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的中国,在一场熔旧铸新的脉动中,国民整体向心力空前高涨。同时,在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疫情依然肆虐的严峻形势下实现了8.1%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依然担当世界经济复苏“领跑者”的角色。
2022年8月17-18日,由融中传媒主办,融资中国、融中财经、融中母基金研究院协办的2022(第八届)中国产业投资峰会隆重召开。
在高端制造论坛,亿宸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马卫国、奇点控股董事长姜琳杰、泰中合投资管理合伙人雷洪亭、盘古创富管理合伙人刘凯、浩蓝行远创始合伙人孙习彦、以及京铭资本董事长兼CEO、国铸资本副董事长刘翔等,围绕高端制造企业项目的选择、如何发掘高端制造与产业升级的投资机会以及资本如何助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迈进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以下为论坛精彩内容实录,由融中财经编辑整理:
马卫国:今天讨论高端制造行业,我个人的理解其实是分两种形态:
一种是传统制造业往中高端发展。中国一直是制作大国,原来传统制造业较多,这几年通过各种自动化、智能化,以及在国家“先进制造2025”导向下逐渐往中高端发展。另一种,直接从事高端制造的,像航空航天、芯片。
第一个话题,这些年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作为投资机构,资本发挥了什么样的推动作用?高端制造业这几年发展很快,但前几年很慢,主要因素是什么?
姜琳杰:谈到传统产业向高端转型,从宏观视角看,要实现整体行业转型,所有的行业参与者,特别是核心企业,要实现四个“拥抱”:
第一,拥抱科技,首当其冲。处在科技时代,这是一个时代的主题。所谓传统产业和高端制造之间的鸿沟和差别,我想核心也就在这里。
第二,拥抱资本。没有资本的助力,跨越这条鸿沟,是相当困难的。
第三,拥抱新兴趋势,比如智能化、数字化,新兴趋势的演变是影响当前所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根本要素。作为企业家、行业的参与者,要把握包括工业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时代带来的生产能力、供应体系、市场体系的整体变革,深入参与到其中。
第四,主动拥抱创新和变革。对于每一位企业家而言,主动拥抱变革,主动融入到新科技、数字化带来的生产关系变革中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坚持用原来的供应逻辑思维或市场观念去考虑现在的产品,必须主动融入到新的供应关系体系变革中。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要想推动行业变革,首先应变革自身思想。
在此过程中,资本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三个核心的基本思想:
一,从财务视角投资更多转向产业视角投资。当前的产业链,在全球范围以及国内都出现了较大转变,作为投资人必须从全产业链的视角出发,这也是每家投资机构在未来应该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二,做产业链重要节点的参与者、打造者。投资企业要以产业思维,结合各产业链要素,对企业进行产业链赋能,做纵深投资,做赋能型投资。
三,基于这些新变化,要给予企业更多时间、更多耐心,成为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级的投资人。
马卫国:站在企业角度,原来传统行业企业老板,心态要开放,拥抱互联网,拥抱新兴科技,拥抱数字化,拥抱资本,资本不止带来钱,还带来很多资源。
站在投资机构的角度,要做产业,要有产业思维。投资经理基本具有工科背景或者有产业经验,一是能够看得懂(行业),二是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产业赋能,下游客户订单等。
雷洪亭:泰中合专注于军工投资,涉及领域包括飞机、导弹、火箭、卫星、电子信息网络,高端制造属性非常强。
这么多年投资了很多优秀高端制造项目,也看到企业在高端制造转型升级过程当中的点点滴滴。我国制造业,包括高端及传统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和西方国家不一样。德国提出的“工业4.0”从电气化到信息化,再往智能化转变,是循序渐进的。中国制造业主线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化融合”,融合发展。例如有些企业还处在半自动化阶段,有些企业已经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甚至于实现了智能化,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与科技发展力量提升企业经营生产效率,所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是高端制造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希望制造业能够大力拥抱三化融合发展。
另外,从国内传统制造业来讲,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走高端制造这条路径。
任何一个产业链都是有上中下游企业。军工赛道上,有多细分领域都是属于“专精特新”小巨人,在自己细分的领域打造产业链闭环,能够助推整个产业链实现高端化。一些产业链的配套企业,其实更适合走自己领域的“专精特新”创新道路,来寻求发展。
刘凯:国内传统产业确实是多层次的。
传统产业里,既有信息化水平比较高,处于工业3.0阶段的大型国企,也有一些处于工业1.0阶段的小微企业。传统产业转型,每家企业的自身条件不一样,转型路径也不一样。有些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以从自动化开始,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有些已经到了信息化,全自动化,甚至无人工厂、黑灯工厂,就能够一步到位,实现智能化。
