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头疼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非常薄弱,总是苦于缺少有效的办法提升孩子阅读理解能力,让孩子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其实,任何一道阅读理解题目都有自己的题眼。这个“题眼”相当于一把打开这道阅读题的钥匙,让孩子能够真正读懂文章所要传达的内容,是准确把握题目,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所在。
今天,就给家长的各位中小学生分享一个“3W1H阅读法,帮你掌握阅读理解敲门砖,完美避开阅读理解的失分点”。
问题一、面对薄弱环节的紧张。
考场中首先孩子应该保持平静的良好心态,在面对自己薄弱环节的时候,很多孩子会可能会变得不自信,因为是自己不能够掌控的场子,乱则出错。良好的心态才能够保证孩子在做阅读理解时较好的投入文章中,感受文章中描述的内容。同时在语言表述上也不会因为紧张而东拉西扯,略过重点。因此心态平稳,不害怕。相信自己,给自己足够的自信能够将事情做的很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非常必要的。家长在考前应该多鼓励鼓励孩子,不要给孩子较大的压力。
问题二、条理性不强。
语文虽然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关于文章后面的考题,却是具有很强的逻辑条理性的。孩子们通常在答题时,有时候会将需要表述的内容用一大段的方式展现。老师在的阅卷过程是十分快速的,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取到题目对应的表述。卷面条理不清晰,阅卷老师很难从回答中获取具体的信息,也是丢失分数的关键。所以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尽可能的将要自己的表达言简意赅,通过123或者首先、其次、最后的方式有条理的梳理开来。回答时避免我们出错,要尽可能的使用文章中的句子进行简答的表述。
问题三、粗心大意导致
阅读阅读,就是通过快速的通篇阅览,而理解就是需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对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有一个自己的态度。在做题时,孩子们需要切忌先读再看题目。我们在拿到一篇阅读题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快速地看一遍文章之后的问题。在看问题时,孩子们要从who、what、why、how四个角度出发。
Who:问的是谁?
每一个文章中至少有一位人物,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两位或两位以上的人物。孩子们有时候会因为粗心所致,题目中问的是小明的一些内容,但是自己却回答成了小红的。所答非所问,完全违背了题目的出发点。这一块的失分是十分不应该的。
What:发生了什么。
如果一道题目问谁发生了什么。那么在文章中我们就要找事件了,准确地找到对应的人对应的事,再将文章中的表述简化一下,就可以是我们自己的答案,避免我们自己在表述上因为语句不通顺的丢分现象。
Why:原因类的问题。
文章中有时候会很明显的告诉孩子们“为什么”。遇到直接告诉我们的原因,孩子们就可以直接的写出来。如果文章没有明显的表述原因,孩子们需要留意文章中作者的一些观点性思维,观点和想法也是某人做某事的关键。
How:最后会问到你怎样?
题目有时会问孩子们认为作者怎样,有时候会问文章作者怎样了?如果问作者怎样,孩子们要在文章中找结论,结论一般藏在文章的头部或尾部。问道孩子们认为怎样的时候,就是出题老师考察孩子们自己的主观能力。在回答时,我们要从积极正面的方向考虑问题,首先要回答出你觉得好或者不好、对或者不对。然后给出自己的想法,为了让我们的表述更加有说服力,我们可以列举一个自己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事情,让自己的表述有论点有论据。
针对who、what、why、how四个角度我们来看一段阅读节选。
问题:班主任为什么要让所有孩子都要戴帽子?(why)
分析:这是一个原因性问题。首先我们要抽出问题中的核心。
Who:班主任。
What:要求大家都戴帽子。
Why:问题?
How:我们的态度。
班主任要求戴帽子。从第一段我们读到安娜生病了,头发掉光了,非常痛苦。因此安娜每天带着帽子上学,但是其他同学没有带。老师希望安娜不会被特殊看待,理解安娜并且想为她做点什么,希望其他同学都戴帽子,就不会有人注意到只有安娜自己戴帽子。
最后,还是要鼓励孩子们多看看书,中外名著都是可以的。阅读理解主要考察的就是孩子们对于文章和问题能不能准确的抓住和概括。看的书越多,慢慢的吸收是可以了解书里面的人物色彩,可以设身处地的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