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66年历史的银行集团瑞士信贷,传爆出财务危机,即便进行一系列改革,但仍可能有40亿美元的缺口;一段时间以来,市场担忧瑞信会不会下一个雷曼兄弟?
陷入营运困境的瑞士信贷,也在积极自救中,近来宣布用现金买回30亿美元债务,以节省利息支出,并藉此展现财务实力,试图向市场释放一个积极的信号。
现金回购30亿美元债务,瑞信会是下一个雷曼兄弟?
瑞士信贷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乃瑞士第二大银行,近来因发生资金和流动性危机,瞬间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热烈讨论的话题,不少人担忧,昔日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金融风暴惨剧会不会再次上演?
英国《金融时报》10月3日报道称,市场盛传瑞士信贷集团面临财务危机。后来,瑞信向台湾媒体透露称,媒体臆测瑞信集团出现流动性问题,全然非属事实,集团拥有强大的资本,且财务稳健,流动性充足,与业内同行相比都处于优势地位。
《金融时报》10月3日报道称,瑞士第二大银行瑞信高层周末致电大客户,交易对手和投资人,安抚他们对公司流动性和资本部位的担忧。9月30日,瑞信的信用违约交换(CDS)价差大幅攀升,凸显市场的忧虑情绪。CDS,通常被视为偿债能力的指标,基点愈高,表示公司还债能力愈无力。
为了展现财务实力,消弭市场忧虑,也为了缓解股价颓势,陷入营运困境的瑞士信贷10月7日宣布,将以现金约30亿美元买回优先顺位债券(senior bond),以节省利息支出。 消息一出,瑞信股价即出现6.5%反弹。
与之同时,瑞信也证实将出售位于苏黎世金融区的萨佛伊饭店(Savoy Hotel),也引发外界揣测这家瑞士第二大银行正在积极提升流动性。
瑞士信贷
瑞信上周五(10月7日)宣布将回购30亿美元债务,随后该银行的债务发行的保险成本下跌。据标普全球的市场情报显示,瑞信五年期的信用违约交换(CDS)从上周四的308个基点,到上周五下跌了42基点。除了股价回弹,以欧元计算的债券价格也出现了上涨,令市场投资者松了一口气。
瑞信CEO Ulrich Koerner此前也在信中告诉其员工,集团拥有足够资本和流动性。但随着社交平台充斥着大量未经证实的谣言和传闻,瑞信也只能用行动来挽回市场的信心,以回购30亿美元债券来削减债务,也是为了提振市场信心。
“屋漏偏逢连夜雨”,也在瑞信积极奋力自救时,著名信评机构穆迪(Moody"s)狠砍一刀。该机构预测,瑞信在今年底,亏损将增至30亿美元,核心资本比率可能会低于13%的关键水准。
10月6日,瑞士央行SNB治理委员会成员Andrea Maechler向路透社表示,他们正紧密注意瑞信的情况。
国泰金控总经理李长庚
瑞信被传财务危机,“蝴蝶效应”也扩展至全球各地,比如台湾岛内。国泰金控总经理李长庚就透露,国泰金控子公司国泰人寿持有瑞士信贷债券约新台币350亿元,由于瑞信CDS已经飙高250个基点,依照财务准则必须减损评估。
不过,李长庚表示,不希望像媒体所说雷曼事件再来,因为这不只对瑞信,对于全球冲击还是很大的。但他亦强调,虽然瑞信的资产规模比雷曼兄弟大,但瑞信的影响会比2008年、2009年时的情况来得小。
李长庚分析称,主要有二个方面观察,一是2008年后全球央行协作机制比当年强大多了;二是当时会发生那么大问题是AIA很多金融资产、上下交易对手网络不知状况。
目前,台湾岛内的基金投资瑞信曝险金额约新台币6亿元,这对台湾金融业的影响“九牛一毛”,相比之下,瑞信在近10年来,在台湾发行的“宝岛债”金额规模已达到新台币648.7亿元,一旦瑞信成了“雷曼兄弟第二”,对岛内金融业的冲击则更大。
除了国泰金控,如富邦金控及富邦人寿、中信金控旗下的台寿、北富银等岛内金融机构,均持有不同头寸的瑞信债券,各家目前均在谨慎评估事态变化及可能的影响。
166年的瑞士信贷到底怎么啦?
瑞士信贷银行前董事长霍塔-伍索里(Antonio Horta-Osorio)
今年以来,瑞士信贷风波不断,且一波接着一波,不少人会问:成立166年的瑞士信贷到底怎么啦?
