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的餐厅多浮华,或堆砌食材,或卖弄摆盘,难得有这么一间,不追求外在,而精于内功,更有心复古,新开在上海商城,名叫景煊。
店里中午做平价的点心,晚市是传统的粤菜,但其实里面藏着很深的心思,好几道几近消逝的古法菜,都能在这里找到。
先浅尝两道点心:菜单上不起眼的素粉粿,馅儿里加了松子,又蘸藤椒酱,吃起来更加香口,吃的时候没注意,回看照片才发现,粿皮做得晶莹剔透,封边的褶子细致又漂亮。
牛肉饼看起来平淡无奇,试过便知神奇——复刻了香港九龙城老字号清真馆子的招牌,厨房现做现烤,吃的时候千万要当心烫,先咬开一个小口,稍微吹凉了再吃,滑嫩的牛肉伴着喷香的京葱,瞬间爆汁!
酱卤大管花胶冻,在鱿鱼里塞进碎肉和花胶,传统的酱卤比潮汕卤水少几分香料味道,更多温和醇香……忽然注意到,店里的装盘十分简朴,没有耀眼的餐具和多余的花草,单用素雅的白餐盘衬托,令食客的关注点全落在菜品本身。
跟着的几道古法菜,因为工序繁琐复杂,市面上已经少有人做了,我也只是在书上读到过或在香港的老店吃过,没想到今日得以重现光彩。
鸡子戈渣,取鸡睾丸蒸熟揉烂,调和鸡蛋、玉米粉和足料的上汤,将绵滑汁液慢慢推煮成浓浆,冷却成糕状后裹浆油炸,火候控制精微,外壳轻薄酥脆,咬开来幼滑好似软玉,一口凝固的鲜液,还没回过神来,已经溶在口中,恍若金光闪过。
金钱蟹盒,重点不在蟹,而在于盒,猪肥膘用糖腌,得来晶莹的冰肉,薄薄两片如云吞皮一般夹起蟹肉,炸的时候特别用高油温将内在的油脂逼出,做成一枚金黄饱满的蟹盒,分明是肥肉,但不觉油腻,口感松化,伴着蟹鲜,一派古意。
鲍汁虾籽柚皮,又是一道费时费力的老菜,传统用沙田柚,这里选泰国的黄金柚,取厚皮中海绵状的内层,先漂洗、再油炸、随后用高汤焖,让原本无味的柚皮吸饱浓汁,上桌前扣上鲍汁和虾籽,香气已然扑鼻,柚皮更出神入化,鲜美软润且不水,隐约残留一丝清香……多年前我在上环的桃花源吃到过这道,今日的更显浓美。
鹧鸪无米粥,真的是一粒米都不放——鹧鸪在广东人眼中是滋补的小鸟,拆骨取肉蓉,与山药煮成糊状的羹,据说以前是专门拿来给小朋友补身体的,这里又加了官燕,我也感觉被治愈。
端午时节恰是荔枝成熟的季节,荔枝树下破土的鸡枞叫荔枝菌,被称为岭南的菌王,一份油盐蒸荔枝菌,赋予淡淡荷香而不破坏菌子的本味,菌丝柔、滋味鲜,细细品,好像真的有荔枝般的清甜。
堂灼响螺扒,做得好体面,来自南澳的响螺,大概一斤多的样子,特别选到了文螺,壳圆润而无角,肉身更厚。
取螺肉最精华的部分,在鸡汤里汆熟,更令滚烫的鸡油锁住水分,吃起来鲜甜、脆嫩又厚韧,配的一朵虾酱也好,竟然不臭,反倒甜香。
“那螺头、螺尾去了哪里?”“烧春菜煲咯!”“哎呀好想吃……”
蒸老鼠斑自然不会出错,除了陈皮咸肉,还特别选到了广东的红头葱,一点不辛辣,甘甜又柔软。
挂炉脆皮烧鹅是店里的招牌,做成三食、环环相扣,服务员先呈上刚刚出炉的整只烧鹅,皮色好靓!我上一次看到这么精神的黑鬃鹅,还是在香港大班楼。
先吃鹅皮,包现烙的全麦饼,形似片皮鸭,但不像烤鸭皮那般空心发泡,薄脆一层鹅皮,伴京葱和黄瓜条,加了玫瑰的甜面酱,花香令鹅香更加迷人。
再是传统的腊味炒鹅松,鹅肉跟松子、马蹄和韭黄炒在一起,细粒缤纷,鹅韵悠悠。
包鹅松的生菜叶也毫不马虎,脆嫩水分足,佩服店里把这些细节都做到位了。
鹅腿斩件上桌,皮下几乎没有脂肪,一般烧鹅易肥,不肥则老,这里的则不老不柴,鹅味浓醇,难得。
最后来一份烧鹅濑粉,连粉都是厨房鲜制的,洁白半透明的圆粉分外滑爽,落胃。
山苏是我好喜欢的蔬菜,滑溜的阔叶蕨类,一般清炒就很清新,这里多加了鲜浓的豆豉,衬得绿蔬更加雅致。
茉莉柠香马蹄沙当餐后糖水,已然好熨帖,更惊喜一道怀旧的甜点,吃得好快乐。
旧时茶楼里经典的沙翁,用鸡蛋、面粉和猪油制成,面团慢火油炸,还要不停翻动,得来浑圆的蛋球,撒上砂糖犹如白发老翁,由此得名,淋上焦糖趁热吃,表面一层薄酥,内里松软绵密,蛋味无比香浓……这道甜点做起来麻烦又卖不贵,已经很少有店家肯做了,难得这里还在坚持。
复古粤菜之于景煊,并非招揽生意的噱头,而是厨房默默下的功夫,在急功近利的当下,尤为难能可贵,我愿沉下心来欣赏,并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