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新鲜出炉:全民体质是增强了还是变弱了?你处于什么水平?

时间:2022-04-22 22:05:21 热文 我要投稿

近日,国家正式发布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作为评价一个国家国民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工作,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被写入《体育法》,是一项法定工作,其每5年左右进行一次。

我国自2000年以来,已经先后进行了四次国民体质监测,最近一次是2014年,2020年进行的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反映了我国国民体质变化哪些新特征?新趋势?

全民体质健康水平是变好了?还是更加糟糕了?

本文一窥究竟。

意料之中的超重肥胖持续上升

每两个成年人就有一个胖子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主要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三个维度评价国民体质健康状况。

身体形态主要根据身高体重(计算BMI)以及三围(胸围、腰围、臀围)、体脂率等指标进行肥胖和身体成分评价。

1、BMI指标情况

其中评价肥胖最简单实用的指标就是BMI指数。

BMI=体重(kg) /[身高(m)×身高(m)]

中国人群BMI评价标准

对标上述标准,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我国20-59岁成年人超重率高达35%,肥胖率高达14.6%,合并基本达到50%,这也就意味着我国成年人每3个成年人就有一个超重,每两个成年人就有一个超重肥胖;

虽然我国的肥胖率尚不及美国(美国人1/3超重、1/3肥胖、只有1/3体型正常),但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毫无疑问是世界上超重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超重肥胖作为健康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会引发胰岛素抵抗,并使得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在内的几乎所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也就是说,一旦胖了,你的血糖、血压、血脂将会全面升高,健康状况会明显恶化,所以提升健康水平,控制体重和减肥应当处于优先地位。

体重下来了,体脂含量降低了,你的血糖血压血脂也会随之下降。

相信如今的很多成熟跑者刚开始跑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能跑一场全马,而是为了健康,为了减肥,而随着减肥成功,才逐渐成长为马拉松跑者的。

2、腰围情况

腰围是另外一个重要的评价腹型肥胖的指标,大家都知道长肉主要就长在肚子上,我们称之为腹型肥胖。

事实上腹型肥胖对于健康的危害更大,腹型肥胖非常容易引发胰岛素抵抗从而产生严重的代谢性问题,所以不仅仅是要关心体重,也要关心脂肪分布。

从某种意义上说,与BMI相比,腰围在预测健康风险方面更有价值。

中国居民腰围评价标准:男性不超过85cm,女性不超过80cm。如果超过,就是腹型肥胖。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成年男性从25岁开始,平均腰围就已经超过85厘米,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这跟我们日常生活所看到的情况完全相符。

街上走的中年男性,身材正常的“屈指可数”,而大腹便便、挺着将军肚的人一抓一大把,而且有不少男性胳膊、腿都很细,唯独肚子大,这样的男性发生健康问题的风向更大。

而我国女性的腰围情况就要好得多,也就是说我国50%成年人超重肥胖在性别分布方面并不是均衡的,男性占比明显高于女性。

最大摄氧量测试

是这次国民体质监测的最大改变和亮点

在历次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肺耐力都是一个重要指标,之前所采用的方法是台阶试验,就要要求人们以30次/分的频率不停上下一个男性30厘米,女性25厘米高台阶持续3分钟,通过测试结束后1分至1分半、2分至2分半、3分至3分半的心率,进而得到台阶指数用以评价心肺耐力。

在2020年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中,对于这个方法做了重大改进,这次采用了名为功率车二级负荷试验的心肺耐力测试方法,也即让受试者在功率车上完成2级运动负荷,通过评估做功和心率来评价心肺耐力,最终得到的指标是最大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的定义是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的极限力竭水平时,每分钟所能摄取的氧量就称为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它是评0价心肺耐力的金标准指标。

国民体质监测所进行的功率车二级负荷试验虽然不是一个力竭性测试,但通过次极限负荷测试借助数学模型也可以推算得到最大摄氧量,这也是国际上测试大样本人群心肺耐力的通行做法,毕竟采用昂贵的心肺测试仪,开展费时费力的最大摄氧量直接测试尽管结果可能更准确,却不适合大样本人群普查。

最大摄氧量一直以来都是评价心肺耐力的最佳指标,而心肺耐力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在近几年又得到高度重视,2016年美国心脏病协会把心肺耐力认定为呼吸,体温,脉搏,血压之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研究证明心肺耐力较低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的风险较高,同时更容易早亡。

因此,心肺耐力是一个更加敏感、更有预测价值的健康风险预测指标,也就是说,哪怕你目前血压、血糖、血脂都是正常的,但你不运动,心肺耐力较差,那么未来发展成慢性疾病的风险还是很大。

因此,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将最大摄氧量纳入体质指标体系,无疑是重大进步,也便于与国际接轨,同时也能够借助大样本人群数据,建立中国人群最大摄氧量评价标准。

从上图公布的结果来看,男性最大摄氧量在20-24岁达到峰值44.1毫升/公斤/分钟,然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步下降,到55-59岁下降至33.6;

