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光环的清华校企,为何走到了这个地步?
1
赵伟国被查,紫光集团迎来巨变
千亿紫光再次来到了聚光灯下。
根据财新网的最新消息, 7月上旬,赵伟国已经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目前处于与外界失联的状态。
赵伟国被带走,肯定不是去喝茶这么简单。这位紫光集团的原董事长,执掌紫光达12年之久,有没有做过一些错事甚至是违法的事?
这个问题,得等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目前唯一可以确定的是, 紫光系内部,属于赵伟国的时代,正式画上了句号。
半个月前,紫光集团及下属公司发布公告称,已于当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原股东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健坤投资集团全部退出——
公司100%股权已登记至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名下。
我翻了下工商资料,北京智广芯控股成立于2021年11月。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背景深厚。这家企业背后站着十来个产业投资公司,穿透到尽头好几个都是国资。
▲资料来源天眼查
紫光集团宣布股权变更的同一天,人事也发生了变更,智路资本实控人李滨被选举为董事长兼总经理,接替的正是赵伟国。
资料显示,李滨同样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中芯国际高管、半导体射频器件企业埃赋隆半导体的董事长等职位。拿下紫光集团后,李滨所在的智路资本已经成为国内半导体行业龙头,有望与中芯、韦尔股份形成“三巨头”并列的局面。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紫光集团这个深陷债务危机的烂摊子,终于看到了新生的曙光。
代价就是,股权交割,管理层换血,赵伟国彻底被踢出局。
2
紫光系渡劫
紫光集团的这轮危机,可以追溯到2021年7月9日。
那天,紫光集团收到北京一中院送达的通知,债权人徽商银行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由申请对紫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
这事在当时引起了震动。谁也想不到,中国最知名的校企之一,竟然走到了被申请破产重整的地步?
实际上,早在2020年10月29日,紫光集团的窘况就已经显露。那时它决定不行使“15紫光PPN006”永续债的赎回权,数个到期债务实质违约接踵而来。
连续的债务违约背后,是紫光集团日益高企的负债。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和2020年6月末,公司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2.09%、73.42%、73.46%和68.41%。
除此之外,截至2020年6月,紫光集团总负债规模达到2029.38亿元,相比2012年底的46.47亿元暴涨了——
近44倍。
在这2000多亿元的债务中,仅短期借款和一年以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就达794.28亿元,而且有息债务规模占总体债务规模超过70%,占比较大。
庞大的债务压力之下,2020年中报还显示,紫光集团的净利润为-45.44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3.01%。
在这样的情况下,2021年7月16日,北京一中院依法裁定紫光集团进入司法重整。5个月后,紫光国微带来了结果——
管理人确定北京智路资产管理、北京建广资产管理等组成的联合体,成为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战略投资者,出资超过90亿美元(合人民币600亿元)接盘紫光集团。
从法院裁定紫光集团进入司法重整开始,到如今股权变更完成,用时刚好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插曲。
2021年12月,在北京智路资产管理、北京建广资产管理等联合体成为紫光集团的战略投资者之后,赵伟国对重整方案提出质疑,并称紫光集团重整引进战投事宜——
涉嫌734.19亿国有资产流失。
对这个说法,紫光集团发布管理人的声明——
“健坤集团和赵伟国散布不实信息,企图干扰并影响紫光集团司法重整工作进程。”
回过头来看,也许正是这场论战,给赵伟国如今的处境埋下了伏笔。
3
赵伟国的资本魔术
紫光集团有过一段狂奔的时光。
2009年,因为经济效益不佳,紫光集团的资产规模仅有13亿元。但到了2019年底,紫光集团总资产已经来到近3000亿元。10年时间,资产规模是原来的——
230倍。
从默默无闻到近3000亿总资产,紫光的成就离不开赵伟国。
生于新疆沙湾县的赵伟国,自幼家境贫寒,从小牛羊为伴,但他却想上清华。1985年,整个沙湾县都没想到,赵伟国真的考上了清华。
本科毕业后折腾了好几年,但一直未能成功,赵伟国回到清华读研。正是在读研期间,他得以进入紫光实习,他和紫光开始产生了交集。
尽管毕业于清华无线电系(后改为电子工程系),但赵伟国最擅长的却不是技术,而是资本运作。
2004年离开清华后,赵伟国与人合伙成立了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始进军投资业,先后在新疆投资了房地产、天然气等业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当时进入房地产就像抢钱一样,我带100万元去新疆,回来的时候已经赚到45亿元,获利4500倍。”
这种风格同样被他带到了紫光集团。
赵伟国在投资领域搅动风云的时候,2000年之后的紫光集团,却陷入了多元化的泥潭。
彼时的紫光做了一大堆C端产品,像什么紫光华宇输入法、紫光优盘、紫光MP3、紫光移动硬盘等。短暂的风光过后,这些产品都走向了没落。
到后来,紫光一度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这时候,紫光想到了赵伟国。2009年,紫光集团引入赵伟国的健坤投资作为新股东,赵伟国也被清华校方任命为紫光集团总裁。
在赵伟国的带领下,紫光集团不仅继续加码地产行业,还开启了“买买买”的并购之旅——
2013年,17.8亿美元收购展讯通信;
2014年,9.1亿美元收购芯片设计公司锐迪科;
2015年,25亿美元收购惠普旗下公司新华三51%的股份……
同样是在2015年,紫光集团还成功挖来台湾DRAM教父高启全担任执行副总裁,轰动一时。
与此同时,买嗨了的赵伟国甚至扬言要收购台积电和联发科。郭台铭甚至直言——
赵伟国就是“一个炒股的”。
就这样,在赵伟国的主导下,短短6年时间,紫光集团及下属企业先后对20多家企业发起了并购要约,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元。
大手笔的并购,让紫光体量剧增的同时,也带来了如山的债务。
2000多亿、8年暴涨近44倍的负债规模,成了紫光集团给自己埋下的大雷。
4
尾声
紫光集团一度是中国校企的一颗明珠。
1988 年,在高校探索校办企业的潮流中,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成立,5年之后,紫光集团应运而生。
为什么叫紫光?坊间传言,清华的校色是紫色,“紫光”也就是“清华之光”,紫色还代表祥瑞,寓意紫气东来。
到2019年,紫光集团不仅总资产近3000亿元,还是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设计企业,占到全球SIM卡芯片市场份额的20%以上,在全球拥有4万名以上员工。
除此之外,工商资料显示,紫光集团曾经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持股51%,旗下控制企业超过300家,间接参股企业超1000家,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有紫光股份、紫光国微等。
也正因此,和隔壁的北大方正一样,紫光一度被人们称为校企的标杆。但有意思的是,这两家企业的命运,竟如此相似。
都通过加杠杆跃进——
紫光借钱并购,负债规模8年时间暴涨44倍。
方正一路买成了金融控股财团,总资产一度达3600亿;同时总负债也高达3030亿,资产负债率达到83%。
都走到破产重组的境地——
2020年2月18日,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方正宣布申请破产重组。
2021年7月16日,法院裁定紫光集团进入司法重整。
这不禁让人疑惑,明明摸到一手好牌,它们为什么却打得稀烂?在我看来,归根结底,它们有两个共同的毛病——
一个叫瞎搞,另一个叫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