今年1月,因违反COVID-19隔离规定,霍塔-伍索里(Antonio Horta-Osorio)辞去了瑞士信贷银行董事长,此人上任仅短短8个月。瑞士信贷宣布,任命集团董事莱曼(Axel P. Lehmann)为瑞信新任董事长。
霍塔-伍索里此前,是被请来肃清瑞信的公司文化的,是以改革者面目出现的。瑞信此前因受到美国避险基金Archegos资本管理(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影响,被迫将持有的资本部位平仓,又受到英国金融公司格林希尔(Greensill)破产影响,令瑞信大受打击。
霍塔-伍索里尚未来得及祭出改革大招,路透社就于2021年12月报道,瑞信内部调查发现他未遵守英国隔离相关规定,在去年7月前往伦敦观看温网锦标赛。这位葡萄牙籍的银行家也在去年11月入境瑞士隔离10天期间,违反规定擅自出境。
瑞信董事长莱曼(Axel Lehmann)
今年1月被指定为瑞信董事长的莱曼(Axel Lehmann),上任伊始,他就表示将维持改革路线。
莱曼,此前曾在瑞信最大竞争对手——瑞士第一大银行瑞银工作,更早前他在苏黎世保险公司服务约20年。很多人也在期待,莱曼有机会让拥有166年历史的瑞信“老树发新芽”,重新焕发生机?
2021年瑞信亏损16.5亿瑞士法郎,股价也是萎靡不振。跌跌不休的股价,固然也反映了自去年以来发生在这家瑞士第二大银行的一连串丑闻事件,而丑闻背后的核心原因是公司治理缺失及带来经营绩效低落。
今年5月以后,各大国际信评机构纷纷调降了瑞信的信用评等,如惠誉将瑞信从A-一下子降至BBB+,标普则更狠,将瑞信BBB+降至BBB。
除了经营亏损,瑞信也是官司缠身,并出现了高管离职等问题。
瑞士信贷
瑞士信贷是国际知名金融机构,过去以稳健经营著称,如今出现问题,即便不会有次贷风暴、或雷曼2.0翻版,但经营亏损表层下面,暗藏重重危机。
从大环境而言,美元大幅升值加上美联储升息,令国际金融市场暗流涌动,台面下潜藏各种致命危机。市场动荡,就会让持有资产隐藏的问题曝露,若公司主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问题迟早就会危机曝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底的瑞信泄密事件,更令瑞信陷入官司缠身。瑞信向国际媒体泄露3万银行客户的账户资料,其中不乏有知名国家元首、情报官员、受制裁的商人等敏感人士,也有参与洗钱、诈骗等犯罪行为的高风险客户,此举不仅令瑞士银行业严谨保护客户的传统形象,毁之一旦,也挫伤了企业的信誉。
另外,瑞信也出现了轻忽“认识客户”(KYC)基本风控要求的重要性。2021年3月,家族基金Archegos capital因股票投资杠杆操作失利,导致无法履行保证金追缴而惨遭“断头”,由此就拖累瑞信损失近47亿美元。
还有,去年3月初爆发的企业短期供应链融资公司Greensill破产案,也令瑞信面临30亿美元的亏损,此前也曝露了瑞信从事不当销售的症结。
瑞信前身SKA董事会主席Alfred Escher
瑞士信贷之前身Schweizersche Kreditanstalt(SKA),原名为德语的瑞士信贷结构,始创于1856年7月16日,成立于瑞士苏黎世。
瑞信之前身首任SKA董事会为Alfred Escher。166年以来,瑞信由一家瑞士投资性银行,已发展成为一家全球性领先的金融机构、瑞士第二大银行集团,业务涉及投资银行、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等领域。
瑞信的登记股份除了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也透过美国预托证券(CS)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买卖。
“大到不能倒”是金融界之名言,愈大的银行影响的层面就愈深,严重时足以撼动一国经济。像瑞士银行和瑞士信贷,是瑞士第一、第二大银行,业务遍及全球各地,十余年前其亏损额一度超过瑞士GDP六倍,这时,假如出了点差池,即便瑞士政府有心搭救,也是看着光着急也无力去救的。
好几年来,包括瑞信在内的不少金融机构,屡遭美国“割韭菜”。比如2016年12月,瑞士信贷就与德意志银行双双认栽,愿意支付美国司法部开出的天价罚款,其中,瑞信与美国多次协商后,最后付出50至70亿美元罚款。而在2017年4月,瑞信又因涉嫌协助客户逃税和洗钱,遭到荷兰、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的突袭搜查。
在2020年9月,瑞士媒体曾报道,瑞士银行(USB)董事长韦伯(Axel Weber)称考虑与瑞信合并,催生欧洲第一大银行,但时隔今日,也未见实质结果。
以上举了几个例子,仅是拥有166年历史的瑞士信贷,在漫长岁月里小小风波而已,但不管怎么说,俄乌冲突、美元升值、英国金融震荡、瑞士信贷的问题,会不会串成2022年金融版黑天鹅事件,有待观察,不管怎么说,中国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做好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