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个好家长,这是个伪问题,说句家长不爱听的话,人家做的好的不用听,做不好的听了没用,这就是生活悖论。
看看周围做好家长的人,特点很鲜明,即人家一定是个好父母、好子女、好朋友、好同事,这意味着人家首先做好了人。
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做好自己这个人,没有可操作性,为此可从关系入手,一个与别人处好关系的人,做人就不会太差。因此,把关系良好作为做好人的衡量标准。
关系涉及两个方面,如手心手背,一体两面,同时存在。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假如两个人出现冲突、矛盾、争论,或者两个人互相看不惯,为了处理好关系,就需要有一方先让步,那么到底谁先让步、谁先改变呢?
这里有两个原则,“谁痛苦谁改变,谁强大谁改变”。一般来说,家长要先变,因为家长会看不惯孩子,家长心理应该强大,还因为面对家长讲座。
自己变,带动关系变,最后别人变!关系变了,孩子就变了!自己变了,世界就会变化!
事实上,家庭问题咨询实践有这几种模式,医学模式治孩子,社会责任模式治家长,家庭系统理论治关系,心理发展观承认有问题才正常,等待时间变化。
我们要有全面观,还要有重点观,即从关系入手做好家庭教育。提醒一下,家长先要变,不是改变三观,是改变亲子关系互动模式。
我们看看亲子关系互动不同,呈现出来的三种家庭教育模式。
一是专制型。严厉为主,缺少温情,“棍棒底下出孝子”,成为霸道家长。有狼妈虎爸成功例子,也有很多悲剧例子,如孩子自小挨打受骂,长大没有感情,甚至不结婚。
二是溺爱型。坚信“再苦不能苦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最好的都给了孩子,一切听孩子的,唯恐伤了孩子自尊心,追着孩子喂饭到初中,结果长大成了巨婴,啃老族。
三是权威型。立足为了孩子健康发展,着眼于未来独立自主。家长教育孩子目的,不是为了孩子多么优秀,而是为了避免孩子出现最差情形,因此说糟糕孩子的出现,必然是家庭教育失败的产品。
用善良和智慧进行解读,前两种是“善良没有智慧,生活又苦又累”,后一种是“善良又有智慧,生活有滋有味”。
看看权威型家长有何表现。
一是奖惩为原则。孩子迟到了,作业偷懒了,孩子玩游戏,领着孩子看望老人。
二是兜底为底色。孩子玩耍破坏了东西,家长要承担处理责任,不怪罪孩子。孩子搞砸了事情,家长来处理。
三是示弱为目的。世博园示弱让孩子当导游,进孩子房间敲门,遇事征求孩子看法,放手孩子与同学外出。
小结,专制型家长善于攻击打击,是疯子,溺爱型家长善于软弱服从,是傻子,只有权威性家长是恩威并施,智慧多谋,骗着孩子积极成长,可谓是特殊性质的骗子。
处理好关系问题,核心在于如何处理情绪。
情绪是自我核心,情绪看似来自事情,但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看法引发,为此寻找自动思维过程,提前予以认识别,理性应对。按照全过程模式处理。
一是事前沟通三流程。事前管理就是做好沟通,即“表达感受,呈现事实,尊重选择”。如买手机,冬天吃冰激凌,不参加比赛,假期玩游戏时间,做作业时间,早恋苗头。
二是事中判断三状态。事中处理情绪,遵循“判断三状态”,先判断对方心理状态水平,然后再合理应对。判断原则通过诉求表达方式看心态,行为表达诉求不正常,情绪化表达诉求不健康,言语表达诉求健康。不正常的顺着说或者不说,不健康心理方式说,健康用道理说。例如,告老师,世博园,闭门不出,扔垃圾,被否定,高考生不上学。
三是事后帮助三句话。事情发生后,木已成舟,是过去式,如何有利于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而这首先就处理情绪,多问几句“需要我帮什么”“你想怎么做”“你还有什么好办法”。比如,丢车子,踩车顶,赶小羊,错题处理,说谎,比赛失利,内向美术生。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等腰三角形最稳定,也就是父母关系靠近,等距离对待孩子,出现问题不去抱怨,把问题作一般化处理,作为改进目标来应对,保持家庭关系和谐,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关系到位了,才会把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