所以,传统制造业转型,要根据在产业链里的定位或者优势,选取不同的路径。
从早期投资角度看,我们去发现或者培育能够把轮子造好的工具型企业,比如工业软件、机器人等,这样不需要大家再重复造轮子,重复进行技术的研发投入。这样,可以帮助整个产业高效快速实现技术升级。
马卫国: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转型升级的套路是不一样的。海尔或者美的其实基因也是不一样的,小米做物联网和传统的产品,把它物联网化,也是往高端方向走的方式。
刘凯:传统制造业还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有些企业是采用新型营销或者渠道手段,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把好产品打造成好品牌;有些企业可以是加大产品设计投入,在产品设计方面下功夫;有些是加大自动化装备投入,解决劳动力短缺,最终是实现信息从需求端到供给端的高效流动,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
刘翔:我们在青岛做了一支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大家有机会可以去青岛,走进青岛啤酒、海尔卡奥斯,看看他们的“黑灯工厂”、“灯塔数字工厂”,他们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及各类工业软件,实现降本增效。
青岛这几年正在全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青岛原来有5朵老金花: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岛啤酒、青岛双星,都已成功实现了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
近些年,我们的投资开始向中、上游偏移。原来的制造业更多偏产品端,代工端,毛利率比较低,但现在都在往中、上游延伸,有了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业软件,通过底层技术向中、上游的材料、装备、零部件逐渐延伸,打通产业链,逐渐掌握核心高端技术,达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所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建议企业家还是要加强研发功底的内核,多利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平台工具,往中、上游延伸,毛利率慢慢就会比以前高,技术也会比以前扎实,逐步迈向高端化。
孙习彦:制造升级转型结合到军工,有几方面:
如何交出先进武器装备,一是在于科学技术的升级提升;二是基于国家战略保障条件能力建设及制造工艺提升,比如高端数控车床等;三是智能化的发展,信息化制导弹药、未来无人战争中的无人装备,还有自组网蜂群等等。另外,低碳化也是趋势,过去大家觉得军工都是以追求高质量、高可靠性、高性能为根本。其实,军工行业发展也是向着低碳化做出很多努力的,比如舰艇或者潜艇表面的涂料油漆,越来越向着环保方向升级换代。
资本在传统制造型企业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首先,最直接、最直观的,解决企业升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其次,更重要的是,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起到赋能作用。一方面,产业协同上,资本本身带有小的生态圈,尤其产业链做深度布局。
第三,产业资本进入企业的时候,不光带来资金,还可能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更市场化的机制。为企业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的稳步发展保驾护航。
马卫国:硬科技或者高端制造不仅指“硬件”,更体现在工业软件,CAD、CAE这些仿真软件,还有工业互联网软件,包括半导体EDA、国产数据库,操作系统,不管硬件还是软件,这些都应该属于高端制造业范畴。
科创板出来之后,退出渠道打通,目前市场上有一种新的模式——“攒局”式投资越来越多,有投资机构和产业机构主导,看好一个技术团队,三方一拍即合设立一家公司,目标明确,市场清楚,而且直接有订单,不用考虑从0到1,1到10。甚至很多企业在成立第四年就开始申报IPO材料。这也是资本市场出现的新的企业经营业态。
第二个话题,在投资选择标的的过程中,每家机构的条件是什么?这几年,高端制造业投资机构的心态和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
姜琳杰:投资标准是很基础的事情。奇点资本在选择项目时,特别是高科技新兴战略产业项目,会从三个方面做考量:
第一,有一定容量的市场。
第二,市场有一定速度的内生增长。市场的实际总量,也代表其天花板。很多项目,经常看到创始人讲得非常火热,但是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能并没有太全面。对于机构而言还是挺痛心的,这是市场视角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三,企业要有领先的“技术+市场能力”综合能力,一个企业除了技术要有竞争力,还应有把技术和市场打通的产品逻辑。其次是团队,必须具备保证技术持续更新迭代以及市场的持续获取能力,这两个“能力”是我们考量的核心。
奇点资本的投资策略有两句话:一是与科技同行,二是与巨人同行。与科技同行就是往下沉,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与有持续能力创新的人在一起。我们的传统产业都在升级,与巨人同行,做两件事情:一方面是做产业整合和并购,另一方面是一起联合打造产业集群基地,做产业链管理。这两个角度,和原来纯粹看企业的视角是不同的。
马卫国:今天,从策略来讲,大家重点关注哪些细分领域,未来高端制造还有哪些机会?
