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阴学说在外科的应用
气血、阴阳乃是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之元气,系先天之肾精,后天之胃气及天地中之大气三者结合而成。元气流布于脏腑,则为脏腑之气而成五脏六腑气化之功能;流行于肌肤,则为卫气,有温养分肉,防御外邪之作用。人之阴,乃精血、津液之总称,来源于先天之精及后天水谷之精微,但是主要都藏蛰于肾。汉代仲景之后,金元期间,李东垣谓: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认为劳倦则能伤脾,以致元气受损,诸恙丛生,所以创立了“补气”学说。朱震亨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论,提出滋阴降火的治疗观点。他们对后世影响很大。明代张景岳则以、熟地相配,制订两仪膏,合奏益气养阴之功。《冯氏锦囊》外科部分,也颇重视益气养阴之法。但历代以气阴二伤作为指导临床的重要理论者,并不多见。外科疾患,临床上多以阳证、热证为多,故易伤阴劫液。阴证及寒痰凝聚成恙者虽也有之,但较之前者,总属少数。在正气不足者,医家多认为阴虚而生内热、血虚而生风邪、阳虚而成内寒。至于益气之法,多用于托疮生肌,在其他方面应用较少;而以益气养阴之法为主以治疗多种外科疾病,更属少见。
在多年临床中,本人发现外科疾病属气阴二伤者并不少见,运用益气滋阴方法每多奏效,始信内经所谓“少火生气,壮火食气”、“阳生阴长”之说,确具指导意义。外科虽以实热及阴虚内热者为多见,但气虚亦不少见,因热邪不仅伤阴而且耗气,同时,阴津之滋长又赖元气之充裕,且病情迁移日久者,多有气虚,此即内经所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义。因此,气阴二伤在外科临床上甚为常见,在治疗上应标本兼顾或以益气养阴治本为主。下面是本人用气阴学说指导临床的一些实践的体会。
(一)用于海绵状血管瘤
血管瘤中医称为“血瘤”,分动脉和静脉二类,本病属于静脉性血管瘤。《》认为血瘤的病因是:“心主血……火旺迫血沸腾,加以外邪所搏而成。”《外科金鉴》按以上病因订立了“养血、凉血、抑火、滋阴”的治法。
但临床上用上法治疗血管瘤,常疗效欠佳。根据在气阴学说的理论,可认为:血管瘤的病因是气阴二虚,血热夹毒而成。气虚不能帅血,则血无可依;阴虚则火旺,血热而迫血妄行,妄行之血上不溢为吐衄,下不渗为便血,而瘀滞于静脉之中,逐渐静脉扩张而成血瘤。凡顽固难愈之外证,是为夹毒。故宜益气养阴为主,凉血化瘀攻毒为佐。
[经验方药] 30g 15g 12g 生地12g 紫草9g 丹皮9g 土15g 蜀羊泉30g 木馒头30g
自1973年来用此法治疗33例。结果;血管瘤完全消失,无自觉症状者2例;血管瘤较原来缩小50%以上,症状明显改善者16例;血管瘤缩小20%以上,自觉症状减轻者10例;血管瘤缩小不到20%或无变化者5例;总有效率84.8%。
[病例] 时×× 女 26岁
右颞部发现血管瘤八个月,头痛及肿块胀痛,经上海某医院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因不能手术,转本科门诊。连服上方药三月余,血瘤消退全愈。近年来发现上方如加用仙灵脾9g,玄参9g,疗效更为显著。取仙灵脾以促使阳生阴长,用玄参以监制其温性也。
(二)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症,祖国医药文献中虽无此病名,但多数“甲亢”患者伴有甲状腺肿大或结节肿块及消谷善饥、形体消瘦之症,故属中医“瘿瘤”及“中消”范围。一般多用化痰、软坚、消散瘿瘤之法来治疗本病,但往往效果欠佳。我们通过几年临床实践,对全身症状结合131I吸碘超过正常标准,吸碘率及基础代谢同时高达+30%以上的56位“甲亢”病员,进行了细致的辨证
求因,认为乏力、自汗等属于气虚;口干、烦热、心悸、震颤及善饥等属阴虚火旺;甲状腺肿大及肿块属痰凝气滞。可用益气养阴为主,化痰疏气为佐的治则。其结果治愈率达32.1%,总有效率达96.4%。
[经验方药] 甲亢一方:30g 20g 15g 龟板12g 首乌12g 生地12g 12g 淮12g 夏枯草30g 制12g 适用于一般甲亢病人。