女性则是在20-24岁达到峰值39.2毫升/公斤/分钟,到55-59岁下降至29.5,符合最大摄氧量随年龄增长逐步下降的一般规律。

跑者也可以根据运动手表所反映的自己的最大摄氧量值,来了解自己比同年龄段人群高出多少,跑者的最大摄氧量肯定是要明显优于普通大众。

这次所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只是公布了我国男女各年龄段最大摄氧量结果,期待未来如国外下表那样,公布中国人最大摄氧量评价标准(从本质上说,这次国民体质监测测试了12万成年人,足以建立中国人群最大摄氧量评价标准),这样跑者也可以了解自己的心肺耐力在人群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国外最大摄氧量评价标准

各项体能指标男性下滑明显

女性持续向好

除了通过最大摄氧量评价心肺耐力,国民体质测试还照例测试了一系列身体素质指标,这样就可以反映大众的运动素质。

其中闭眼单脚站立主要反映平衡能力,选择反应时主要反映反应能力、握力、背力、俯卧撑主要反映上肢和腰背力量,纵跳主要反映下肢爆发力,坐位体前屈主要反映身体柔韧性。

对于一些不需要仪器,就可以自我测试的指标比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跑者也可以测试一下自己的水平,相比同年龄段平均水平高多少或者低多少。

下表显示了我国成年人各指标平均值

下图显示了各项指标相比2014年的变化趋势,也就是说五六年间,随着社会和时代发展,我国国民体质呈现哪些变化特征?

右边正值代表相比2014年增加,左边负值则代表相比2014年下降,从男性各指标看,体重、腰围、臀围和纵跳增加了,这其中除了纵跳增加是好的,其他增加反而是不好的,说明过去几年,我国成年人明显长胖了。

而俯卧撑、坐位体前屈、握力、背力、选择反应时、肺活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俯卧撑、俯坐位体前屈、握力、背力下降十分明显,俯卧撑和坐位体前屈降幅高达10%;

这说明我国成年男性整体缺乏锻炼,导致体能素质退化明显,当然这也跟我国男性超重肥胖增长迅速有关,胖了之后运动素质自然退化。

从女性各项指标来看,女性表现与男性差异很大,女性闭眼单脚站立、1分钟仰卧起坐、纵跳、坐位体前屈、肺活量等指标均呈现改善性增长,但体重、腰围、臀围也在增加,下降的主要是背力和选择反应时指标。

这说明女性可能更加关注健康,参加体育锻炼更多,但腰背力量不足,更加容易发生腰痛。

这里我们要重点提一下男性下降明显的俯卧撑,这其实是一个特别不好的现象。

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2019年发表了一篇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重要研究,证实了俯卧撑力量与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也就是说俯卧撑做的数量越多,未来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猝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显著降低,反之则越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以及全球范围内,都是死亡率和患病率排名前一二位的疾病。

这项研究对于1104名男性进行了长达10年的队列跟踪研究,这些男性在2000年时加入了本研究,那时测试了他们的俯卧撑数量,并且他们都身体健康,10年过去后到了2000年,有的人发生了各种心血管疾病甚至引发了死亡。

因此,科学家们就可以研究俯卧撑数量与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从而评价俯卧撑是否可以很好地预测健康。

结果显示,与完成不到 10 次俯卧撑的人相比,能完成超过 40 次俯卧撑的人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明显降低。

而最大摄氧量最好的人和最差的人相比,其心血管疾病降低风险还不如力量素质来得更显著。

能完成40个俯卧撑的人心血管疾病发生最少

这说明俯卧撑所代表的上肢以及全身力量,可以很好地评估健康,特别是预测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按照传统观点,心肺耐力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最佳指标之一,心肺耐力越好,则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越低。

因此,2017年,心肺耐力已经被美国心脏协会并列与血压、体温、心跳、呼吸一起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

心肺耐力的最佳评价指标是最大摄氧量,但最大摄氧量无论是直接测试还是间接推算,操作都比较麻烦,需要进行时间较长、强度较大的耐力测试,而俯卧撑简便易行,随时随地可以开展,相比耐力测试更容易方便大众进行健康测试。

也期待国家根据这次国民体质测试标准,尽快发布中国人包括俯卧撑在内的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也是首次将女性跪卧撑纳入测试指标,这样也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男女都采用近似动作进行评估。

美国运动医学会俯卧撑评价标准

(男性俯卧撑 女性跪卧撑)

证实运动增强体质作用效果显著

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通过研究,着重强调了运动对于增强体质的显著效果。

数据表明,参加体育锻炼者的身体素质好于同年龄段不参加体育锻炼者,且呈现锻炼频率越高、运动强度越高、体质约好的趋势,这就是所谓运动剂量效应关系,也就是说运动越多健康益处越大。

运动对于体质健康的改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身体素质上,也表现在心理健康方面。

报告指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抑郁、焦虑得分均比不参加体育锻炼者低,表现为更加积极、健康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此外,成年人体质水平越高,自我报告的患病率更低,慢病发生更少,以上都说明运动对于体质的强大促进作用,而体质又对健康发挥重要的基础托底作用。

动起来比什么都重要,动起来比选择动什么、动多久更重要。

小结

国民体质监测看起来跟我们很远,其实跟我们每个人关系有很密切,每个人的体质都影响着整个国民的体质健康水平,体质越好健康状态才会越好。

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的结果有喜有忧,忧大于喜,全民尤其是男性超重肥胖率直线上升、而对应的男性力量、柔韧等素质持续下滑,男性中年油腻现象突出,女性则呈现体质健康持续向好的趋势,男性该加油该动起来了!

还是那句老话,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运动对于体质的促进作用明确而又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