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同样在4号,华为开发布会的当天,还发生了一件“小事情”。
这一天,吉利正式收购了魅族,汽车狂人李书福和手机狂人黄章联手了。
收购之后,魅族依然作为独立品牌运营,但黄章不再担任魅族董事长,而是成为产品的战略顾问,可以这么说,魅族将会告别“黄章时代”进入“吉利时代”。
很多人都把这次交易比作是强强联手。
不过,我在想,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吉利收购魅族真的是一个好选择吗?
在今天华为、小米这些手机品牌都要进入汽车领域的时候,吉利为什么会反向造手机呢?
02
曾经的魅族,集多种光环于一身。
无论是被微软永久收藏的第一台国产智能手机M8,还是最早的互联网手机运营模式,老板黄章亲自下场跟用户交流使用体验,这都是当时其他国产手机品牌所望尘莫及的创新之举。
当然,这还得多亏了创始人黄章,通过把互联网思维带入到国内手机行业中,成功帮助魅族这家“小而美”的中小企业,实现了从MP3到智能手机的转型,并且站稳了脚跟。
曾经的魅族甚至喊出了“不做中国的苹果,要做世界的魅族”的狂妄口号,这句话确实吸引了不少魅族的忠实用户。
但可惜的是,一家企业的高度始终是由它的创始人所决定的。
魅族那叫“成也黄章,困也黄章”。
如果说当时魅族不愿意掏高通的专利授权费,选择性能还不稳定的联发科伤害了用户体验,是时也命也的话。
那从2003年到2014年,黄章本人100%控股魅族,极度排斥投资,也不用股权激励来招揽人才,只相信自家人,这就属于创始人的领导风格问题了。
雷军在创立小米之前,对魅族非常看好,也想投资,认为魅族会成为中国前三的手机品牌,雷军还亲自去劝黄章以5%的股权引进谷歌中国的技术大牛林斌,但这一切都被黄章拒绝了。
结果后来大家都知道了,雷军自己带着林斌创立了小米。
魅族虽然是最早做互联网手机品牌的企业,但骨子里却是家族式的封闭管理,这直接导致魅族的技术人员被其他公司大量挖走,也留不住人才,魅族的销量也急转直下。
在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的前10里,已经看不到魅族的身影。
我们查了多方数据,勉强得出一个结论,魅族的市场份额可能连可怜的0.1%都不到。
曾经意气风发,要做“ 中国乔布斯”的黄章,在2019年接受珠海国资委“雪中送炭”的投资后,在论坛里说了一句:
“如果可以选择,我不想做大股东,太累。”
黄章的这句“太累”,我想是对辉煌过去的一声叹息,对残酷当下的无能为力。
之所以花这么多篇幅讲魅族,一方面是总结魅族的困境给今天企业的警示。
打个比喻,如果企业是一个人的身体,“身子”是企业规模,“脑子”是领导者的战略决策,“脚”是执行层。
你能保证在未来,企业的“脑子”能跟得上越来越膨胀的“身子”,并且不被“脚”所绊倒吗?
我想不管哪个企业家,都需要避免走入这种“企业就非得是老板亲力亲为,大事小事权力一把抓”的固有思维。
我们去换个角度来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家顶尖的企业,绝不是靠一个人就能撑起来的。
另一方面,就是我认为,魅族几乎很难有机会再回到手机市场的前列了,更别谈什么高端市场了。
从商业的眼光去分析,今天的手机市场已经成为竞争最激烈,内卷最严重的红海市场,很难有技术的跃迁,用户换机的周期也越来越长。
何况论技术有苹果、华为;论营销有小米、OV,几乎每个环节都有强中手,魅族还有什么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呢?
而且,今天不管是手机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在紧密布局新能源汽车,怎么吉利本身就是做汽车的,还要想着反其道而行之呢?
在我看来,吉利收购魅族,花个100亿要冲击手机高端市场,这是一个幌子罢了。
吉利压根不会做什么手机,收购魅族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
借用魅族在手机行业的积累,完善吉利“车联网”的布局。
03
在今年亚布力论坛上,王传福说新能源车到年底,市场渗透率会达到35%,也就是进入高速增长的爆发期。
在这个阶段,市场格局将会逐渐显现,龙头企业会脱颖而出,并且长期占据优势地位。
对所有的新能源车企来说, 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自动化 ,也就是拥有3电技术,造的出车来。
这一点,大部分车企都已经具备了,互相之间也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决胜点就在于满足用户对于汽车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给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
所以,新能源的下半场争夺的核心在于智能化。
什么是智能化?
我们昨天单仁行所讲到的华为发布会,华为花了大量篇幅介绍的鸿蒙车机系统,就是典型的智能化代表。
因为车机系统的存在,汽车拥有了更多智能的交互体验,汽车不再是交通工具,而是一个智能终端,与手机、手表、家居这些终端互联互通,形成一个全场景互联的数字化生活方式。
在不同场景下,汽车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是一个融合了更多生活方式的“第三空间”。
这恰巧就是吉利的短板,隔壁比亚迪都停产燃油车了,而吉利目前卖得最多的还是燃油车。
有的新能源车也被戏称是“滴滴专用车”,自己的车机系统zeekr,天天被大家调侃是车机部门在给机械部门磕头。
而魅族虽然手机卖的不好,但它依然在人机交互界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魅族的Flyme,就被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国产手机系统,
所以,吉利今天收购魅族并不是真的奔着造手机去的,而更类似于收购沃尔沃。
与其在今天竞争日益激烈,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自己从头研发,那还不如通过资本运作,拿到现成的技术和品牌。
这其中的深层逻辑就在于, 一个良好的手机系统,可以带来车机系统更好的发展,而车机系统更好的发展,就能够推进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帮助企业确立竞争优势。
这是吉利想要通过魅族,拿到打开未来智能世界的一张入场券。
04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分享。
魅族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商业案例,它代表了很多中小企业家只会打天下,不会守天下的特征。
我们说企业是一家商业化的组织,那就不是一个人的生意,而是一群人合伙、合作去做生意。
黄章固然有他坚持和出色的地方,但时代不断前进,过去的经验很难准确判定未来的趋势,一个人也很难一直支撑一家企业的持续发展。
只有当一群顶尖的人才围绕着企业,帮企业出谋划策,那这家企业才能有机会成为顶尖。
所以,企业的创始人不光要是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更要成为一名有格局的领导者。
而吉利收购魅族,包括华为在造车上的趋势,都表明了一点:
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科技相互探索,产业跨界融合的时代,未来必定是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
过去传统的单向思维已经不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我们的企业必须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自我超越的能力,不断向外探索,保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