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无疑是河南房企“一哥”——建业地产最艰难的一年。 高层换血、变卖资产、求助国资 ,胡葆森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迎来建业地产成立以来的首次亏损——预计今年上半年最高亏损60亿元。
地产老炮儿的焦虑还未远去。
01
1979年,胡葆森还未更改姓氏,名为滑建明。从郑州大学毕业后,滑建明进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工作。3年后,滑建明被委派到香港组建外贸公司。
80年代的香港, 灯火阑珊、高楼遍地,处处弥漫着金钱的味道 。在香港的十年,滑建明一边做贸易,一边炒楼花。不仅当上国有外贸公司的总经理,炒房也赚了几千万。
与此同时,滑建明取得 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此后更名胡葆森。
1992年,年近不惑的胡葆森 以港商身份 回到河南, 压上所有积蓄,拉上当地建行 合资创办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彼时的河南房地产尚处于萌芽阶段,胡葆森高喊“为有房人盖房”的口号,一头扎进郑州东郊的一片荒地,邀请河南省规划设计院设计,打造一座360亩的楼盘——金水花园。
本以为能即刻起飞,却不想郑州人不买账不说,还撞上 海南房地产泡沫、“国16条” ,直接将胡葆森逼入绝境。
1993年6年,胡葆森在《河南日报》上登了一则广告: 金水花园10年还本。
半年内,全款购买金水花园一期的业主,建业集团将在10年后将购房款悉数退还,产权仍归业主所有。
换而言之,就是 业主将钱借给建业十年,利息一套房。
广告刊登的次日,建业卖出了第一套商品房。
这则广告,让建业收获了 一千多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 , 更让胡葆森走过了艰难的创业初期。
02
1994年前后,国家要求金融机构退出实业经营,胡葆森从建行手中购回股份。
此后数年时间,胡葆森以先进的理念催醒了郑州房地产。成立河南建业物业管理公司、做社区教育、收购足球、做文化娱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 建业地产就是河南精品地产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按揭、贷款等词席卷大地,一大批房企开始向周边扩张,并走向全国。胡葆森却决定 深耕河南、固守中原 。2002年,建业才走出郑州,出现在了濮阳。
2003年7月,建业将金水花园一期业主的购房款退回,兑现了“十年还本”承诺。
自此,建业地产守信的形象,在河南烙印得死死的。
2022年,建业地产成立30周年之际,胡葆森最自豪的便是, 建业连续30年无偷逃税纪录,亦从未拖欠金融机构款项。
2008年,当全球笼罩在次贷危机的风暴中,建业地产却 强势登陆港交所 ,成为当年港交所唯一一家成功上市的房企。
对于资本,在胡葆森眼中是“我们从波士顿圈了美国最牛基金的钱,跑到驻马店给老百姓盖房子”。
彼时的胡葆森,和王石、冯仑,被誉为“地产三君子”
03
2015年,房地产去库存的春风陡然吹响,河南拉开了棚改货币化的序幕,开启 一场楼市狂欢。
作为 “河南地产一哥” 的建业自然不会错过这场红利雨,开始频繁引进职业经理人。万科的袁旭俊、凯德集团的林明彦、摩根士丹利的王俊……
在职业经理人带领下,建业地产 实现了规模快速增长 。2016年,其合约销售额为201.46亿元。2018年上升至724亿元。到了2019年, 建业地产销售额破千亿大关,达1011.5亿元。
彼时的建业实现了 全省122个县及县级以上城市的全覆盖 ,并逐渐将目光投向河南之外。
倘若风向依旧,建业定然顺风顺水。只可惜,先是 棚改红利消失 ,紧接着 疫情来袭,三条红线压顶,金融管控趋严 ,楼市进入寒冬,建业的销售规模骤然下滑。
祸不单行,2021年7月,河南遭遇千年一遇的暴雨。疫情加上雨灾,让建业 各项经济损失超50亿元 ,不得不向政府发出“求救信”。自此,建业走上“断臂求生”的道路。
2022年2月,建业开始精简人员,缩减赛道。五大总部合一,旗下4家上市公司 3家宣布更换CE0。
2022年4月,建业将旗下商业项目运营业务转手给了万达集团。
2022年5月,建业将“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项目51%股权、 电影小镇 90%股权转让给了河南文投。
2022年7月,建业 以6.48亿港元对价,受让建业地产29.01%股权 为代价,拉来河南铁建集团,后者全资子公司同晟置业成为建业第二大股东。
2022年8月,铁建集团两名董事入主建业地产。
相较于那些千万级美元债都在寻找展期的房企,建业地 产裁员、卖核心项目、引进国有战略投资 ,无愧“河南地产王”之名。
只可惜,这场楼市严冬漫长,已然67岁的胡葆森还得继续远行。