甲亢二方:30g 15g 淮12g 12g 12g 焦建曲12g 15g 余粮石30g 夏枯草30g 制12g
适用于甲亢伴大便溏薄的病员,此乃属脾阳受损,故在一方中减少养阴药而增加健脾阳药物。在便溏已止而次数尚多者可在甲亢一方中加20g 炮姜3g 建曲15g治之,待脾阳得健,大便正常后则改用甲亢一方。
[病例] 俞×× 女 32岁
神疲乏力,心悸气短,消中善饥,口渴烦热,131I吸碘试验增高,基础代谢以+30%以上,某医院诊断为“甲亢”,曾用他巴唑等治疗无效。来曙光医院中医外科门诊,用甲亢一方治疗半年余,症状消失,吸碘及基础代谢正常而恢复工作,随访八年,未见反复。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医中药治疗“甲亢”的作用原理,本人曾与上海中医学院生化教研组同志一起进行了研究,认为此病气阴二虚阴虚火旺之火,又可分心火、肝火、胃火三类;使阴损及阳,脾阳不健而致大便溏薄,次数增多。这一阴虚之中兼有脾阳受戕的症状,在生化试验上找到了依据;在治疗其便溏症状方面,发现炮姜、与香连丸合用有很好的疗效。在此期间,我们据此又治疗了50例甲亢病员,取得了更好的疗效。
(三)用于皮肌炎
本症以皮肤、肌肉炎性酸痛为临床特征,中医虽无此病名,但《外科金鉴》及《》均列有“酸痛”门,因此皮肤炎属于中医“肌肤酸痛症”的范畴。发病时可伴有全身乏力,皮肌出现多型样红斑、结节性红斑或坚固永久性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脉象多见细小而微数,舌质红嫩。按辨证应属气阴两虚,血热沸腾。在临床上遇到不少病例,经西药激素治疗,疗效不够理想,而改用益气养阴佐以凉血清热治疗后好转。
[经验方药]30g 15g 首乌12g 北沙参12g 15g 大生地12g 紫草9g 丹皮9g 蒲公英30g
[病例]陆×× 男 40岁
十年前在上海某医院皮肤科明确诊断为皮肌炎,一直用激素治疗,症状未能控制。当时面部发红,肌肉酸痛,认为病人恐难以拖延五年,后因面部浮肿、乏力、两臂酸痛,转来我院治疗。经检查:面部颧颊呈黯红色,双睑浮肿,近端关节肌肉明显压痛,左上臂近肘关节处有表浅黄豆大坚硬之皮下小结节,脉象沉细,舌质淡红,尿肌酸化验
386mg/24h。用上方治疗二年余,面部红色减淡,肌肉酸痛渐减,尿肌酸检查正常,同时恢复全天工作。
(四)用于亚急性红斑性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一般分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类,可出现皮肤关节及心、肺、肝、肾、脑等多器官损伤。本节主要论述中医中药治疗亚急性红斑性狼疮的经验体会。本病特点为面颊部红斑色如茱萸,亦如蝶状。巢氏病源“丹候”章中有茱萸丹(亦名赤丹)的记载,称本丹“发疹大者如连钱,小者如麻豆,肉上粟如鸡冠肌理……”,与此病之皮肤斑疹形态、色素相似。本症全身出现神疲乏力,时有低热,肢节酸楚,脉多细数,舌质常呈红嫩,辨证求因属于正气虚弱,阴分不足。用益气养阴,佐以凉血退蒸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
[经验方药]40g 20g 15g 15g 北沙参12g 12g 地骨皮30g 梗30g 银9g 大生地12g 草30g 丹皮9g
[病例]全×× 女 35岁
在前三年,面颧部及上下肢出现红斑,乏力,浮肿,午后潮热,关节酸痛等症。经上海某医院皮肤科检查,找到红斑性狼疮细胞,诊断为“亚急性红斑性狼疮”。用强的松治疗,病情不能稳定,出现心律不齐,尿常规出现蛋白及红、白细胞,血沉加快,同时发生心悸,腰楚等症状。用上方治疗后低热有所下降,面部红斑色素减淡,精神稍振。在一次月经临行时,突发癫痫摔倒,神志短时期昏迷,以后每逢经行时发作。作者认为癫痫在经行时期发作,恐与冲任有关,故在益气养阴法中加重补心肾,佐以调冲任等药物,上方加杜仲15g 金毛20g 青龙齿30g 蒲公英20g 留行子15g 路路通10g等治疗二年,目前低热退去,红斑消失,癫痫停发,精神振作,已能从事半天轻工作。但血色素偏低,血沉稍快,仍须与益气养阴为主,继续治疗,以善其后。
(五)用于紫癜