姜琳杰:细分领域很多,结合最近的热点,美国的《芯片法》通过了。大家都在悲观的时候,恰恰蕴藏巨大的机遇。不管对产业从业者还是机构投资人。
美国法案把芯片的竞争从供应链体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这会形成以国为主的市场闭环,中国也会主导自己的市场闭环。这意味着,不管是从材料到设备,还是智能制造,都会出现国产替代的需求从低(端)走到高(端)的问题。比如大芯片、射频,包括材料类的光刻胶等,都存在巨大的机会。原来还是“边走边看”的态度,现在可能到了适合深度参与的时机,投资不再悲观。
雷洪亭:谈一下泰中合对于高端制造领域项目的选择标准。
首先,说到策略。任何一家投资机构都有一套严密成功的逻辑和投资方法论。泰中合也是基于多年布局军工全产业链形成自己一套非常严谨优秀成熟的投资方法论。总而言之是两句话:三大方向,两种策略。
三大方向:一是只关注符合武器装备发展方向的领域。二是关注核心武器型号产业链,三是要有尖端底层的核心技术。
两种策略,我们称之为“种田+打猎(狙击手)”打法。种田是基于军工产业链六大方向,包括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核,全链条进行持续深度的跟踪研究,每个细分产业链的配套企业,跑出来的都有持续跟踪。我们深入产业链条的研究,也提高了整个基金对于军工产业的认知。这样才能够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另外,我们的策略就是狙击手的打法。
对于军工投资,可能很多人认为涉及到保密,尽调存在障碍。对于泰中合,有深度的认知和资源,对我们来讲,这不是最大的困难。所以,能够看得清楚,看得深,利用狙击手的打法,投项目比较准,有的会持续多轮进行投资。通过过往的投资业绩和已上市退出的企业来看,这种策略的打法是成功的。
另外,对于军工高端制造投资,目前的国际形势、台海局势、大国博弈,都推动整个武器装备的发展,根据习主席提出的“新三步走计划,”到2027年建军百年,2035年要实现国防军队现代化,2050年打造世界一流军队,武器装备进入放量建设期。目前,做军工投资,我们是充满信心的,军工迎来了最好的黄金投资期。不止是管理人,很多LP也都认可现在是军工投资非常好的时间节点。过去很多关注新能源、半导体的投资人,已经都在投军工了。
说到军工投资产业链的机会,我们认为,在军工投资高端制造细分领域的产业链机会还是非常大的。我们主要投资两大方向:一是大型总体的武器装备,二是下游细分领域的配套。
大型的武器装备,国内军工产业发展主要的特点就是小核心、大协作。小核心都是重要的军工央企里发展的核心平台,与此同时民参军的企业能够发挥民间的工程师红利参与产业链的大协作,可以做很多领域的配套。
所以,我们配置了两支基金。一支是“小核心、大协作”军工的PE私募股权基金,二是专注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专精特新的基金。这两支基金投资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标的,但从整个军工的产业链来讲,都能够不断赋能军工产业发展,投出一些好的企业,为投资人带来好的回报。
对于军工产业的未来5到10年,我们是充满信心的,也认为机会是非常多的。无论是军事装备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于面向高端装备的专业团队,都是非常好的投资时点。
马卫国:现在,军工投资天时地利。
刘凯:我们专注在早期投资,近期关注脑科学方面的高端医疗器械,工业软件,3D打印,机器人,还有半导体装备。前段时间看到一组数据,国家每批“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概率超过15%,这是非常好的数据。如果在这几千家企业中去选择标的,上市退出概率也是非常高的。
我们作为早期投资机构,就是要找到那些好的团队,在某些领域可以成为隐形冠军的团队。这样的团队一方面要有梦想、理想,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执行力,能够脚踏实地,解决真正实际的问题。对于高端制造,作为投资人,要多一些耐心,等待企业成长。
我们投资的一些企业,大部分都很快成长为国家级高新,国家级专精特新或省专精特新。
刘翔:就投资心态而言,我感觉这几年心态很好。我们的(投资)春天来了。
一直以来,我们专注聚焦于先进制造领域投资,从来没有偏离这条主线。前几年我们内部也经常开玩笑,没有在TMT、互联网领域进行过投资,是不是缺失了点什么。但是,从2019年开始,感受逐渐不一样了,真正属于我们先进制造领域的投资机构的春天来了。
