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太阳系内,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而根据目前的天文学分类,直径18万光年的银河系属于棒旋星系。
顾名思义,就是银心区域存在一个棒状结构,具体来说是由球状星团和游荡黑洞组成的引力集合体,它的中心是一颗440万倍太阳质量的超级黑洞人马座A*,同时这颗黑洞也是银河系内的引力定盘星。
有多达1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在围绕着这颗超级黑洞公转,银河系作为棒旋星系的基本结构,也全靠这颗黑洞的引力维持。
但银河系的真实质量是多少呢?
常言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天文学家一直以来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因为银河系的质量不单单由恒星组成,还有数量未知的黑洞,以及分布于银河系附近的暗能量,这三个主要因素加在一起才是银河系真正的质量。
欧洲航空航天局的盖亚卫星,曾经绘制出了地球周围17亿颗恒星的运动轨迹,并且通过分析这些恒星的状态,大体绘制出了一张银河系的基本地图,在这张地图里,引力成了计算银河系质量的重要参数,因为所有恒星运动速度的快慢,都是受到引力影响的。
除了肉眼可见的恒星,和射电望远镜能探测到的黑洞外,暗物质探测卫星也根据银河系外侧恒星的运动速度,确定了银河系附近的暗物质质量,当恒星和黑洞以及暗物质,这三种质量加在一起后,银河系的质量下限为1万亿个太阳质量,上限为1.2万亿个太阳质量。
但不是所有天文学家都信这个数据
因为除了恒星和黑洞以及暗物质外,银河系还有千百倍于恒星数量的行星和卫星,比如我们的地球和月球。
虽然行星和卫星们,在恒星系内的质量占比往往还不到1%,(比如太阳质量就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剩下的0.14%才是所有行星和卫星的质量),但考虑到银河系内的行星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它们的质量是不该被忽视的。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天文学界目前发现的系外行星只有数千颗,而且还都是几百光年到几千光年范围内的系外行星,当下的天文观测水平,根本不足以大批量发现并标记系外行星,而且最重要的是,太阳系所在的猎户座旋臂属于银河系郊区,尘埃带挡住了天文学家们的视线,让我们无法直接看到银河系中心区域的景象。
现在只有系外行星刚好从恒星表面经过,恒星亮度发生显著变化的时候,才有机会被天文学家们发现,而且发现也仅限于数据上的发现,并不能真正看到这颗几十光年或者几百光年外的星球,因为目前最强大的哈勃望远镜,拍到的恒星也只是一颗没有细节的亮点而已。
如果把恒星比做蚊子的话,系外行星就只有蚊子腿上的细菌那么大,所以别说哈勃望远镜了,就是即将升空的韦伯望远镜也拍不到。
总体来看
也许真的只有等到未来人类发明出近光速飞船,或者虫洞技术,能够瞬间抵达数百万光年之外直视银河系的时候,人类才有可能根据真实的银河系图像,测绘出真实的银河系地图,进而获得真实的银河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