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说实话,这本《大秦帝国之崛起》我没有看过,不知它是怎么说的。按理我是没有资格回答的。但承蒙盛邀,又不能不回答,只好勉为其难,翻箱倒柜,还是搬出是史书对付着答吧。
白起(?—公元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楚平王之孙白公胜的后代。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担任秦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次年,秦国的丞相魏冉推荐白起为主将,出兵攻打韩、魏两国。白起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又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此战,白起一战成名,因功升任国尉。后因多次军功,白起升任大良造,武安君等职。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白起率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45万人,把赵国降卒40万全部坑杀,只留下240多名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史学家司马迁评价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白起是位不懂政治的军事家。不明白不战屈人之兵的道理,战争的目的,不是杀人,而是制服敌人。所以,史书说他“此为破赵之功小,伤秦之败大,然降之为害,祸大于剧战也”!战是死,降也是死,说不定死战还有活路。所以,赵韩以后与秦军作战,拼死抵抗,决不投降。这也是秦以后攻邯郸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却因秦相应侯范雎从中作梗而罢兵。原因是,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秦军再攻赵国邯郸,韩国和赵国非常害怕,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 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昭襄王答应了。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非常生气,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公元前257年秋,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久攻不下。白起病愈,秦王打算白起带兵攻取邯郸。白起对秦昭襄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为此,秦王很不高兴。当时,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对秦王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秦昭襄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亲自探望请求,仍称病不起。三个月后,秦军战败消息从邯郸传来,昭王更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增援。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今咸阳市任家咀),秦昭襄王在范雎的蛊惑下,派使者赐剑命白起自尽。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白起拿起剑,长叹一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说完自杀而死。我认为:白起之死,在于小心眼、耍性子,不能审时度势,关键之时用不上,又不听话。站在秦王角度,还留你干啥?我讲的,不知与《大秦帝国之崛起》一致不?请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