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要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需要实体经济的支撑,尤其需要发展先进制造业。所以,坚定我们的投资选择,做我们擅长的事情,未来10年、20年、30年都是很有机会的。
就高端制造立项标准来讲,我们主要投资四大领域:
一是航空航天与军工科技,包括商业火箭、航空发动机、导弹和卫星制造等,都是我们关注的高端制造领域;
二是工业软件,从去年开始就陆续布局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包括CAE、CAD、CAM、PLM,现在已经投资4家有望实现国产替代的优质企业。目前,我国在高端工业软件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国外差距仍非常之大,但工业软件才是高端制造最底层的内核。高端制造和传统制造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高端制造涉及的工艺门类更复杂,需要积累更多的行业knowhow,尤其往前端,在研发、设计、模拟、仿真等环节,都离不开工业软件。
三、我们通过与上汽等紧密合作,重点投资汽车半导体及新能源汽车。现阶段,汽车芯片非常紧缺,车规级认证是非常漫长的过程。汽车芯片领域,无论是MCU、功率半导体、驱动IC,都有非常大的机会。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是未来十年以上的机会,而现在,上半场的新能源汽车才刚开始,未来下半场是智能网联化,包括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磁传感器等,都有巨大投资机会。同时,我们这几年也积极布局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的中游锂离子动力电池方向,行业top10企业投出2家;锂电池上游的正极材料,top5企业里投出了2家;负极材料,top10企业里投出了3家,此外,在电解液、隔膜、氢能等方向也都有布局。
四是前沿医疗,这也属于高端制造,比如我们投的国内第一家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结合全磁悬浮技术及流体力学技术,做出了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拥有完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全磁悬浮式VAD,为心衰患者带来生的希望。目前,全球心衰患者3000万人,但是每年能获得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在5000例左右,中国只有几百例。有了人工心脏,很多心衰患者就有生的机会,这就是高精尖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案例。此外,围绕心脑血管、慢性病、肿瘤的高端器械、高端生物医药都属于高端制造领域的高精尖,我们也是十分关注的。
孙习彦:我们浩蓝行远投项目的标准有三个:
1.技术性能上贴近实战需求,能解决武器装备难点痛点,形成产品能力;
2.应用上符合装备发展趋势,且市场空间相对广阔的领域;
3.产业链上能够理解并遵循我国现有生产关系,形成稳定客户关系。
科创板的定位就是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给这些即使在短期内产生不了经济收益的高端制造业企业,提供了一个融资平台。对投资人来说,投这样的企业,支持高端制造业,有很大信心。
对于还有哪些投资机会,我们首先还立足于长期深耕的军工行业:比如航空航天,会关注未来“十四五”、“十五五”有大规模批(量)产的方向。除军工之外,向新能源、半导体方向做布局。比如今年上半年投了新能源汽车电解铜箔的企业,高性能铜箔在军工用的高速高频覆铜板应用场景也很值得关注。
马卫国:在细分领域,新能源汽车在车载芯片、智能驾驶等方向存在长期的机会。而且,我们把市场看得更乐观一些,现在中国汽车销售量2300万辆,其实可以放大一倍,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会像手机一样渗透到全球,包括东南亚新能源汽车的机会都是留给中国企业的。此外,半导体领域,材料类硅片、半导体设备,光刻机、石刻机,现在的工艺过程中、有很多可以突破欧美垄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