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存储底座?

时间:2022-10-13 13:05:03 热闻 我要投稿

某银行推出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向数字化转型。然而,存储成为制约瓶颈:原有存储系统容量有限,无法有效处理和充分利用数据资源;烟囱式的基础设施导致存储利用率低于40%,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数据吞吐量……

某制造企业遇到了类似挑战,伴随公司BI(商业智能)系统的发展,存储系统的问题日益凸显:数据处理和报告分析等系统的高延迟和性能问题突出,尤其是业务高峰期间,系统响应延长,甚至宕机频频发生。

数据,被称为数字化时代的“石油”,然而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很多企业们发现,作为数字化转型重要底座的存储无法跟上步伐。

问题来了: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面临哪些痛点?它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存储底座?

存储走到变革的十字路口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亚太站上,华为数据存储产品线总裁周跃峰将存储产业正在经历的变化总结为“四个化”:数据应用多样化、数据存取实时化、数据保护全面化、数据节能常态化。

趋势的另一面是痛点,换句话说,如果企业的存储基础设施无法跟上趋势,那就成为制约数字化转型的痛点。

例如,银行为了支撑每天庞大的线上交易规模、大数据分析等新型应用,不仅需要更高性能的设备来处理海量数据以及文件,而且还需要保证数据安全、降低数据存储的能耗。这时候,单用增加传统设备数量的方式无法应对数据应用多样化的问题。

同样,在数字化时代,企业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以作为业务决策的关键支撑手段,这时候数据存取延迟就成为制约瓶颈,无法实现敏捷创新。

安全也是存储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拿勒索事件为例,知名投资咨询公司Cybersecurity Ventures报告显示,2021年,每11秒就有一个组织遭到勒索软件攻击,预计到2031年,每2秒就会有一起攻击发生。根据诺斯罗普·格鲁曼纵深防御模型,面对勒索软件攻击,共有5层防线:传统的安全防御体系通常覆盖网络边界安全防护、网络安全防护、主机安全防护、应用安全防护这四层,而第五层的数据安全防护则长期处于缺位状态。作为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存储的安全就变得至关重要。

在全球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数据存储的节能降碳也在成为大势所趋。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每年将产生1YB的数据,比2020年增长23倍,目前存储1TB数据每年消耗300千瓦时,到2030年,存储领域节能的形势非常严峻。站在企业角度,降低能耗也是降低成本,据统计,数据存储用电约占数据中心设备能耗的25%。

具体到存储的不同场景,当数字化进入深水区,也有很多痛点。如在存储运维管理场景,用人工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在容器存储场景,传统部署应用+服务器一体化架构的方式,存在小文件性能差、数据无法跨节点共享等痛点。

存储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唯有变革,才能解决这些痛点。

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存储底座?

变革是共识,如何变革才是关键。

本文开头提到的银行,就通过对存储基础设施进行变革,为数字化转型构筑起坚实可靠的存储底座。通过部署华为OceanStor Dorado全闪存解决方案,该银行显著提升了数据共享平台的性能。而华为OceanStor Dorado全闪存的远程复制功能并用SAN+NAS一体化存储系统,满足了文件共享和备份需求,全面保护所有业务数据,同时该方案的弹性业务扩展,让备份服务时间从2天缩短到仅仅6小时。而且,华为DME的使用,实现存储利用率从40%提升到70%,系统智能故障诊断能力的效率提升到90%。

可靠的存储底座需要两手抓,一手抓技术创新,一手抓客户场景,唯有这样才能让存储成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底座。

以数据分析场景中要求极高的基因测序为例,当前最先进的基因测序仪每天每台产生的测序数据高达6TB,加上生物信息分析过程中还会产生原始数据量5倍的中间文件及结果,因此每年需要数十PB的有效存储空间,而如此庞大的基因数据的分析,更是对存储设备IO带宽提出了挑战。

这时候,就需要存储在软件架构、硬件架构和解决方案上进行创新,用“确定性”的数据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应对YB数据时代下“不确定性”的业务需求。30X人类WGS胚系变异分析,就是在华为OceanStor Pacific分布式存储的助力下,以多样算力、高性能分布式架构、多协议互通三大创新,从以前的24小时缩短到7分钟。

同样,在数据保护场景,可靠的存储底座需要对容灾、备份、防勒索有全方位的数据保护;在容器存储场景,需要实现容器应用和存储解耦,应用和存储按需扩展;在多云场景,需要将专业存储部署到公有云平台,帮助企业实现数据的跨云平滑演进等等。

在演讲中,周跃峰讲述了华为数据存储“为场景找技术”、释放企业数据生产力的实例。在笔者看来,这也展现出可靠存储底座的完整图景:不仅要有高性能、高可靠性,低碳节能,更要担当起数据安全最后一道防线的重任。而且,存储需要实现自动化管理,从人工运维升级到智能运维。

这就是可靠存储底座的模样。

后记:为什么是华为?

实际上,周跃峰所讲述的六大场景,仅仅是存储变革的冰山一角。

在存储领域掀起场景革命的,为什么是华为?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华为的技术创新基因,以及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重投入。据了解,华为OceanStor存储在全球拥有12个研发中心、4000+研发人员、3000+专利,产品已经在全球150多个国家服务于18000+客户。之所以能很好解决不同场景的痛点,技术创新是基础。

在今年的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存储就阐述了四大创新方向:全场景闪存化、新兴业务驱动、面向数据中心的产品组合创新、绿色低碳。可以看到,这四大创新方向,精准地切中了本文开头提到的“四个化”的趋势(痛点),用技术的方式找到解决之道。

例如,为了解决大数据、AI等新兴业务数据存储在多样化负载、数据融合分析、跨域数据服务的挑战,华为OceanStor Pacific通过全均衡系统设计,实现了大小IO自适应数据流、融合非结构化数据索引等技术架构的突破,一套存储就能支撑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分析、AI计算的混合负载,大幅提升数据分析效率。而通过使用下一代大数据存算分离架构,率先在存储上支持湖仓融合的新兴数据格式,基于一份数据支持数据湖、数据仓库同时访问,以极致的总成本实现大数据分析从T+1到T+0的实时化。

另一方面,是因为华为刻在骨子里的“以客户为中心”理念,所以能深刻洞察到客户在不同场景下的痛点,用技术创新去解决。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印尼一家制造商借助华为全闪存提升决策分析效率的案例中,实现业务平稳运行的实践。在这个案例中,该公司不仅获得了显著提升的性能,实现零宕机,更是重用了旧的设备和应用程序,将新的系统与旧的IT系统实现了集成,从而降低了总体拥有成本,“立而不破”。

正是有了存储领域的变革,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破局众多场景所遇到的存储痛点,突破数据存储的边界、突破数据保护的边界、突破数据管理的边界、突破产业合作的边界、突破绿色节能的边界,以可靠的存储底座,支撑起数字化转型奔向未来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