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新能源转型下半场,长城汽车靠什么率先突围?

时间:2022-09-08 03:22:40 热文 我要投稿

产业转型棋至中盘,新旧之分不再明晰。

9月开局,新造车交付量依然是产业报道的热点话题。无论是极氪的销量猛增、AITO的首次破万,还是哪吒汽车的蝉联交付量冠军,都折射出新造车企业在电动化、智能化潮流下的如鱼得水。相比之下,具备一定产销规模的传统车企销量,并没有呈现和新造车企业类似的“齐头并进”,而是在电动化、智能化潮流的轮番冲击中波动不止。中汽协数据显示,1-7月前十企业集团中,一汽、东风、长安等均有不同幅度下滑。

然而,新造车的销量猛增并不等于站稳电动化、智能化赛道领跑位,传统车企的销量下滑也并非大多数人预想中的江河日下。

在新能源汽车加速市场化的大环境下,曾坐拥先发优势的“蔚小理”正遭遇不同的增长瓶颈,随着新能源补贴在2023年彻底退出,将有更多头部新造车企业的“鲶鱼”属性、经营水平面临严峻考验。一度被动的传统车企,则开始有了几分从容;无论是比亚迪的爆发,还是长城汽车的“逆生长”,都让外界看到了传统车企转型的无限空间与十足底气。

尤其是8月末长城汽车年中报披露的逆势增长的营收净利、持续攀升的单车售价让外界开始意识到,这家传统车企过去十年所坚持的“精准投入,追求持续领先”,已经基本完成“新能源+智能化”的技术储备;过去三年,长城汽车极力推动“新能源+智能化”双线布局,并以此展开企业变革——板块独立、人才激励、业务调整、产能扩充、产品焕新、营销出位,一切破而后立,都是为了彻底摆脱完全依赖规模的野蛮增长模式,构筑契合新能源时代的现代化企业经营体系。

一番新旧角逐,新势力似乎已不新,旧势力貌似也不旧。长城汽车的十年技术沉淀+三年体系变革,更是给传统车企摸索出了一条可行可靠的转型路径。

组织架构迭代,打开变革思路

一如华为所倡导的“狼性文化”,最奏效的方式总是最引人关注。过去三年,长城汽车伴随销量爆发的组织变革也一直被业内讨论。

不久前的哈弗品牌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上,一个细节再度引发行业热议——当晚集团董事长魏建军未露面,站在哈弗品牌CEO李晓锐左右的,是长城汽车全新核心高管团队。这是他们的首次公开亮相,共计8位高管:总裁(CEO)穆峰、首席增长官(CGO)李瑞峰、首席技术官(CTO)王远力、首席供应链官(CSCO)赵国庆、首席制造官(CPO)孟树杰、首席人力资源官(CHO)张苏杰、首席财务官(CFO)李红栓、首席质量官(CQO)齐元波。

作为长城汽车今年最重要的新产品,第三代哈弗H6 DHT上市、第三代哈弗H6 DHT-PHEV预售的意义不言而喻——哈弗品牌新能源化,标志着长城汽车将在最广泛的市场做最彻底的变革。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魏建军却选择了“隐身”。在星车场看来,这是刻意为之,因为这样的安排,足以对外界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长城汽车的转型不是依靠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依靠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作为一家千亿市值民营企业的舵手,魏建军在三年前喊出长城命悬一线、发出直击灵魂的存亡一问之后,就拿起了锋利的手术刀,对而立之年的长城汽车进行了一场暴风骤雨般的调整布局,长城体系人事变动的频率也在过去三年里达到顶峰。

哪怕在疫情、芯片等黑天鹅事件频发的环境下,长城汽车依然没有暂缓或放慢在组织机制、人才体系、文化焕新等维度的高烈度变革。从内部“去总化”到组建作战单元,长城汽车用三年时间打造出“强后台、大中台、小前台”的3.0版本组织架构,坚持“不拘一格,各尽其才”的用人策略,通过广覆盖的股权激励模式,鼓励员工向“合伙人”角色转变;倡导开放、包容的企业氛围,实现从“职位”到“角色”的转变。

全新核心管理团队的诞生,正是长城汽车职业化管理团队基本成型的标志。此次焕新升级的组织架构将推动长城汽车产业链、生态体系、技术研发更为完善,而这支核心管理团队,将成为长城汽车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实现经营水平持续提升的有力支撑。

尤其是在总裁、CTO首席技术官之外,“CGO首席增长官”“CSCO首席供应链官”“CPO首席制造官”等全新职务的设立,充分体现出长城汽车对电动化、智能化时代车企特征的深入思考,对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运营规律的前瞻洞察。其中,CGO首席增长官聚焦于通过链接用户、实现市场增长,CSCO首席供应链官负责构建健康、安全、可持续的供应链生态,CPO首席制造官则负责全球车型生产技术及基建项目的开发,推动生产制造技术创新。

