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2020年秋季,以Spotify、Epic Games为首的一大批公司组成了“应用公平联盟”,将苹果App Store的30%强制性抽成问题带到了反垄断风暴的中心,使得开发者开始质疑习以为常的应用商店经济合理性。随着开发者与全球各国监管机构与苹果App Store、谷歌Google Play的对抗,情况已经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
日前,谷歌方面针对Google Play做出了一项调整,即允许流媒体音乐服务Spotify、约会应用Bumble使用第三方支付方式,向用户收取订阅服务费用。这也是谷歌在韩国因为Google Play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被处罚后,首次在全球范围调整应用商店的抽成比例。尽管目前开放第三方支付功能的应用还寥寥无几,但此事在开发者群体依然将其视为一个积极的信号。
根据官方透露的信息显示,第三方支付被称为“用户选择计费( User Choice Billing)”,该功能允许Android用户选择自己想要的支付方式进行购买。然而此次Google Play开放的第三方支付,可能与大家想象的有很大差异,实际上选择“用户选择计费”的开发者,仍然需要从他们的应用内销售和购买行为中被谷歌抽成,只是抽成比例有所降低。
根据谷歌方面在支持文件中的说法,绕过他们向用户收费并不代表就能避免被抽成。开发者想要在Google Play中上架应用,依然需要保留Google Play的支付API接口,以及“当用户选择使用其它计费系统时,开发者支付的服务费将减少4%”。目前,Google Play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收入规模的开发者,采取的是15%-30%的阶梯收费方式。
换而言之,即使开发者提供“用户选择计费”,也只是将费率降低到11%-26%,所以希望该功能能够避开抽成的开发者想必会大失所望。而谷歌此举其实暴露了真正的态度,那就是想要取消应用商店抽成是不可能的,只有抽成比例可以谈。事实上不仅仅是谷歌,苹果的态度也是如此,即便用户不使用苹果的IAP支付接口,也会对应用内发起的任何交易收取佣金。
一向在移动市场不对付的谷歌和苹果,在这一点上却保持了惊人的默契,是因为抽成本身其实是应用商店经济这一商业模式存在的基础。而应用商店经济的本质就是搭建平台,App Store与Google Play在商业模式上与一切互联网平台也都是一致的。
而互联网平台抽成的基本逻辑,就是“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就得留下买路财”,在付出了维护平台正常运行的责任和义务后,当然就需要从参与者依靠平台进行的获利行为中获得回报。与绝大多数互联网平台不同的是,无论淘宝、抖音、微博、微信,都是在互联网协议提供的公平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而苹果与谷歌则通过一系列的限制几乎排除了竞争对手。
苹果的封闭生态让App Store无疑成为iOS几乎唯一的应用分发渠道,而谷歌靠的是将Google Play与GMS服务捆绑,这也正是两者被诟病的原因。其实国内的安卓生态才是更符合传统互联网市场竞争模式,也是Spotify、Epic Games等海外开发者所希望实现的未来。如今谷歌的态度是抽成可以降,但想要引入Google Play的竞争者或绕开谷歌的支付渠道,则是不能谈的。
那么国内市场的安卓生态如果成为移动生态的主流,对于开发者而言会是件好事吗?对于部分开发者而言显然是大好事,但这同时也可能会是绝大多数开发者的灭顶之灾。
事实上,无论国内市场的安卓渠道,还是Google Play、App Store,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不到5%的头部开发者贡献了整个应用商店95%以上的营收,因此他们也是这一轮反抗苹果、谷歌抽成模式的主力军。
如果App Store与Google Play全面效法国内安卓渠道会发生什么暂时还不得而知,但是从国内市场的案例来看,无外乎是凭借自身的体量优势要求应用商店给予更高的优惠政策。比如说在业界普遍采取五五分成的情况下,米哈游的《原神》就敢于要求和各大渠道商七三分账。
在市场迎来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应用商店最好的竞争策略是照顾头部开发者,但代价就是中小开发者的利益必然会被忽视。毕竟有限的资源都投入到头部产品上,中小体量的产品就会得不到足够的资源,会让更多缺乏宣发资金的应用最终如同石沉大海。而现在无论Spotify、Epic Games是否承认,App Store和Google Play确实都从未放弃过挖掘优质App。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商业模式,都是从大型开发者身上“割肉”来补贴中小开发者。事实上,伴随着谷歌和苹果对于中小开发者的不断让利,开发者阵营也在分裂,并且除非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抽成模式被全面认定为反垄断,否则势必将会一直稳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