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之岁,序数重阳。秋高气和,金谷飘香……”10月23日,岁在重阳,以“重九承古启今 一元美自天成”为主题的茅台集团癸卯年(2023)茅台酒节在茅草台举行,传承悠远历史,缅怀先贤宗师,弘扬茅台传统文化;聚酿者之心,传酿酒之法,弘佳酿之志,扬茅台之名。
癸卯年(2023)茅台酒节现场
每年重阳节到来时,天气转凉,河水变清,茅台的制酒工人会把整年酿酒用的一半高粱以沸水润透,进行高温蒸煮、摊晾,之后加入大曲,堆积发酵,最后入窖发酵。这便是下沙的全部流程,它标志着茅台一年一度酿酒活动的开始。
丁雄军、王莉出席茅台酒节
那么,“下沙”为何一定要选在重阳呢?
重阳时节之于茅台的特殊意义
茅台酒的酿造遵循季节性生产方式,选择在重阳下沙,有两个原因。一是此时的河谷高粱正处于成熟时节,等到一个月后的第二次投料,山冈上的高粱则正好成熟。茅台酒使用的是当地种植的红缨子糯高粱,这种高粱颗粒小,皮厚而坚实,果实饱满,支链淀粉含量高。投料生产时,把高粱按一定比例破碎,在多轮次蒸煮、翻造过程中,高粱将逐步糊化。这样形成的酒体香气丰富、细腻协调、优雅醇厚。
选择在重阳下沙的第二个原因是,此时的赤水河由“赤”变“清”,水质是一年最好的时候,可以为茅台提供最好的酿酒用水。
赤水河畔
赤水河优良的水质、当地种植的红缨子糯高粱、赤水河谷千百年来形成的微生物种群、赤水河与周边地势共生而成的气候条件形成了茅台酒独特的酱香口感。
千百年来,茅台人遵循自然时令规律、采用复杂酿造工艺、耐心贮存数年时光,终于将小麦、高粱和水酿成一滴滴醇厚甘美的酒液,以匠心和诚意将佳酿呈现于广大消费者面前。
顺天时,躬人事,佳酿美自天成
顺天应时,遵循古法,端午制曲,重阳下沙,这是贵州茅台的工匠们对传统工艺的恪守,更是对贵州茅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除了在传统的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举办相应活动外,其严谨的酿造过程还与中华传统农耕文明中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
农耕文明是茅台美学之源,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大国,孕育了悠久而厚重的古代农耕文明和节气文化。白酒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产物,特别是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其生产酿造过程与农时安排、农事生产息息相关。小麦熟、高粱收,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顺天时、躬人事,矢志追求“天人共酿”,彰显的是一种中华农耕文明之美。
一年四时、二十四节气,一节气三候,一候一变化。千年来,茅台酒独特的酱香工艺体系早已嵌入到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当中。每一个工艺环节的时令选择,无不应对了大自然恩赐的节气和物候特征,形成了中国白酒珍贵独特的酱香风味,展现了二十四节气视野下茅台酒天时之美的美学特性。
何谓天时之美?五天为一候,一候始有变化,茅台制酒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一个又一个二十四节气,吸取天地之大美,方成世界第一品牌烈酒。
七轮次时节取酒,品鉴“天道”之美
仰以稽诸天时,俯以验之人事。
端午制曲、重阳下沙,黄金轮次酒,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入窖、高温取酒,千种微生物菌群在不同时节不同物候下美美共生。茅台酒七次取酒的时节时令选择,精确刻画了茅台酒酱香工艺体系与二十节气之间的高度应对关系。
第一轮次取酒:重阳下沙,历经4个月左右,次年立春左右取酒;第二轮次取酒:次年二月,大概在春分、清明之间;第三轮次取酒:四月开始三轮“大回酒”,又称黄金轮次酒,约在清明、谷雨之间到立夏结束;第四轮次取酒:四轮“大回酒”,取酒在立夏前后开始,芒种、夏至接近尾声;第五轮次取酒:从夏至开始至大暑左右结束;第六轮次取酒:约在大暑开烤,处暑左右结束;第七轮次取酒:在白露之前开始,秋分左右进入尾声。
茅台七轮次取酒对时令的选择,验证了茅台酒“天道”之美。这种美,存在于透明微黄的酒体之中,存在于九大香味之中。
就在今年,贵州茅台围绕“农耕文明”“生态文明”和“数字文明”,推出‘二十四节气’文化产品,而这也成为茅台深耕匠心、传播文化、追求创新的动人实践。
贵州茅台酒二十四节气夏系列文化产品
历经历史的沉淀与传承,如今的“茅台重阳祭酒节”早已不只是一个仪式。茅台人将这一传统文化习俗融入茅台元素,上升为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秉承“坚守工艺、崇本守道、继承创新”的初心,坚定不移走好以茅台美学为价值内涵的五线高质量发展道路。未来,茅台也必将依托“品质之美”,实现基业长青,迈向世界一流公司,成为世界一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