不难预见,新团队的确立,将让长城汽车以最专业、最稳健的管理团队,以更开放变革思路、更现代经营理念,助力长城汽车中长期战略的实现以及企业长期持续的稳定发展。

森林式生态赋能,释放转型潜力

势大力沉的三年组织变革过去,长城汽车的确迎来了发力时刻。不久前的成都车展上,哈弗、魏牌、欧拉、长城皮卡、坦克、沙龙高光亮相,将长城汽车新能源战略和盘托出。尤其是坦克品牌“越野+新能源”技术路线的公开,让外界再次看到“品类创新”的潜力。

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长城汽车的“品类创新”背后,绝非简单的多品牌战略,也不是单一的组织变革,而是基于强大的技术实力,构筑开放全面、共生共享、高效协同、进化成长的森林式生态体系,这正是“旧势力”长城汽车不旧的关键所在。

过去十年,长城汽车一直坚持“精准投入,追求持续领先”。刚刚披露的年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长城汽车研发投入超58亿元(资本化研发投入+费用化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00.55%,不仅投入规模与增长速度都位居国内车企前列,研发与营收占比也高达9.35%。要知道,全球科技巨头苹果公司2021财年的研发与营收占比也只有6%左右,可见长城汽车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在常年“不计投入”的累积下,长城汽车完成“新能源+智能化”的双线技术积累,并依托科技创新形成了以整车为核心,全面布局智能化、新能源等相关技术产业,实现多物种相互作用并持续进化的生态体系。

首先是覆盖智能化和新能源以及研发制造三大领域的纵深产业布局,让长城汽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主研发、成本控制、品质管理、供应体系和软硬协同等优势。

直观来看,核心供应链企业的布局能够大幅提升经营效率,让企业维持高效运转。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在汽车产业“缺芯少电”、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大环境下,依然保持着18.38%的较高毛利水平。相比之下,单车平均售价超过20万元,但几乎没有供应链布局的小鹏汽车,其上半年毛利率仅为11.6%。

长期来看,前瞻性的全面产业布局能够在转型过程中加速释放长城汽车的科技实力。比如自动驾驶领域的毫末智行,目前已为摩卡DHT-PHEV激光雷达版量身定制“轻地图重感知”的城市NOH辅助驾驶系统,让魏牌以“传统车企”的身份反超国内一众新造车企业,率先量产城市智能驾驶能力。

而长城汽车在智能化领域还布局了专注智能座舱的仙豆智能和专注智能硬件的诺博科技,在新能源及动力领域还孵化出蜂巢能源、蜂巢易创、未势能源等,在研发制造领域还布局了诺博汽车、精工汽车等企业,TA们之间的共生共享、高效协同,将成为长城汽车持续升级焕新的关键。

其次是领先行业的全面技术布局,将让长城汽车能够稳步推进“新能源+智能化”双线发展,以新能源车企的全新身份和那些百年车企及新造车同台竞技,确保企业在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转型的过程中能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目前,长城汽车在整车动力技术领域实现了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混动领域,“全速域&全场景、高效能&高性能”的柠檬混动DHT,首创两挡双电机混联布局,已经成为哈弗及魏牌转型的核心动力。纯电领域,叠片电池、无钴电池、大禹电池、多合一电驱等行业领先技术的内部应用与外部供应,让长城汽车深深扎根国内纯电汽车市场。氢能领域,长城汽车规级“氢动力系统”也实现了100%的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

在智能化领域,长城汽车也具备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全栈自研能力。咖啡智驾、全新电子电气架构、智慧线控底盘等技术具备,让长城旗下品牌、产品能够从容应对智能化迭代,以及自动驾驶的发展。据了解,下一代全新电子电气架构——GEEP4.0也将于今年正式推出,全面满足用户智能化需求。

第三是哈弗、魏牌、欧拉、长城皮卡、坦克、沙龙的集中亮相,意味着长城汽车的产品品类布局基本成型,实现了从A0级到C级,从传统动力到新能源,从家用到越野的全车型、全动力类型、全场景覆盖。由技术到产品、由产品到企业、由企业到产业链,长城汽车“点线面”相辅相成、纵横交错的森林式生态体系,将在不断加码的研发投入刺激下,持续为长城汽车未来发展开拓出无限想象空间。

“到2025年,长城汽车要实现全球年销量400万辆,其中80%为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累计研发投入达到1000亿元。”魏建军所构想的“新能源+智能化”宏大发展蓝图中,目标再明确不过。近期发布的哈弗品牌新能源战略,也明确将于2030年停售燃油车,这是全新核心高管团队让蓝图落地的重要举措之一。

眼下,新旧造车的界限已经模糊,曾经的造车新势力开始遭遇创新瓶颈期,面临规模化的考验;所谓的传统车企也开始理解用户思维,一步步变身新能源车企。在这一过程中,长城汽车已基本完成从传统车企到新能源车企的转身,并通过组织架构变革与森林式生态体系构建,打磨出由新能源车企转型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的体系能力。

当新能源汽车完全市场化的节奏加快,电动化、智能化的产业转型开始进入下半场,以哈弗品牌新能源转型为起点,全新核心高管团队带领下的长城汽车率先迈入产业转型全新发展阶段。在这段产业发展“无人区”里,没了新旧势力之分,只有新技术、新组织、新理念的短兵相接。也只有大胆试错、持续归零和自我革命,才能探索出转型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