐刘小莉已经想好了答案:“我要告诉他们,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是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老居民区的“00后团长”胡红飞,花4个小时为居民送药的司机赵雷雨,悄悄做志愿者却被女儿认出的冯钦佩,背着馕跨越5000公里的新疆小哥吾斯曼,小区业主联名信表扬的支援小哥梁永亮……以及4000多名援沪京东快递员、分拣员等一线员工,更多在整条供应链上奋战的京东兄弟和外部供应商。

请原谅,这里并不能一一历数他们的名字,他们只能成为抗疫的无名英雄,但他们一定并不在意,一如他们在风雨中逆行的孤勇初心。

当李凯乐和胡建军继续开着他们的红色货车,奔驰在西北的广袤大地上。在4000公里外的安徽石台县山区,檀世旺已经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他是8个乡镇里唯一的京东快递员,2022年,是他在这里坚守的第七个年头。在每个工作日里,檀师傅每天配送将近400单,在8个乡镇的山林间穿梭行驶200公里。他的许多工作内容,有时与配送并不相干——为干活的老乡搭手,与独居老人聊天,甚至是送无人监护的老人去医院。

虽然这些工作不能带来额外收益,但檀世旺却并不放在心上,“有事找檀世旺”才是他更在意的东西。

相比守护家乡山林的檀世旺,川妹子唐杨君已经在浙江洞头工作了六年,她负责的营业部,实际上容纳了103个岛屿和259座岛礁,“百岛之乡”的美誉,对于物流行业却意味着格外的艰难,那些30-40度的山坡,连三轮车都无法通过,只能依靠步行。

在全营业部里,唐杨君可能是涉足洞头最广的人,在过去的六年里,无论是几十里外的高山,还是要坐船一个小时才能抵达的大门岛,每一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但比起这种辛苦,唐杨君更乐意谈论的是洞头的变化——京东物流的出现打破了这里的封闭状况,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降低了当地的物价水平。“刚建站的时候,一箱矿泉水可以卖八九十元,现在便宜多了。”

当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沐浴在暖阳里时,海拔近4000米的青海省兴海县,还是一番冬日景象,这里的藏族女快递员银措,要为全县八万人提供寄递服务。

护一栋楼,守一车货,捍一座城,穿一片林、踏一座山,伴一面海……在京东的故事里,我们见证了太多不平凡的守护,但这些不平凡,却又诞生于那些平凡小哥的平凡工作中。在关键时刻,在特殊地域,他们选择坚守职责,不负每一份热爱与信赖,尽力去守护够得到的人间烟火。

这种陪伴与守护不是无源之水,它来自于京东多年来对员工、对客户的重视,来自于它对仓库、网点、物流系统的供应链建设,来自于它持之以恒的资源倾斜,来自于它在危急时刻不惜力、不算账、不计成本的投入。当这些点滴汇聚,造就了京东在安稳岁月时的一路相伴,也使得它有能力在危急时刻加入到全社会抗疫的洪流中。

2022年,即将迎来又一个京东618,这是最特殊的一个618——有30多万京东快递小哥正坚守在全国各地,甚至疫区一线。如果京东要评选最美的618品牌代言人,显然属于这些快递小哥。

戈壁、荒漠、冰原、海岛、山林……中国的广阔幅员,造就了地貌变化万千,它们不同于襟江带海,舟车辏集的上海,也不同于人烟浩穰、工商鼎盛的北京,但一切京东红所至之处,有些东西总是相同的。

这些东西藏在人们的心里,但所有人都会感到它的力量。

那就是被守护。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