紫癜中医统称“斑疹”。一般分二类,一类是血小板减少引起;一类是非血小板减少症。本节所要论述介绍的为血小板减少的紫癜。本症好发于下肢,一般初起多出现于下肢伸侧,逐渐延及躯干。此病因由正气不足,则血失所帅,阴虚则血热,血热妄行,外溢脉外,瘀滞于皮肤之内,故而出现紫斑。治宜益气养阴为主,佐以凉血,疗效较好。
[经验方药]30g 20g 大生地12g 12g 紫草9g 丹皮9g 蒲公英20g 12g
[病例]史×× 男 26岁
小腿伸侧出现出血性瘀斑,散布于皮肤表面,无不适感觉,但平时牙龈及鼻膜易出血,经某中心医院检验血小板减少,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西药维生素C、维生素K及其他止血药治疗,疗效欠佳。曾经输血,而紫癜隐退,但不久又反复出现,转来本科,用上方治疗二月余,紫癜逐渐隐退。后嘱服八珍丸以巩固之。对非血小板减少紫癜症,如病期较长或伴发腹痛,也可用本法加疏气药治之,也有疗效。
(六)用于口腔扁平苔癣
本病病变以舌部为主,因其口舌生疮,形如苔癣,故中医称为“舌疳”。是一种慢性而顽固的疾病,发病后很难消退。其病因多数认为系阴虚火旺,但如把本症单纯认为阴虚火旺,治以养阴清火之法,虽有疗效,但常欠理想,以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最妥。
[经验方药]金雀根30g 12g 川6g 枸杞子12g 玄参12g 12g 9g 龟板12g 丹皮9g 土30g 凤尾草15g 灯芯5g
[病例]金×× 女 27岁
口腔腮内患有白色扁平苔癣,舌质肥大变形,覆盖白色损害。自1972年起在上海不少医院口腔科诊治无效,病情日益增剧,舌质增大,活动欠利,饮食困难,言语不清,脉细微数,舌质红嫩。来本科治疗,认为病因属肾水不足,心火旺盛,但病久壮火则可食气,故在壮水制火药中宜加用益气之品。同时病情顽固属毒,应稍加清热攻毒之药。进上方治疗十个月余,口腔及舌部白色渐退,舌胖渐消,言语已清,后分配到饮食业工作。
(七)用于颈动脉瘤
颈动脉瘤属血管瘤之一,中医属“血瘤”范畴。由于本病上通脑部,故手术较难,中药治愈亦不易。多数认为其病因为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瘀凝脉络所致,但用以上治则治疗,疗效不够理想。以气阴学说为指导,结合顽固病属毒的辨证,用益气养阴、攻毒之法治疗,疗效有所提高。
[经验方药]30g 15g 枸杞子12g 龟板12g 15g 北沙参15g 夏枯草30g 制12g 土30g 蜀羊泉30g 土木鳖3g去壳切片
[病例]吴×× 男 35岁
患颈动脉瘤曾在本市某医院血管专科二度住院行割除手术,不久又反复,嘱第三次手术,遭患者拒绝,来本科门诊。当时左颈动脉瘤块大10×12cm,动脉搏动亢进,稍有酸痛,神疲肢软,时有头晕,脉细小带弦,苔薄。用上方治疗一年后,肿块缩小,精神振作。
(八)用于白塞氏综合征
白塞氏综合征又称皮肤粘膜眼睛综合征。有医者据《金匮要略》狐惑病之“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等记载,认为应属中医狐惑病,但无皮肤症状之描述。《外科金鉴》描写“青腿牙疳”之证为:牙龈腮部疳腐、两腿大小不一之紫黑云片等,与本病更为相近。本症的特点有皮肤起发皮疹,结节红斑;口腔、阴部粘膜破溃;眼睛病变,视力模糊等。在诊断上只要三者有其二,就可诊断。但本病皮肤粘膜眼睛等处病变,可全部出现,也可轮流出现。在治疗上,不论中、西医,均尚无很好的疗法。本人按中医辨证求因认为,病久难愈,其气必虚;小腿结节红斑、粘膜溃烂属阴虚火旺;位在下部为挟湿,故对本症用益气养阴、清热理湿法为主治疗,有一定疗效。
[经验方药]30g 15g 首乌10g 北沙参15g 9g 玄参9g 川9g 银花12g 丹皮9g 土20g
[病例]魏×× 女 37岁
患本病三年,经中、西药治疗三个月来,病情未见减轻,后入本院皮肤科病房。经服上方治疗二个月后,小腿结节红斑消退,口腔粘膜疳疮收口痛除,入院时阴唇部粘膜溃腐范围较大,疼痛较剧,后也相继腐脱新生,疮口缩小,逐渐收敛,出院门诊随访。
可见气阴学说在中医外科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益气养阴疗法对很多中医外科疾患有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