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苏州寒山寺古意·建筑与文物卷:苏州行记五

时间:2022-04-19 15:36:02 热闻 我要投稿

苏州寒山寺,地处在阊门外七里许之枫桥镇,坐落在大运河畔的枫桥与江村桥之间。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因寺址近枫桥,亦称枫桥寺。唐贞观间(627——650),高僧寒山,拾得自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从此后人慕其名,遂改称寒山寺,直至今天。

寺庙殿宇轩敞,布局严谨,院内青松挺拔,花径幽深,钟声激越,梵音绕梁,极为庄重肃穆。历史上的寒山寺,迭遭火灾,屡经兴废。除诗碑外,无复留存。现存的殿宇,是清末光绪、宣统年间(l866——l91l)重建的。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院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文物则以碑刻、古钟闻名于世。寺外河流映带,石桥高耸,寺内曲槛回廊,绿树黄墙,颇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意境。

本篇以七章的篇幅,记录寒山寺仿古建筑群,古钟,古井,石雕,经幢,仿唐古塔等。

第一章:寒山寺建筑群

第二章:寒山寺古钟

资料说,张继诗咏的“唐钟”,早已散失。但是,唐钟绝响明钟继。明代嘉靖年间重铸了一口巨钟,并建造钟楼。其时,江南才子唐寅(唐伯虎)就为重铸铜钟出过力,曾为此作《姑苏寒山寺化钟疏》,其有诗云:‘姑苏城外古禅房,拟铸铜钟告四方。试看脱胎成器后,一声敲下满天霜。”后来,明钟又不知去向。至于去向,众说纷纭,而康有为则认为早已东渡日本,因有诗云:“钟声己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去不空空。”

1875至l909年(清光绪年间)重建寒山寺时,仿照明代旧钟式样,又铸一口钟,并重建钟楼储存。现在寺中的清代的钟楼,为两层六角形,造形精巧,独具风姿。楼内大钟,高约2米,须3人才能合抱,钟声依旧雄浑激越。虽非唐代旧物,然则轻轻一敲,钟声洪亮,悠悠扬扬,经久不息,真至有所谓古刹钟声回荡幽远,余音绕梁,鸣响长达120秒之久。

明治三十八年(公元一九○五年),日本僧人山田摹铸唐代青铜乳头钟送归,至令仍悬于大雄宝殿右侧,并镌有钟铭和山田寒山的绝句:“姑苏非异域,有路传钟声。勿说盛衰迹,法灯灭又明。”记述其缘由。

张继的“夜半钟声”,回响千载。前几年,日本僧众访华,在上海玉佛寺小憩时,曾询问寺中的方丈:“佛事中向来规定暮鼓晨钟,为何中国寺院夜晚也敲钟?”方丈莞尔一笑,拿出寒山寺中张继《枫桥夜泊》诗的碑刻拓片,虽不言语,日本僧人却已顿开茅塞。

此次寒山寺行中,我将古钟逐一拍照如下:

第三章:和合泉(井)

此井位于苏州城西寒山寺门口。唐贞观年间寒山和拾得曾住持「寒山寺」。清朝雍正年间,寒山、拾得被追封为“和合二圣”,“和合泉”亦因此而名。

第四章:唐代释迦牟尼佛说法图(石雕)

此石碑高2.3米、宽0.7米,厚20厘米,重达0.7吨,为晚唐时期汉白玉碑刻。该碑正背面及两侧,雕刻着翔实精美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原碑座落地不清楚,2003年12月12日落成于寒山寺大雄宝殿两侧。

第五章:宋代石幢

本贴仅选三图,待录入《中华古塔通览》时详说:

第六章:三千罗汉   寒山寺有罗汉堂,其中供奉着三千罗汉,均为樟木雕。为示对佛堂之敬重,仅拍一图以存之。

第七章:普明宝塔

普明塔为现代仿古(仿唐)佛塔。有关情况在《中华古塔通览》附录中详说:。此次拍普明宝塔图片近二十张,本贴选用五张,其中一张为工人正在修缮寒山寺建筑。塔院新建成的普明塔院位于藏经楼后方, 占地约3000千方米,平面呈回字形。普明宝塔耸立于院中央花岗岩平台之上,中心对人雄宝殿东西的中轴线。院内建筑造型古雅,斗拱粗硕,吻兽雄状,出檐深远,具浓郁的唐代建筑风格。进塔院钉门厅,厅中立汉白玉石横碑—座。正面刻“普明塔院”四个金光大宁(性空书),背面为《寒山寺重建普明宝塔暨塔院碑记》。撰文是雷应行教授,碑记完整地记述了普明宝塔的历史、兴衰、重建。骈散相间,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