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科班出身的李少春,长期活跃在京津沪,允文允武,长靠、短打、猴戏兼擅,取得如此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他扮相清秀,嗓音宽厚,唱腔清纯,身段优美,武功出众,是不可多得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不敢“评价李少春先生的艺术人生”,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1:金钱和汗水堆出来的
出身梨园世家的李少春幼年学艺,所聘者俱都身怀绝技。据传其父小达子为子延师甚是下本,每每摆整桌的大洋作为教师薪酬,应聘者自是倾囊相授。名师传授督责严苛,李少春自己也是十分刻苦,每日学、练十几个小时,不辍寒暑,在八位名家一对一的教导下,练就一身过硬本领。
2:拜师余叔岩周信芳
1938年,已是头路演员的李少春拜师余叔岩,得其真传,很好的继承了余派清新脱俗、深沉凝重的艺术特色,清健的风骨,儒雅的气质,表演艺术得到质的飞跃。1961年与李和曾同拜周信芳为师。
3:艺宗余杨有创新
李先生对余派老生和杨派武生的艺术精髓掌握的非常深入、透彻,并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两大艺术流派在他的代表剧目《野猪林》中得到完美结合。亲自设计唱、念、做、打诸多艺术细节,使得该剧在京剧舞台上大放异彩,久演不衰。
4:创编新戏
李先生不仅新创了《文天祥》、《虎符救赵》、《响马转》、《满江红》、等传统戏,而且积极排演现代京剧。无论是《白毛女》中的杨白劳,还是《红灯记》里的李玉和,成功的运用传统京剧表演技巧塑造出现代英雄人物,使这些优秀之作发出了耀眼的光辉。
(李少春先生《红灯记》剧照)
5:文武全才
李少春先生艺术人生最大的标签就是“文武全才”,不论是唱功老生的《坐宫》、《将相和》,还是靠把老生的《战太平》,长靠武生的《八大锤》、短打的《三岔口》,《安天会》的猴戏,包括家传的《打金砖》,翻扑跌摔,李先生演来无不精彩异常。似乎京剧史上能如此技艺全面的只有李少春一人,“李神仙”绝非浪得虚名。
(李少春先生《闹天宫》剧照)
6:当年文武双出乃是被迫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当年的《两将军》、《击鼓骂曹》文武双出,其实这样的戏码安排并非出自李少春本意,盖因1937年时,他不过是暂露头角,想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挂头牌献演,院方担心他的名头不够拒绝接纳,后经调停担保,许以首场“文武双出”的卖点吸引观众,院方才勉强同意接团。在此之前,李氏父子天津演出多在南市大舞台献艺。
7:全才是把双刃剑
李少春先生确是奇才,能戏甚多。世有“李派”之说,但并没有如“马谭杨奚”般获得公认,很大原因就是他的艺术“博、好”但并无能“吃遍天”的“一招鲜”。虽为余叔岩亲传弟子,对余派的继承似不如孟小冬,对余派的发展似不如杨宝森。与同时代演员相比:长靠逊于高盛麟,猴戏不如李万春,短打有张云溪与之分庭抗礼,即使得余叔岩真传的《战太平》依旧演不过谭家,一举成名的《击鼓骂曹》也是杨派唱法更上乘,《将相和》也是谭、裘版更流行,《响马转》也唱不过“周一出”的《打登州》。只有《野猪林》、《打金砖》最能代表“李派”艺术。
扮演被逼而死的杨白劳正应其工,扮演慷慨就义的李玉和似乎缺乏一些刚劲。即使《野猪林》“满怀激愤问苍天”,听起来依旧是少激愤多哀怨。李少春先生的演唱缺乏余派的刚烈峭拔,略显绵柔了。
总体来讲:“全科”而不“偏科”的李少春先生很有可能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今后很难再有如此奇才了。
明扬51,个人浅见,欢迎指正,期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