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编纂,被称作“圣人的苦役”;英汉词典的编纂更是“苦役”中的“苦役”,这不仅要懂得如何编纂词典,还要精通英语和汉语。英汉词典可以帮助人们查找英语单词的汉语意思,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重要且有效工具书。下面就简要谈谈我国几本较有影响的英汉词典。
一、张其春、蔡文萦合编的《简明英汉词典》
“文革”前主要有张其春、蔡文萦二位先生合编的《简明英汉词典》,这本词典由商务印书馆1963年出版,后来出过修订版并多次印刷。它属于规模较小的中型词典,共收词条26150个,每个词条的后面都用国际音标注音,以实用为主。该词典将全部单词分类编写,它适用于英语学习和从事英/汉翻译工作参考使用。后来商务印书馆出的《最新高级英汉词典》就是以这本词典为蓝本扩充的。
《简明英汉词典》是一本针对中国人学习特点、适应英语多层次运用的词典。该书突出实用性和简明性,选词实用精练,释义简明准确,检索方便省时。其特色鲜明,博采了中外英语词典之所长。融短语、辨析、语法、语用等为一体,兼具学术性、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并获学界高度评价。中国人近70年前编的词典,水平这么高,还带有词源,确实令人惊讶。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两人编一本这样的实用词典,其工程之大、任务之重、困难之多。
《简明英汉词典》在我国影响很大,不少人从中受益匪浅。例如:当代教育家周仪荣先生在“文革”期间曾被下放到农场养牛,当时他从书店购得一本《简明英汉词典》。周先生对该书爱不释手,一面放牛、一面研读,从中学到了不少英语知识。由于当时没有英语教科书,他就把词典当作教材,用它来教其儿子英语。
二、葛传椝等人编的《新英汉词典》
葛传椝先生等人编的《新英汉词典》是新中国历史上发行量最大、销售周期最长的外语词典,自1975年起畅销近半个世纪,累计发行超过1500万册,成为中国词典销售史上的一个奇迹,更创造了中国英汉类工具书向海外输出版权的先例。该词典是“远东”最好的双语词典,被联合国(UN)指定为英汉编译人员的工具书。它荣获数十项国内外图书大奖,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工具书之一。
前不久,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精心打造、高永伟先生担任主编的《新英汉词典第4版(修订本)》正式面世;修订本英美并重,语词百科并举,共收词12万条。其中新词新义收录量多达5000条,它们紧跟最新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生活动态;收录如此大量的新词,在国内英语综合性词典中尚属首次。在收录大量新词的同时,此次修订保持了一贯的严谨求实,尤其注重对百科词目释文的勘正,做到了释义完备、准确、简明,例证丰富、精当、实用。
保持词汇新鲜度,是英语类工具书编纂面临的首当其冲的考验。《新英汉词典第4版(修订本)》就是基于《新英汉词典(世纪版)》展开的,它大量参考国外学习型词典,注重增加、更新例句。修订本还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各学科名词对词典中数以千计的相关条目进行了勘正,确保术语标准化。
三、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
改革开放后,由陆谷孙先生主编、集国内百多名学者花费十余年时间编成的《英汉大词典》是我国独立研编的、最大的英汉词典,这本词典突破了多年来双语词典编纂以外国某一本词典为蓝本的编译套路。1991年两卷出齐后,词典规模达词条20万,共5000页,近2000万字,畅销数十万套。2014年,该书获得两年一度的上海学术贡献奖和首届国家图书奖;2016年,它还获得“中国版权金奖”。
《英汉大词典》1987年被列为国家“七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并于1991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一本现有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参考型词典,它侧重于客观记录描述英语各品种以及各种文体、语体的实际使用状况,注意收集第一手语言资料,反映出我国英语学术研究的成果和双语词典编纂的水平。1999年,为了及时反映现代英语中的新发展,《英汉大词典补编》出版,延续了《英汉大词典》的生命力,体现了该词典稳中求变和与时俱进的特色。
2001年起,出版社用了五年时间对出版已有十年的《英汉大词典》进行全面修订,主要任务是针对硬伤勘误纠错,更新专名和术语的信息,增补英语新词、新义、新用法,同时对词典的微观结构进行改进性修订。改版后词典承载大量语义、语法和语用信息,兼顾学习型词典特征和百科信息;其中附录全面更新、图文并茂,兼具实用性和知识性。
上面谈了几本英汉词典,它们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影响力,也有不同的生命力和传奇经典。由于语言变化和时代变迁,今后英汉词典应该如何编纂,是一个大家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文/吴世昌(作者系南京大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