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五一劳动节小长假,马上就又要迎来另外一个重要的节日了,那就是立夏节气了。
可能很多年轻人如今对于24节气不太关注,一般也就了解立春、清明和冬至这些节气较多,而对于立夏这些节气就关注较少了。
但是对于农民来说,二十四节气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和农业劳动是息息相关的,即便是现在有些农民依然以24节气来安排农事劳动,并且有些还能预测天气和收成好坏。
而在5月6日就要迎来立夏节气了,它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并且还是“四时八节”之一,可见其重要性了。
在民间还有着“早立夏冷飕飕,晚立夏热死牛”的说法,这是什么意思?今年是“早立夏”还是“晚立夏”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立夏后还冷吗?是不是意味着夏天就到来了?
关于立夏,不少人都是这样理解的,认为立夏一到,夏季也就到来了。毕竟“立”就是开始的意思,因此立夏也就意味着春季结束了,而炎热的夏季到来了。
确实在古代的时候,是以“四立法”来划分四季的,他们认为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分别是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开始和到来。 并且古人为了更准确的表述时序特点,又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了“分”、“至”、“启”、“闭”四组。
其中“分”即春分和秋分,以前民间也称它们为“二分”;而“至”即夏至和冬至节气,也叫它们为“二至”;“启”则是指立春和立夏两个节气。至于“闭”自然就是立秋和立冬。另外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节气合称为“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地域辽阔,进入到立夏节气以后,也就少数地方进入到夏季了,比如在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到了立夏节气前后可能进入夏季,而其余大部分地区还处在春季, 尤其是越往北边入夏就越晚,在东北和西北的一些地区,这时候甚至才刚刚进入春季。
所以说立夏就代表夏季到了不准确,而且立夏节气到了未必就热了,在后面还有可能出现“倒春寒”的。
很明显这句农谚的意思也不复杂,它的意思是说如果是“早立夏”那么后面就还会比较冷,而如果是“晚立夏”的话,立夏后就会很热了,会非常的炎热。 至于“冷飕飕”和“热死牛”这都是夸张的说法。那这个“早立夏”和“晚立夏”如何分辨呢?
其实在民间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以立夏节气当天的早晚,如果是在上午立夏,即中午12点钟之前那就是“早立夏”,而在过了中午以后立夏,那就是“晚立夏”。
今年的立夏节气是在5月6日14点18分34秒,因此就是属于晚立夏,根据农谚来预测的话,那立夏以后很快就会热起来了,并且还是非常炎热的那种。
不过另外一种说法,则是看立夏节气在农历的早晚,一般立夏节气都是在农历的三月下旬和四月中旬之间。 如果在农历四月份以后才立夏,则是属于“晚立夏”,而在农历三月份就立夏了,则是“早立夏”。
而今年因为有一个闰二月,立夏节气也就提前到了农历的三月十七日。相比于往年都要早,因此这个就是“早立夏”了。如果是这种说法的话,那今年立夏以后不会马上就热起来了。
其实这种说法在农村流传更广,好些农村的老人也比较认可。就是因为如果立夏节气在农历的时间偏早,那么往往就会冷的时间长一些,换言之就是热的时间也要推迟一些。
比如今年就是如此,由于闰二月的原因,立夏的时间早一些了,就要比往年热得迟,好些作物的播种都给推迟了。
值得一提的是立夏节气中的“夏”并不是现在很多人所理解夏天的意思,它本来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